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割台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狩二年,武帝令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破匈奴,匈奴的昆邪王杀休屠王,并率四万人来降,武帝以河西地置武威、酒泉两郡。从那时开始了河西长城的建筑。

——罗哲文《长城》

材料二   清朝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相继平息了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天山南北,整个新疆地区被置于清王朝的统一行政管理之下。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实施军府制度,设置伊犁将军和各参赞大臣等中央派出官员,在汉族聚居地方实行州县制,在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主要生活区域实行札萨克制,而在广大维吾尔族聚居区则继续实行伯克制度。鸦片战争后,随着新疆内外形势的变化,伯克制度的废除成为必然趋势。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新疆的伯克制度。

——整编自杨亚雄《论清政府对新疆维吾尔地区伯克制度的政策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在西域地区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对西域地区来说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对新疆地区实行行政管理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废除新疆伯克制度的时代背景。
2 .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设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统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推进国防近代化B.晚清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C.清政府国家观念逐渐提升D.海防意识受到政府重视
2022-07-12更新 | 463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83年8月,王震对左宗棠的曾孙左景伊说:“史学界最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对左宗棠做出了正确、客观的评价,这对海内外影响都很大。”史学界作出如此评价主要是肯定了左宗棠
A.反对签订《辛丑条约》B.面对洋人不屈不挠
C.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D.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2022-04-2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在线(班内复习)测试历史试题
4 . 1884年之前,清政府在新疆实行以军统政的军府制以及带有封建领主制性质的伯克制等行政体制。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废除原有的行政体制,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这一举措
A.标志新疆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B.削弱了新疆地区的军事实力
C.成为缓解边疆危机的重要手段D.体现了清末改士归流的成果
2022-01-28更新 | 23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湘军左宗棠的部将刘锦棠出任第一任巡抚;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淮军名将刘铭传出任第一任巡抚。清政府此举
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B.奠定了中国辽阔版图的基础
C.导致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D.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帝平定叛乱,统一新疆后,为了巩固其对新疆政治社会的统治,主要实行的是军府制,将伊犁将军设为新疆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其下设都统、参赞、办事大臣和领队大臣,命他们分别驻守新疆各地,以统领新疆各地方军政事务;根据新疆不同族群的区域分布情况,建置以军府制为主导,其下设郡县制、札萨克制与伯克制等族群分治制度。“内地贸易商民渐多……若听其随意栖止,与回人相杂,不免易滋事端。请交该大臣等,彻底清查,俱令赴驻兵处所贸易”。

——摘编自翁倩玉《新疆社会治理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选择》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势力和极端宗教分子的渗透,使得新疆的民族关系日趋紧张,清朝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特别是阿古柏和沙俄入侵之后,传统军府制度“以军统疆,以酋治民”的弊端也暴露无遗。清朝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以往在新疆的治理模式。经过反复斟酌后,清廷决定采纳刘锦棠的建省方案,于1884年在新疆建立行省制度,以新疆巡抚取代伊犁将军成为全省事务的最高长官。废除伯克制、札萨克制等,设立类似内地州县制度的各级行政衙门。

——摘编自王淼《晚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巡抚治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乾隆帝治理新疆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治理新疆的变化及其原因。
7 . 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黄海海战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1-09-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8 .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的一组是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B.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
C.甲午战争——洋务运动D.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021-09-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9 . 1895年5—10月,台湾军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反割台斗争,其主要表现之一是
A.刘永福率领黑旗军英勇作战B.林永升壮烈殉国
C.邓世昌舍舰艇炸敌D.清政府积极支持
2021-09-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刘铭传事迹简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当时
时间主要事迹
1880年沙俄因伊犁交涉问题以武力相威胁,刘铭传应召入京,疏陈兵事,请建铁路,所议虽未实行,但为近代国人向清政府议修铁路之始。
1884年中法战争起,刘铭传以巡抚衔督防台湾。战后台湾建省,为第一任巡抚,任内修筑炮台、电线,并兴建铁路沟通南北,加强台湾防务。
1890年刘铭传加兵部尚书衔,清政府命其帮办海军事务,但旋因病去职。

A.铁路逐渐被国人认可B.洋务运动的直接目标基本实现
C.清廷全力推进近代化D.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
2021-09-1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