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希腊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试图战胜自己被预定的命运,为他们认为值得捍卫的东西而献身。在战场上他们的功绩可能招致死亡,但即刻获得的名誉和声望却会让后世永记在心,广为传颂。这些英雄形象
A.植根于特殊的地理环境B.成为理性与正义的化身
C.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写照D.孕育着早期的人文精神
2022-04-13更新 | 271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明初,朝廷在延边驻兵,为解决军粮问题,号召商人输粮于边,徽商率先响应。清乾隆年间,徽商吴鹏翔贩运川米沿江东下,恰逢汉阳灾荒,他低价抛售川米帮当地百姓度过难关。徽商赚钱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输资回乡办教育,让后代读书。这说明明清时期
A.徽商的商业影响力巨大B.重义轻利成为社会风尚
C.商帮控制国家经济命脉D.主流意识影响经商之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D.具有鲜明的双重特征
2022-04-09更新 | 119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为配合大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政府在哈密、乌鲁木齐等地筹办屯田,派往乌鲁木齐等处屯田兵丁达一万多人。办理屯田事务的办事大臣由朝廷派往,“管屯副将、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各员由陕西、甘肃省调派”,兵丁亦由陕甘派往,都属陕甘总督节制管辖。仅靠兵屯不能完全解决军粮问题,乾隆皇帝谕:“甘肃等处无业贫民前赴营生耕作,污菜辟而就食多,于国家牧民本图大有裨益。”随后,内地农民大批到新疆安家落户。清政府在乌鲁木齐设同知、通判等文员以管理地方粮饷。

——摘编自聂红萍《从甘肃总督到伊犁将军:乾隆朝对新疆治理的探索》

材料二  184212月,林则徐流放到伊犁后,针对新疆边防形势,林则徐经深思熟虑,主动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改屯兵为操防”,撤销兵电,让种地的战士回到营院里,专门搞训练,把腾出来的土地交给民户耕种,得到布彦泰的采纳。为解决水源问题,林则徐组织当地各族人民,兴修水利工程,费时四个多月,用工二十余万人。电地给农户耕种后,每年交粮除支付官兵口粮,剩余折银抵充经费。缓解了驻断疆清军的粮饷危机。

——摘编自张洁《林则徐在新疆的历史功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时期清政府在新疆屯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乾隆时期相比,林则徐在新疆屯田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在新疆屯田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20年蔡和森与同乡挚友毛泽东通信中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革命青年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毛泽东给蔡和森的回信中,对蔡和森的主张表示“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这反映出
A.进步青年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B.中国共产党成立已成历史必然
C.知识青年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D.湖南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心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渐瓦解……对士的需要激增,于是平民中涌现出一批新的士,士也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士阶层的壮大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资条件……私学是由私人授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巨变和民间学术文化的发展,又有许多哲人、学者投身于教育行列,专以一家之言立教。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自由讲学,各具特色;成为诸家学派的基地;是参议时政的论坛……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出生于今安徽的文翁来成都任蜀郡守,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汉书·循吏传》),遂将教育文化事业放在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效果大显,人才辈出,风气大变。“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汉书·循吏传》)

——摘编自袁庭栋《天府的记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初年文翁兴办教育的特点及其贡献。
7 . 历史逻辑论证

【儒家思想的演变】

下表是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课上,四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材料结论
战国组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据《韩非子·显学》

战国时期儒学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普遍重视。
汉代组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2-公元前59,汉武帝之孙,西汉第九位皇帝)墓出土了一面青铜镜,背面题字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成书于公元前91年)里文字高度相似。青铜文字记载参考了《史记·孔子世家》
唐代组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唐武帝“灭佛”。

—据《中国通史》等

从唐代儒、释、道三者地位来看,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摘编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每个小组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儒家思想的演变”。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儒家思想在战国、汉代、唐代、宋代四个时期的变化。
2021-11-1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宣帝注重礼法并用,德刑兼备治国理念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宣帝背离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初衷D.儒学不能顺应宣帝时期政治需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下列言论当中,与该则故事哲理最为相近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B.“其为舟车也,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021-11-1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