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宋理学家张载在《西铭》一书中提出“民看吾同胞,物否与也”的观念,后人把它概括为“民胞物与”(爱人和一切物类),张载的这一理念
A.蕴含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B.推动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C.继承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D.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初,梁启超认为中国虽为东方大国,但由于封建君主历来以“独术”治国,导致“家私其肥,宗私其族,族私其姓,乡私其土,党私其里”。据此推知,梁启超的主要意图是
A.抨击封建君主专制B.提升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C.反思传统宗法观念D.构建中华民族族群认同感
3 . 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主张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他认为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君主都无权侵占别人的财产。该主张
A.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B.强化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反映了重商主义的发展需要D.推动了启蒙运动高潮的到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宋词不仅为我们描绘了喧嚣热闹的宋朝市井生活画面,展现了江南经济发达的局面,表现了江南生活的繁荣生机,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如吴中健儿驾舞龙舟竞技、姑娘们打秋千、妇女拾翠的场景均出现在宋词中。这说明,宋词
A.体现世俗乐趣B.反映秀美景趣C.刻画文人形象D.描写都市生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中的“生态文明”和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都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体现了人与自然存在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观点对此启发较大的是
A.孔子B.商鞅C.老子D.墨子
2021-11-12更新 | 308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6 . 宗教改革引起了教义上的争执,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由此造成西欧基督教世界的分裂,迫使争论不休的各宗教派别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教会想要获得全世界的垄断地位都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宗教改革
A.使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B.有效提高了大众的识字率
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D.消除了教派间的教义分歧
2021-02-01更新 | 754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孔子在纵观西周、春秋政治发展的趋势之后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材料反映了(  )
A.孔子对时代特征的理解B.诸侯有号令天下的权力
C.春秋战国时期霸权迭兴D.周王威望权力至高无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提出了“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
A.强调天人合一观念B.重视经验积累总结
C.实际应用能力较弱D.讲求辩证思维能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观察下图,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这一根基

A.源于东夷文化,吸纳吴越文化
B.立足海洋文明,借鉴西域文化
C.扎根游牧文明,吸收农耕文化
D.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
2019-09-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10 . 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

——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变动……较之以往更为剧烈、更为复杂,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了外资在华大规模设厂浪潮。

——丁守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

——【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材料四   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如果不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那么也许其他新的行业、国家和地区在新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会取而代之,获得领先地位。

——【德】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1)材料一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不平等条约有关?
(4)材料三中,“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指什么?“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
(5)针对材料四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你认为中国的“应对之道”是什么?
2019-09-0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