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割台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关于三元里抗英歼敌数目,在中方文献中有“十余人”,“百余人”,“二百余人”,“七百四十八人”等诸多说法,其中以“二百余人”一说最为流行。综合英军的资料来看,英军损失人员约在5人左右。对这些差异颇大的统计数字,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① 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历史意义不足挂齿
② 双方数据都带有主观因素,最好找到第三方数据进行印证
③ 三元里抗英的规模可能不大
④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也就无所谓真伪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1-08-1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2 . 《清史稿》记载:“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评价他在征西之事上“事功著矣”。下列关于左宗棠征西的表述正确的是
A.1875年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B.1877年清军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主力
C.1880年与俄国签订了《改订条约》,收回伊犁
D.1885年清政府在左宗棠的建议下在新疆设立行省
2021-05-1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876年4月的一天,中国近代史舞台上出现了颇为壮烈的一幕:大队人马一路向西,一位大义凛然的统帅骑马在前,数名壮丁抬着一口棺材紧随其后。《清史稿》将这次军事行动记载为七个字:“宗棠舆榇发肃州。”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平定葛尔丹叛乱B.收复新疆C.统一台湾D.镇南关大捷
4 . 评价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随行大臣提出:“其禁树木尽如荣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湘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

——摘编自晏昌贵《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

材料二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死,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字"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朱熹认为,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因为“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熹回答:"吾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

——摘编自李申《简明儒学史》

材料三   左宗棠事迹简表

时间

事迹

1852年

太平军围攻长沙,左宗棠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

1860年

随曾国藩办军务;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

1862—1864年

左宗棠率部在浙江与太平军交战,从太平军手中夺得金华,绍兴、杭州等地

1866年

左宗棠致力于创办军事工业,在福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造船厂

1868—1874年


左宗棠协助李鸿章剿灭了华北地区农民武装西捻军;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在兰州创办甘肃机器制造局;沙俄于1871年侵占伊犁,左宗棠力主收复

1876—1878年

左宗棠出兵新疆,打败叛乱势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上书朝廷,要求收回伊犁以及在新疆设省(新疆在1884年正式建省)

1880—1882年


清廷派员出使俄国,重议伊犁条约;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挺进;沙俄被迫放弃一些侵略要求,清朝收回伊犁;左宗棠筹建多年的甘肃织呢总局正式开工

——摘编自罗正钓《左宗棠年谱》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两则史料中所记述的秦始皇的不同,以及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
(3)依据材料三,以左宗棠的历史功过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2020-01-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华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日方资料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派往台湾的兵力有两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支队,但不到半年,日军在作战中就死亡了4800多人,伤病人员有2.7万多人,总计伤亡3.2万多人。这比日军在整个甲午战争中伤亡的人数还多将近一倍。这说明
A.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取得了胜利B.日本最终没能割占台湾
C.台湾军民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D.清政府支持台湾人民的斗争
2019高二·浙江·专题练习
6 . 据1895年5月15日《申报》记载,台湾军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他们的行动
A.顺应了时代主题B.引发收回利权运动C.保卫了国家统一D.加速民主革命进程
2019-11-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107
19-20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7 . 林仁川《中华之根》:“驻台清军将领刘永福在《盟约书》中宣布‘大清之臣,守大清之地,分内事也,万死不辞’。据当时日方记载‘甚至妇女童稚,全都勇敢地手携长枪,向我追赶而来’。”这段材料
A.再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场景
B.体现台湾军民的保家卫国
C.是研究八国联军侵华的史料
D.是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见证
2019-10-28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历史必修试题
8 . 南怀瑾说:“历史的记载,不外人与事。从人的方面来说,大概又分两个方向来立论,拿旧的观念说:一个是经,一个是权。经是大原则,不能变动;权又叫权变,就是运用的方法。”就中国近代而言,下列属于“经”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D.民主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