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元明之际的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都描绘了一个现象:吴用和诸葛亮分别是梁山政权和蜀汉政权的灵魂,但二人均自居于军师之位,要得到一个“非文士”作主子并甘心为之效劳;而作为主子的宋江和刘备又必须具备一种特性,那就是对军师言听计从而又勇于承担一切责任。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文士心中理想的君臣关系
B.反映了文人限制君权的政治诉求
C.是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价值观的表现
D.纯粹是两部小说里出现的偶然巧合
2 . 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D.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2019-07-18更新 | 1855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一)历史试题
3 . 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迅速增加,他们被称为“白领工人”。20世纪40-70年代,美国“白领工人”的总数从1508万人增加到5105万人。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升级
B.中产阶级出现
C.大众教育普及
D.科学技术进步
2019-06-03更新 | 743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同治(1861-1875)以后,有关考察外国史地的撰述逐渐增多,如王韬的《法国志略》和《普法战纪》、黄遵宪的《日本国志》、薛福成的《续瀛环志略》、徐建寅的《德国合盟纪事》等。这些著述
A.反映了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
B.促进了社会进化论的传播
C.构建了“中体西用”的话语体系
D.拓展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方学者发现,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已多次出现文化发展的小高潮。他们称之为“小文艺复兴”,其中包括“诺森伯里亚文艺复兴”“卡洛林文艺复兴”“拜占庭文艺复兴”“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等。这可以用来说明
A.历史概念的多样性
B.历史进程的跨越性
C.历史解释的随意性
D.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2019-03-05更新 | 356次组卷 | 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聊城市聊城一中2019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7--18世纪欧洲的自然神论者认为,人可以通过研究上帝所创造的有形世界而得知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性质。自然神论者提出的观点
A.宣扬了信仰得救的原则
B.维护了天主教会统治
C.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形成
D.有利于理性精神发展
7 . 郭嵩焘出使英法后眼界大开,认为李鸿章积极购买兵器,派学生学习西方利器,“徒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也”,郭嵩焘这一认识
A.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体西用
B.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C.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D.加快了留学事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60~70年代,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都看到“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的优越性。但王韬、薛福成等人只是进行启蒙式的宣传,而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郑观应的这一主张
A.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
B.表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时机已成熟
C.体现了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
D.说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元朝时期,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纷纷问世,除了官修的农书之外,私人撰写的各类农书达十七种之多。这表明
A.农业科技发展迅速
B.重农抑商政策得以加强
C.私人修书蔚然成风
D.农业生产得到高度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60年代美国许多年轻人以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听爵士乐、跳摇摆舞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并创造了”hip”这个词,这就是嬉皮士文化。关于这种文化产生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A.有利于新的荒诞派文学的产生
B.美国的民权运动已经取得成果
C.是文化在特定时期的自我调节
D.物质生活丰富和传统信仰缺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