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原本没有棉纺织业。17世纪下半叶,欧洲从印度进口原料进行仿制,至18世纪,欧洲本土大量生产出棉纺织产品,使用棉纺织产品逐步成为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印花工艺是欧洲棉纺织业发展的创新。这种工艺是在吸收亚洲棉纺技术、美洲染料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得益于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政府对特权、专利和版权的保护。1792 年至 1815 年间,欧洲大陆经历着巨大的政治动乱和经济动荡,造成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棉纺织业发展缓慢,而在同一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却飞速发展、不断出现技术革新。

——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流行了数十年的S型服装逐渐消退,紧身胸衣得到改良,女性服饰向自由的现代形态转变。30年代的服装以深色调和简单的款式为主,40年代为了节约材料和资源,服装设计受到严格限制,女性开始穿战时服装,男性开始穿制服。二战后,女性服饰更加随意、自由,年轻一代喜欢奇装异服,超短裙和牛仔装广泛流行。8090年代服装设计更加多元化、国际化,中性服饰成为风潮。

——摘编自李当岐《西洋服装史》等

材料三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而传统发达国家经济体相对衰落,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这一结构性转变,改革在所难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左凤荣等《世界百年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9世纪初欧洲棉纺织业发展进程的特点,并分析英国棉纺织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40年代引起欧洲国家服装样式发生变化的重大事件,并分析二战后欧洲服饰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政府提出全球治理观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措施。
2024-04-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经也门沿红海东岸到地中海地区,这条古代东西方贸易的动脉,给阿拉伯帝国带来了巨额财富。哈里发政府为了增强实力,巩固政权,十分重视发展生产。工农业的发展,又为商品交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阿拉伯商人精于海上贸易,他们远航到中国和印度等地,频繁的贸易给他们带来了巨额财富。伊斯兰教鼓励贸易活动,《古兰经》规定:每一个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一生中必须要到麦加“朝圣”一次。朝圣既是宗教活动,也是商业集会。阿拉伯帝国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张曦《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经济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的原因,并用一句话说明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并谈谈你对文明交往形式的认识。
2024-04-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21823年,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革命。182312月,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让我们坐视欧洲列强对它们(美洲地区)进行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过问是不可能的”。同时指出美国对欧洲的政策是“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不对任何国家所加于我的损害妥协”。这就是著名的“门罗宣言”。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等

材料二   1969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谈及美国对亚洲“友邦”的政策时说:“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以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这被称为“尼克松主义”。19702月,尼克松进一步指出:“美国仍将参与盟国与友邦的防卫和发展。但是美国不能也不会为世界上所有自由国家设想和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策、承担全部防务责任。”为此他提出将“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作为新的“和平战略”的三大支柱。19717月,尼克松在讲话中认为世界存在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美国不再处于完全占支配的地位,必须对外交政策作出调整。这些都扩充了“尼克松主义”的内涵。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门罗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涵,并结合所学,简要归纳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主义”之下的美国对外战略应对。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一句话概括门罗宣言和尼克松主义所体现的实质。
2024-03-20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历史学习需要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某同学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基本阶段及其特征有如下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中华文明的起源B.②——大一统国家建立与巩固
C.③——专制集权空前强化D.④——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5 . 开辟道路交通是中国古代王朝经略边疆的重要举措,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三皇、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号曰‘皇帝’。”王曰:“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及至秦,统一国之币。度量衡石丈尺同一。车同轨。

——摘编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西域自昔戎胡错居,道路时为闭塞。至汉征匈奴,武帝闻月氏族与匈奴有怨,欲诱之共击匈奴,乃遣张骞使月氏……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武帝发使抵安息、奄察、黎轩诸国,使者相望于道。

