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割台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1843年,中英订约时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改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而在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官员将“一体均沾”概念调整为“利益均沾”。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指出,“本意在持平办理,务使中俄商人均沾利益,两不相妨”。这一变化表明晚清时期(     
A.逐渐形成国家主权观念B.重视发展对俄关系
C.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2 . 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赴新疆平定英国支持的入侵势力,后在新疆设行省;1885年,冯子材领导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打败法国军队;1872年,面对日本力图吞并琉球,清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到台湾抵御日本侵略,后在台湾建省。清政府的—系列举措反映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B.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C.清政府坚决打退列强对我国边疆地区的侵略行径D.台湾人民的斗争体现了抗击日本侵略的坚强意志
2022-04-30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捍卫了国家独立、维护了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斗、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这些史实直接说明
A.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
B.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C.中华儿女为了捍卫民族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D.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始终以失败告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左宗棠述评

材料一   1885年左宗棠去世后清廷发布上谕:大学士左宗棠,学问优长,经济闳远,秉性廉正……同治年间,剿平发逆及回、捻各匪,懋建勋劳。穆宗毅皇帝深资倚任,……授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朕御极后,特命督师出关,肃清边圉,底定回疆,厥功尤伟。……上年命往福建督办军务,劳瘁不辞。……讵意未及就道,遽尔溘逝。披览遗疏,震悼良深!

材料二   谭嗣同在《致贝元徴书》中说:“历观近代名公……更事既多,识力乃卓。”“左文襄晚达,故沈观最久。其请造轮船之疏曰:‘彼既巧,我不能安于拙;彼既有,我不能傲以无。’所至辄兴创机器,信知所先务矣。”邹容在《革命军》中讲左宗棠“忍心害理,屠戮同胞,为满人忠顺之奴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左宗棠的主要活动。
(2)上述材料中对左宗棠的评价有哪几种观点?简要分析其理由。
6 . 明代中央政权设立哈密卫作为管理西域事务的机构,并设6个卫以支持管理西域事务。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中国西北国界得以确定。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实行军政合一的军府体制。1884年在新疆地区建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1912年新疆积极响应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国的一个行省。在从“西域”到“新疆”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
①乾隆帝平叛建制有大功   ②左宗棠督军务发兵平乱
③施行更系统的治理政策   ④民族国家意识日趋形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11-10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太平天国运动借助基督教义反对清朝统治,义和团运动凭借道教诸神“灭洋”,这表明近代中国
A.中外文化兼收并蓄B.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
C.科学技术发展落后D.民主独立成为时代主题
8 . 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所给历史现象共同主题的是
①三元里抗英斗争②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④刘永福组织黑旗军抗击日军占领台湾
A.寻求救国之路B.反抗外来侵略
C.进行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
9 . 台湾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之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04-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评价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随行大臣提出:“其禁树木尽如荣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湘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

——摘编自晏昌贵《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

材料二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死,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字"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朱熹认为,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因为“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熹回答:"吾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

——摘编自李申《简明儒学史》

材料三   左宗棠事迹简表

时间

事迹

1852年

太平军围攻长沙,左宗棠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

1860年

随曾国藩办军务;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

1862—1864年

左宗棠率部在浙江与太平军交战,从太平军手中夺得金华,绍兴、杭州等地

1866年

左宗棠致力于创办军事工业,在福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造船厂

1868—1874年


左宗棠协助李鸿章剿灭了华北地区农民武装西捻军;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在兰州创办甘肃机器制造局;沙俄于1871年侵占伊犁,左宗棠力主收复

1876—1878年

左宗棠出兵新疆,打败叛乱势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上书朝廷,要求收回伊犁以及在新疆设省(新疆在1884年正式建省)

1880—1882年


清廷派员出使俄国,重议伊犁条约;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挺进;沙俄被迫放弃一些侵略要求,清朝收回伊犁;左宗棠筹建多年的甘肃织呢总局正式开工

——摘编自罗正钓《左宗棠年谱》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两则史料中所记述的秦始皇的不同,以及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
(3)依据材料三,以左宗棠的历史功过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2020-01-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华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