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1)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为目标。结合天京事变的原因和《天朝田亩制度》,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
(2)请按示例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示例:建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拋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3)据以上材料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0-06-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同治六年(1867年),江苏学政鲍源深《请购刊经史疏》云:“近年各省因经兵燹(战火),书多散佚。臣视学江苏,按试所经,留心访察。如江苏松、常、镇、扬诸府,向称人文极盛之地,学校中旧藏书籍荡然无存。藩署旧有恭刊钦定经史诸书,版片亦均毁失。民间藏书之家,卷帙悉成灰烬。”鲍源深认为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应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B.农民运动的破坏
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方列强的掠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社会政治来说,太平天国搅乱了整个封建制度,这种搅乱是统治阶级永远无法平复的。由此,间接地促使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治的自立倾向。这对于削弱中央集权起了很大作用,原来的政治体制就不能不发生变化。地方督抚权力的膨胀,本是对于太平天国搅动天下的反应,但由此发生的制度递嬗却又不是最初作出反应的人们所预料得到的。庚子与辛丑之间的东南互保是有清270多年未见之局,然而追本溯源,其始点却起自太平天国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清末庚子至辛亥期间,随着新政尤其是预备立宪的开展,清政府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但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实际效力却并不显著。一方面,清廷并没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也未能真正控制全国的军权与财权,中央集权有名无实;另一方面,各省督抚也不能有效地控制地方军权与财权,在地方已没有强势督抚,地方士绅势力日益强大。武昌起义前夕,正是地方督抚权力明显削弱,而清廷中央集权尚未强固之时,在此权力转换临界的关键时刻,革命爆发无疑是对清王朝的致命一击。

——摘编自李细珠《晚清地方督抚权力问题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晚清中央集权弱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央集权弱化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走到20世纪初,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农民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没有也不可能成功;资产阶级改良派继而发动百日维新,也不可能挽救中国;中华民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历史上也只是昙花一现。

——摘编自陈铁健《1911年到1949年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被毛泽东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为信奉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5月李大钊把《新青年》六卷五号编辑为《马克思研究》专刊。此外,还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团体,传播马克思主义。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产业工人达到200万左右,而且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形成了新兴的社会力量。

——摘编自李步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民和资产阶级不能挽救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并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的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马克思说:“(太平天国)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从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A.没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B.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C.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D.领导者进取心减退,发生内讧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土地分配,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材料二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材料三   《资政新篇》的内容: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文教上设立新式学堂;外交上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

材料四   (定都天京后)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依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陈仪仗。

——【清】《贼情汇纂》


(1)根据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有何进步性?
(2)材料二说明了太平天国怎样的经济主张?
(3)根据材料三,《资政新篇》有何进步意义?为什么没有实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可以得到什么教训?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大事年表节选


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98年,戊戌维新。
19世纪90年代,实业救国运动。
1898-1900年,义和团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
1915-1923年,新文化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
1931-1945年,抗日战争。

材料二   爱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最强音,反侵略斗争中所体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是近代爱国主义的真实写照。首先,底层人民群众自发奋起,前仆后继反抗外国侵略。他们或者自己武装起来直接与侵略者进行斗争,或者从物质上、精神上积极支援前线的爱国将士,激励他们英勇杀敌。其次,爱国将士驰骋疆场,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此外,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或以笔作枪,口诛笔伐声讨侵略者的暴行,唤起民众的觉倍;或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直接投入到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民族战争中去。也正是中国人民发杨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摘编自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救国道路艰难曲折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最终百年国耻洗雪”的认识。
2019-12-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地区岭漠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10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国家的侵华史,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灾难。但它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与富强的抗争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 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 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 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 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 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材料四   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 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 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 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的沉沦中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些斗争 为何先后失败?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列举 辛亥革命在现代政治文明体系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4)根据材料四,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2020-01-1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   平均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等贵贱,均贫富”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

——漆侠《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

材料三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回答:
(1)据材料一,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太平天国违背时代潮流的做法。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哪些条约,具体内容是什么?
2019-11-1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