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小明学习“百家争鸣”时制作的思维导图,图中的①~④分别对应不同的学派,两个序号之间是学派间争论的问题。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学派是(     
A.儒、墨、道、法B.儒、道、法、墨
C.道、墨、儒、法D.墨、道、儒、法
2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通过《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实施,中国逐步摆脱了对苏联援助的依赖,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独立自主地建成了自己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国防科学技术体系。这些科技成就(     
A.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包括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
C.尤其是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有力捍卫了国家安全
D.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行
2022-08-02更新 | 614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世纪中叶,西欧与北美因工业革命促成的技术与经济上的进步日益显著,现代意义上的各种自然科学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皆逐渐成形,在艺术上浪漫主义开始朝向现实主义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①牛顿经典力学建立       ②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
③马可尼完成短波试验   ④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创作
A.②B.①②C.①③D.②④
2022-07-1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方某一思想家认为:“……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是我却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该思想家(     
A.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认为“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C.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D.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2022-07-10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邓小平曾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地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此讲话(     
A.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B.标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推动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D.是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的电影事业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下列中国电影按照拍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风云儿女》   ②《三毛流浪记》
③《定军山》       ④《我的长征》
A.③①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
2022-07-1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中国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路。他们著书立说,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其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著作为(     
A.《海国图志》B.《校邠庐抗议》
C.《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D.《孔子改制考》
2022-07-10更新 | 39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这反映了他(     
A.“事异则备变”的发展观点B.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
C.“赴火蹈刃”的实践精神D.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
2022-07-10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俄罗斯(苏联)是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对世界政治、思想、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要向群众说明: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人代表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了一步),而要从下到上遍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的代表苏维埃的共和国。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材料二   列宁指出,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是怎样天才地揭露当时社会制度的虚伪和罪恶,并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这个制度,这种批判本身就是对革命的号召。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摘自罗曼。罗兰《艺术和行动——论列宁》

材料三   库尔斯克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从这以后,苏联人掌握了主动权,德国人则反攻为守,以防止他们的撤退变成大溃逃。势力均衡的这一转变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西方对苏联红军的大规模援助,这种援助大约始于斯大林格勒战役时。但西方给苏联的40万辆吉普车和卡车、22000架飞机(主要是战斗机)和12000辆坦克总共只占苏联红军所使用的全部军用物资的10%左右。如果苏联不能生产出另外90%的军用物资,苏联的胜利原是不可能的……希特勒本人也促成了苏联的胜利,因为他为了给德国移民腾出地方而推行消灭或削弱东方诸“低劣的”斯拉夫民族的种族主义政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俄国革命第一、二阶段性质的不同,简要说明列宁这一演讲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宁对托尔斯泰作品中所体现的“批判的锋芒”称为什么?他所创作的“第一流的作品”中最完美的长篇小说是哪一部?用一句话概括列夫·托尔斯泰在俄国文学史上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库尔斯克战役胜利的原因,说明库尔斯克战役的影响。
2022-07-09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论及《清明上河图》中“清明”的含义,美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等主张“春景”之说,即此画所绘为清明时节的场景,但有学着指出图上不只出现有春景,还陆续出现了秋景、冬景和夏景,故得出“清明”暗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之意。各观点的支持者和反对者,至今未达成共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人们对历史认知随着时间推移而深入
B.史学争论让历史偏离真相没有定论
C.只有出现新的考古资料才能结束争论
D.史学争论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多元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