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割台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1871年沙俄侵占清朝西北重镇伊犁,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面临来自陆、海防务的双重威胁,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左宗棠主张加强塞防。与传统的“重陆轻海”思想相比,“塞防”与“海防”之争的出现(     

A.说明边疆危机迫在眉睫B.使清政府重视学习西方制度
C.反映近代海权意识增强D.改变了清政府被动挨打局面
2024-02-28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热搜题 高中二轮(全国高考)热点08 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理念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将原赵、燕、秦长城连接并置机动部队,夺回匈奴手中的河套地区,并采取建灵渠、派军征服和设郡县等措施控制岭南地区。汉初,在北方边界扩建长城,设渔阳、上谷、蓟县等几个防御据点,以和亲求得暂时稳定;汉武帝通过三次大战,将匈奴逐出漠南地区,建立以呼伦贝尔大草原、阴山、祁连山等为中心的防线;汉宣帝设立都护府管理西域,同时对西南地区采取笼络手段。唐朝建立后,因无法对中亚、西亚、外东北等地区实行有效控制,于是采取“羁縻”政策。元朝在西藏、青海、外东北、西伯利亚东部设置行省,直接管辖边疆地区。康熙停修长城,对蒙古各部恩威并济,征服准噶尔势力等,确立辽阔疆域版图。

——摘编自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远洋舰队的威胁远超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军团,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华威胁增大,染指台海地区。李鸿章等部分官员意识到东南沿海防御的重要性,通过洋务运动建立近代海军试图加强海防。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北地区依然面临严峻威胁,沙俄与英国支持的阿古柏侵入新疆,左宗棠继承林则徐“塞防论”,极力推动收复新疆,还主张大规模“移民实边”;清廷对关内开放东北地区,使后来的“闯关东”成潮流。内蒙和东北的进一步开发,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侵略,但无力避免外蒙20世纪20年代出现裂变。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方式和效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边疆治理的变化。
3 . 1843年,中英订约时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改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而在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官员将“一体均沾”概念调整为“利益均沾”。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指出,“本意在持平办理,务使中俄商人均沾利益,两不相妨”。这一变化表明晚清时期(     
A.逐渐形成国家主权观念B.重视发展对俄关系
C.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4 . 三元里抗英斗争,史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如:观点一,认为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斗争显示下层民众抗击侵略军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气概,用事实击灭了英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驳斥了清政府内部的妥协主义和投降主义;观点二,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受传统夷夏思想的影响,主观上是一次保家卫国的自觉战斗,只能发生于英军侵略肆虐的地区。下层民众当时还没有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的意识。这两种观点(     
A.结论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B.可互证形成全面丰富的解释
C.基于对立角度的主观化解读D.观点二的论证违背历史真实
2023-03-17更新 | 816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70年代,清廷默许左宗棠以胡雪岩的“商人”名义向外商银行借款,以购买德国军火抗击阿古柏。借款完成后,外商将“政治借款”的内幕泄露给李鸿章,李鸿章指使下属检举胡雪岩挪用公款,不久胡雪岩被查办。这一事件表明(     
A.统治集团内部存在矛盾斗争B.洋务运动遭到顽固派的阻挠
C.列强利用金融资本压榨中国D.清廷顽固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2023-03-05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左宗棠收复新疆:_______国支持阿古柏在新疆叛乱;_______国侵占伊犁地区。1878年__________率军平定叛乱,收复新疆;1884年,新疆正式建_____,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2022-11-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讲)
7 . 19世纪70年代前期,清廷内部掀起了海防塞防之争。海防派主张大力发展海军,加强海岸防御;塞防派则主张加强内陆边疆防卫。最终清廷于1875年派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虽未放弃办海军的计划,但仍把战略重心放在了塞防。清廷侧重塞防主要是因为(     
A.财政紧张保障不足B.海军建设已经完成
C.陆疆面临现实威胁D.政治腐败观念落后
2022-10-23更新 | 34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对此,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台北市民“鸣锣罢市”,集会抗议割台,宣布饷银不准运出,制造局不准停工,台湾税收要全部留供抗日之用。一批台湾爱国官绅也纷纷上书清政府,反对割台。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摘编自李艾丽《从反割台斗争看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特点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2-10-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9 . 近代部分人物的言论表,这些言论出现的主要背景是,当时(     
左宗棠“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构衅于东南”,提出“海防塞防并重”,但其侧重点在西北塞防。
李鸿章“日本则近在户阈,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久之患。”他认为新疆悬远,去之不为不可,主张将塞防之饷移作海防之饷。

A.西方海权观的传入B.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
C.近代化运动的起步D.边疆危机日益凸显
2022-09-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纲要上-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10 . 清朝收复台湾后在台湾设置台湾省
2022-08-1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