唐初设州府以经营云贵,后扶南诏制吐蕃,又拓建、修缮道路。后南诏渐强,与唐交恶,以滇川黔相邻处之道入川,屡战于唐。为占滇川黔相邻地,南诏乃东向,建东城,修道路。唐为制防之,更视滇川黔相邻地之道路为重。二者乃战不息,皆有减损。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政治、经济两方面分别为巩固统一做出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归纳汉唐王朝经略边疆的相同方式。
2023-11-0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为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重点在于推荐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较之于察举制,科举制打破了与“德”“名”相关联的门第背景的限制,是一个重大历史进步;但它完全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显然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

——改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西方的文官制度,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有了法制化、正规化的内涵,各个国家基本上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其实施过程中的正规性;而中国的科举制由于是服务于专制的政治体制,以皇权为中心,因此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的制度和法规。科举往往随皇帝意志的变动而变动,可废可立,不利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柯海丽《中西方选官制度之比较》

材料三   孙中山提出了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的思想。他曾说:“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救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孙中山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奠定了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和他下令规划、公布的考试法规,不少重要内容后来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

——摘编自《孙中山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贡献》(《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隋唐科举制的两种类型,归纳科举制与察举制相比的“重大历史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比较中国古代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孙中山提出“考试权独立”思想的缘由。
2023-11-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发现古代伊斯兰帝国与现代的联系:文化贡献、数学和科学发明等。这些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先知的产物,它不仅要求人们顺从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实际上就是顺从麦地那政府和先知以及后来的帝国。8世纪初,穆斯林从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造纸术,纸张日渐普及,不久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

——摘编自【美】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


(1)根据材料归纳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列举两个史实说明。

材料二   中古中后期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020首次对西班牙城市菜昂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
1088“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
1167牛津大学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96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的成员
1367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有何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有何新变化?
8 . 社会生活变迁是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缩影,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极为繁盛的一个时代,商品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文化娱乐需求的提升也呈现前所未有的态势。宋代,农业生产的进步和手工业生产的发达,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大幅增长和城镇的繁荣昌盛,游风日盛,北宋开封和南宋杭州娱乐业之兴盛,便是实例。当时都市序列中其他城市享乐之习也甚为风行:西京洛阳是当时比较重要的政治城市及文化中心。

——摘编自刑颖《宋代市民演艺活动初探从城市变迁的视角》

材料二   租界西方娱乐方式的传入(部分)

项目

传入年代

活动方式影响

西方戏剧

19世纪40年代

1860年成立ADC剧团对上海戏曲的改变和舞台的改造产
生深远影响

跳舞

19世纪40年代

1850年举行上海开埠以后第一次舞会成为夜上海最有影响力的娱乐活动
形式之一

城市公园

1868年

黄埔公园是游憩的场所,也是上海地区侨民举办周末音乐会的地方上海地区第一座城市公园,不同于
传统的私园

马戏、魔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表演团体主要来自英国和美国领略了不同于传统戏法的西方经典
的魔术节目

电影

1896年

主要在茶馆、酒楼、溜冰场等场所放映中国最早的放映记录,大众化娱乐
活动形式之一

——摘编自楼嘉军《上海城市娱乐研究》

材料三   1981—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民娱乐活动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市民娱乐活动多元化的原因,并归纳其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023-08-03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知恩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3至1914年间作为一个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据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始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期的漫长过程的非凡几顶峰。随着权力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经一跃而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出现的变化。
2023-07-16更新 | 52次组卷 | 1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2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自古以来,中西方都非常重视法律制度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   《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熟、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也是中国现今完整保存下来的一部最早的古代刑律。《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在修改唐初《武德律》《贞观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共12篇,502条,于永徽四年颁行,原称《永徽律疏》。《唐律疏议》在结构上采用律疏结合的形式,把法律条文与法律解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立法水平。在内容上,《唐律疏议》“礼法结合”,进一步把儒家的伦理教条与法律规范融合起来,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特征。同时,它科条简要,刑罚适中,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制度也为后世各封建王朝所承袭,并对东南亚各封建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它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律疏议》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的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