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割台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列强的侵略,李鸿章认为而东南海防比西北塞防更重要,应该集中力量保卫东南沿海地区,“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而左宗棠则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主张。左宗棠的主张
A.有利于保卫西北领土,抗击英、俄侵略
B.促进了洋务运动兴起和军事工业的开办
C.不利于集中资源进行西南方的对法战争
D.造成了力量分散,加速甲午战争的失败
2022-05-30更新 | 662次组卷 | 9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以防御来犯之敌,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对强大的匈 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 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以密切关系、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政策和措施…… 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 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 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经略边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边疆治理与汉朝的不同之处,简析我国古代边疆治理 的积极作用。
3 . 清末,随着边疆危机的加深,在边疆建省的呼声日益高涨。1884年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885年建台湾省,1907年建东北三省。据此可知,清政府在边疆建省旨在(     
A.加强内地与边疆交流B.应对列强侵略以维护封建统治
C.因地制宜,因俗而治D.改变传统治边理念和统治方式
4 . 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乡绅何玉成在其一诗中写道“下以保家室,上以纤国忧”。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具有爱国主义观念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
C.饱读儒家经典著作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881年,清政府代表曾纪泽与俄方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沙俄在归还伊犁的同时,也制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河以北的大片领土。这些史料反映出当时
A.新疆主权在实质上仍未回归B.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中国在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D.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艰难斗争
2020-12-3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6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败、瓜分狂潮、八国联军入侵等民族创痛成为中华民族走出被动状态、实现初步群体觉醒的重要导火线。而中华民族具有群体觉醒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是两大群体,即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几乎同时登上历史舞台,并相继创立和认同“中华民族”这个标志性概念。上述材料说明
A.中国社会各阶层都认识到了民族独立的重要性
B.新社会力量的崛起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主要原因
C.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基础
D.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最终趋向政体统一性
2020-12-17更新 | 858次组卷 | 9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广东军务记》载∶"十一日,(三元里)乡民仍鸣锣传递.富者捐资,贫者出力.不谋而合者遥遥百有余里逆夷各孤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这反映了
A.列强侵略战争必然失败B.英国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
C.民众自发进行抗英斗争D.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8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到之处,中国人民群众都自发进行了抵抗。恩格斯当时指出:“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中国民众自发抵抗侵略的行为
A.彰显了爱国主义情怀B.推动了洋务运动兴起
C.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D.获得了地方政府支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伴随着条约体制与民族国家体系对中国的冲击,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清王朝开始在近代民族国家的话语体系内审视边疆治理……,以构建近代民族国家为标的,调整“中央边疆”关系,并推行边疆与内地的“均质化”政策,希冀加强对边疆地方的直接控制。1884年,新疆与内地一样被设省治理,翌年,台湾由府州升格为行省建制,嗣后,清政府又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与此同时,通过向内外蒙古移民实边,开始直接介入内外蒙古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

——摘编自冯建勇《近代中国疆域形态衍变与边疆知识体系生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治边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治边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0 .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甲午战争
B.黄海海战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反割台斗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