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承秦制,郡县制度有了新的发展。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监察区。东汉魏晋南北朝在西汉基础上发展为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层次。东汉末,州成为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这些州的刺史(州牧)拥兵自重,相继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

——摘编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尽管隋初着力整顿,结束了州、郡滥置的现象,但已难挽救其衰败。唐朝最高行政机构不是州或郡,而是“道”。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察区划,至唐玄宗时,才发展为行政区划,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使唐代地方行政体制由州、县两级制转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唐代中后期,“道”的长官又改称为观察使,其辖内有边防驻军之地又置节度使,观察使往往兼任节度使,拥有军权,于是形成各大小不等的方镇。

——摘编自《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汉代与唐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不同点及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行政区划不断出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认识。
2 .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分封者,就是周人的一个或数个血缘氏族部落,集体向新的土地迁居。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周公东征讨伐的对象之一,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

鲁国的受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而鲁侯伯禽受封的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以往的国都都是因氏族的自然聚落而形成的,偏重于血缘关系,这个时候的国就有了地域的概念。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鲁侯伯禽受封建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在不断强大以后,加大对外扩张,罗马市民与外国人之间的商贸及其他交往不断加强。而随着交往的频繁,矛盾在所难免,在解决问题时所适用法律的矛盾同样十分尖锐,因古老的罗马公民法不能保护外国人的权利和利益,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到公元212年,罗马帝国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各海外行省臣民以公民权,除奴隶外,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从而形成了万民法。

——摘编自谢冬慧《罗马法的借鉴价值》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罗马发生的变化,并分析罗马采取的应对措施对当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周朝和罗马对国家的治理中得到的启示。
2021-05-08更新 | 391次组卷 | 8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图片是历史的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震撼了世界,各国不得不认真考虑与中国的关系,考虑中国即将对国际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有的国家立即伸出友谊之手,有的国家心存疑虑,还有的国家采取了敌视的态度。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银瓶乍破”的局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材料三   新时期中国外交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取得的哪些重大成就?
(2)根据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指出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及其影响。
(3)综合上述图片,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2020-11-0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吐蕃市高昌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钱乘旦说:“无论什么国家,制度都要越完善越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宋)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雍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并特置学士院以安置。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宪宗元和年间,中书小吏滑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宦官),“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涣达意,常得所欲。……郑余庆与诸相议事,涣从旁指陈是非,余庆恕叱之,未几,罢相。”……《唐阙史》卷下记云:“一日,枢密使(宦官)出至中书,奉宣与宰臣商量镇州事。”

——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初期三省的职责和特点,分析唐初实行这一制度的意图。
(2)据材料一、二,概括三省制实际运行中的调整及其对三省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省制演变与唐朝兴衰之间关系,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020-06-22更新 | 1847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的片段

材料二   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迈克尔H·哈特(美)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雅典民主制的突出特征?这些特征在雅典体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其历史影响。
2020-12-1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妥协是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得以确立和发展的一种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7年联邦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二   这两者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挛中震颤。终于,这个关系由“光荣革命”调解好了,不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出“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融合的手段”及“崭新的制度”。概括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妥协与民主政治关系的认识。
7 . 某大学历史系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某考生的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D.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新的高度
2020-11-04更新 | 253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2-2013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
(4)综合上述内容,就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2020-04-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管理体系边疆防御民族政策
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因俗而治,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不强求划一西北设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军务,乌鲁木齐设都统、副都统;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科布多、库伦、塔尔巴哈台等地设参赞大臣、办事大臣、帮办大臣、副都统等员制定笼络安抚少数民族上层的各项政策,如封爵、给俸、年班朝觐、联姻等

——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经过了十年自强运动之后,恭亲王和文祥首先对海防力量不足的状况感到惊慌。他们发出警告说:“如果我们还是这样随波逐流,而不急起直追,则更难对付将来的麻烦。”另有许多官员虽对海防的重要性不表异议,但他们力主不应当用牺牲边防的办法来办海军。

——摘编自《剑桥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两种划界方式的差异,并对两种不同的划界方式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管理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3)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意义上的国家疆域的理解
10 . 两会部长“好声音”

问题
(1)请对“一战前的英德关系”进行分析。
(2)“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能相提并论吗?为什么?
(3)谈谈你对“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