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罗马教廷把下列书籍列为禁书:

书目作者生卒时间节选内容(观点)
《天体运行论》哥白尼1473—1543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
《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1483—1546主张因信称义,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洲革命高潮奠定了思想基础。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近代史教研组主编《世界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为什么会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民主进程的深远影响。
2022-10-25更新 | 227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它对中国从传统政治形态走向现代政治形态,最终成长为现代性的政治形态做了初步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

——摘编自富成慧《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研究》

材料二


——改编自(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材料三共产党的成功依靠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他们一定要在理智上深深相信党的路线的智慧。路线的正确性一定要用理论原则和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件事的完成是逐渐创造了一套在西方通常称为“毛主义”的概念,在中国则比较谦虚称为“毛泽东思想”。它代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它的普遍原则用之于中国的特定情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的主要依据。
(2)阅读材料二,归纳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呈现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些“新气象”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体表现。
2022-01-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近代某思想家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某篇文章中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该文章是
A.《新学伪经考》B.《孔子改制考》C.《变法议》D.《天演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据此可知,这些著作
A.开始引导国人关注世界形势B.传播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C.引发了道光皇帝的强烈关注D.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托马斯韦伯指出在欧美多宗教国家:“工商界领导人、资本占有者、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绝大多数是新教徒。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责任。”作者的观点意在说明
A.西方欧美国家都是新教徒B.新教伦理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宗教伦理强化了思想控制D.宗教改革冲破了教会的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觉醒年代》里,陈独秀说道:“中国现实政治和人民生活、政治理想都无关系…好像狗争骨头一般罢了。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我们只应该拿人的运动来轰散那狗的运动,不应该抛弃我们人的运动去加入他们狗的运动。”这表明陈独秀
A.主张个体思想独立与自由B.鼓动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
C.引导中国走上了俄式道路D.认识到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据此,陈独秀等人将
A.宣传“实业救国”B.主张国家至上
C.开民智、造新人D.建立民主共和
8 .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A.都城不在洛阳B.造纸术没有被发明
C.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D.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
2021-05-14更新 | 255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围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 年)

材料二   "民族主义者何?各地之人相视如同胞,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府,谋公益而御他族是也。""世界最光明正大公正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其在于本国也,人之独立;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甲午战前国人民族意识淡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增强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