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太平军尽管主动与基督教攀亲,但没有获得基督教会的支持,因为基督教会认定太平天国学说中的基督教成分都是些异端邪说,铲除异端是他们(西方国家)的职责所在。”此言论
A.没有看到中西文化之间真正的差异
B.掩盖了侵略者镇压太平军的真正用心
C.表明了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没有关联
D.从宗教层面解读了列强侵华的原因
2021-03-11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等三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太平天国的统治区特别是在1860年代的江南地区,频繁出现民众反抗,即“民变"。表4为太平天国应对民变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应变实践剿抚兼济不明总数
先抚后剿先剿后抚
民变数3710181369
百分比53.6%1.5%026.1%18.8%100%
1.5%

——摘编自刘晨《太平天国统治区的民变与政府应对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占领区民变不断发生的原因,并说明太平天国应对民变的实践有何特点。
(2)概括指出太平天国应对民变的实践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消极影响。
3 . 据统计1864年时清政府任命的10位总督中,汉人占9位;任命的15名巡抚则全部由汉人担任。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的兴起B.汉族民族意识复苏
C.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D.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2021-03-07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庆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土地分配,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材料二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材料三   《资政新篇》的内容: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文教上设立新式学堂;外交上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

材料四   (定都天京后)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依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陈仪仗。

——(清)《贼情汇纂》


(1)根据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有何进步性?材料二说明了太平天国怎样的经济主张?
(2)根据材料三,《资政新篇》有何进步意义?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021-06-2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联军从华北撤退时,英国获准开始在长江的镇江到汉口一段进行贸易,而无须根据条约的规定,要等到平定叛乱以后才能进行贸易。而清廷的想法正如恭亲王所说,英国人“不但不虑其为害,转可以为我所用”。此后,英国对太平军朝廷的干涉应当被视为卜鲁斯为稳定中英关系而做的全面努力的一部分。当考察太平军失败的原因时,我们立刻会遇到的困难是,不能完全用纯军事方面的理由来解释。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义和团和清军在中国北部的反帝斗争使帝国主义胆颤心惊。英国是想通过刘坤一(南京的总督)张之洞(湖广总督)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刘坤一、张之洞向英国政府保证,将“不惜代价,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英国在长江流域的一切权益。继英国之后,美、德、法等帝国主义也参与策划“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使帝国主义分子认识到要瓜分“地土广阔、民气坚劲”“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中国是不易实现的。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不同原因,并说明从这两次运动的失败中得到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为某位历史学家对近代中国某一运动失败原因的总结。这一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2020-12-1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一鼓作气席卷北上至北京,这样就有可能将清宫廷赶走。可是林风祥率领之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即使未能攻克北京,太平军也至少应集中力量,彻底摧毁长江两岸的清军大营,不给他们以任何重建的机会,以确保南京的安全。他们还应占领江苏全省……决秀全对占领上海老城达一年半之久的三合会分支小刀会的求助吁请置若罔闻,实乃一个重大错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始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政相结合的胜利,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户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命胜利的伟大旗帜。建立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建立一支由这个政党领导的军队和建立一个由这个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党派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法宝。

——黄书锋(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失败的军事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慈禧太后、奕䜣等清朝最高统治者,对外依靠侵略者的帮助,对内则注意调整同曾国藩集团的关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慈禧太后上台后对曾国藩集团的放手使用,改变了过去既使用又限制的方针,调整了满族贵族和曾国藩湘军集团的关系,而曾国藩湘军集团也就得以发展成为地主阶级当权派中最大的实力派。以1863年为例,当时清廷共设8个总督.15个巡抚实缺,湘军集团竟占了5个总督、9个巡抚。曾国藩湘军集团不仅拥有军事大权,而且掌握了地方政权和财权。清王朝在义和团运动中几乎墙台。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植,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并欺骗人民,还在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期间,便发布“罪己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进行改革。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统治秩序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统治秩序变化产生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后,马嘎尔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

材料二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10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

——马克思于1853年所著《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材料三   “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便知道从前的弓箭刀戟,不能够和外国的洋枪大炮相抵抗,便明白欧美的新文明,的确是比中国的旧文明好得多……中国一般有思想的人,便知道要中国强盛,要中国能够昭雪北京城下之盟的那种大耻辱,事事非仿效外国不可。不但是物质科学要学外国,就是一切政治社会上的事,都要学外国……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这是中国政治思想上一个最大的变动”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嘎尔尼访华时英国正经历着怎样的经济巨变?并说明马嘎尔尼访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分析“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后中国社会性质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惊心动魄的革命”指什么?并概括材料认为导致这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者在向“文明世界”学习时提出了什么新方案,并分析该方案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进行了怎样的努力?其主张集中体现在什么法律文献中?具体仿效了哪些国家的政体?其民主政体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三段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面临着怎样的革命任务?体现怎样的时代主题?
2021-01-2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有人则认为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所致。试谈谈你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020-12-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 简答题专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