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各省动力状况及产业数据(1912——1918年)

省份

工场数(家)

轻工业

重工业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

合计

山东

121

815

936

78%

22%

江苏

149

1139

1288

67%

33%

安徽

386

386

69%

31%

湖北

17

515

532

71%

29%

云南

贵州

17

17

82%

18%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分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2017-08-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2017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效的政府政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初永乐时期的“海外开放”在学术界颇饮盛誉。“永乐开放”从时代本质来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步入晚期,其上层建筑要顽固地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当时奉诏泛海出洋招谕或赉赐海外诸国者甚众,然究其身份,几无一不是政府命官、朝廷内臣。朝廷诏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民间海船悉改为平头船(一般适合内河航运),所在有司防其出入”,同时严厉打击海外华人武装贸易势力。当时海外诸国进贡的物品,数量相当稀少,“不过表诚敬而已”,而明政府的回赐物经济价值很高。

——摘编自孙光圻《论明永乐时期的“海外开放”》

材料二   1912年,北洋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1914年,又对国内11家成绩较著的工厂给予奖励。工商部明确规定:“遇呈请办矿或奉部令行查事件如需实地调查,予限二十日,如仅验看资本察阅契据,予限十日,即须核夺、呈报,不得有意稽延。”针对机械制品西式货物输出外国者,免除一切厘金;对于机制面粉免征一切关税、常关税及内地厘金等。

——摘编自王玉灵《北洋政府经济立法及其实效分析》

材料三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统计(金额:亿元人民币)

年份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 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
1990年 449 2.28%
1994年 8649 11.25%
1998年 14162 24.34%
2002年 33771 33.37%
2006年 99420 31.5%
2010年 191792 27.1%

——据《中国商务年鉴2013总第30期》整理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内涵,并概括“永乐开放”的政策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趋势出现的政策原因。
2019-12-2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统计:乾隆初年广州海关征税定额为271953两,嘉庆初年增长为899064两;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国内各港口驶往东南亚的帆船共295艘;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列国抵华商船共计5107艘。这些数据充分说明这一时期
A.贸易出超地位优势明显
B.海外贸易取得一定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遭到冲击
D.关税增长主要依靠进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学者统计,《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商业活动五起,地处中原的郑国独具其三。这反映了
A.春秋时期商业尚不发达B.郑国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郑国商业区位优势明显D.私商取代官商成为主流
2020-08-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汴京和临安。……在宋代,城市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者,8000—9000家小商小贩。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如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材料三   1949—2009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并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推进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合理化建议。
2020-03-1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教学反馈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是清前中期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的统计,可以说明
A.城市私营手工业较快增长B.雇佣劳动关系比较普遍
C.农村雇工现象进一步发展D.社会治安状况日益恶化
2020-01-1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7 .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

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包括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坊市界限被打破
③政府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的推动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到中国和中国到世界各国贸易所开辟的航线,主要有如下七条:第一,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欧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果阿和欧洲的商品有生丝、各种颜色的细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手工制被单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由里斯本经澳门输入广州的商品有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银子,其中以银子为最大宗。第二,广州—澳门—长崎航线。葡萄牙人到广州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等商品运往长崎,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从长崎运经澳门入广州的商品主要是银子。第三,广州—澳门—马尼拉—拉丁美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运往拉丁美洲的中国商品有生丝、丝织品、瓷器、铁锅、糖、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从拉丁美洲经马尼拉运回澳门人广州的商品有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第七,广州—澳门—大洋洲航线。

——摘自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
国家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
中国32.833.329.819.712.56.2
印度24.519.717.68.62.81.7
英国1.94.39.519.922.918.5
美国0.10.82.47.214.723.6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750—1900年间东西方世界制造业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
2017-07-25更新 | 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江南25个市镇373座桥梁建造情况统计简表(单位:座)
时期宋代元代明初明中后期清前期清中期
数量102727993059
官建与民建的总比例是1:12

如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宋代商品经济落后B.民间建桥技术更高C.政府财税收入下降D.商贸贩运逐渐发达
10 . 下表反映了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开封商人借贷市易司钱数的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北宋时
A.中小商户经营困难
B.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C.开封城市商业繁荣
D.政府重视商业税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