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5 道试题
1 . 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城市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早期城市制度是由《周礼》规定的。在《周礼》之后,古代城市的发展进程始终伴随着国家的权力确认。从秦汉以后到宋,中国的城市政治制度既体现为国家结构的严密,也体现为市场和社会、家庭要素的功能性导入。

——摘编自姚尚建《在城市革命之前——中国古代城市的制度巩固》

材料二   宋代是我国古代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南宋时期的城市化率达到了22%……当时,打破了唐代以来城坊制的旧格局,实行街巷制的新体制,并大力发展各类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广告业,同时取消流传千年的宵禁,大兴夜市。而且,户籍制度也不像唐代那样严格(唐代户籍分为编户和非编户,编户称为良民,非编户称为贱民,贱民不得独立门户,须与良民共用一个户口本),流动人口统称“浮客”,在城市居住一年即可落户,不少城市,浮客已多于主户。

——摘编自刘奇《中国三次城市化浪潮的启示》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化发展加速,全国县改市和乡改镇的数目增多,使城市人口增幅较大。20世纪90年代,全国新设200多个城市和8000多个建制镇,这些城镇的设立又大大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使国有经济焕发生机,更使民营经济取代乡镇经济,并获得蓬勃发展,同时成为这一时期 城市发展的主要引擎。

——摘编自李嘉岩《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指出周朝城邑的三等定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是我国古代城市化发展高峰期”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其主要的经济动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角度,阐述20世纪90年来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宋明清时期江南苏州府市镇数量增长情况表。这一时期市镇的发展得益于(     
北宋元丰年间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
吴县1---62
长洲县0-44125
昆山县0-54123
常熟县3-59830
吴江县0-43710
A.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
C.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 . 如图所示为东汉画像砖,该画像砖描绘了汉代集市的场面,画面左右上方有着“北市门”“南市门”的字样,标注了市集的方位。在这个繁荣的市集中,有开门迎客的店铺,有就地撑伞的地摊,有高台叫卖的贩夫,也有徒步交易的走卒。虽寥寥数人,贸易摊却安排得井井有条。据此推断合理的是,汉代(     

A.交易散布于民间住宅区B.民间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C.画作多取材于市民生活D.商业交易活动规范有序
4 .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丰富多彩、灿烂辉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

67

38

57%

29

43%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在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商人阶层的崛起投影于中晚明文坛,吸引了众多作家的目光,一个个鲜活的商人形象开始不断涌向文学殿堂,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在明代小说里,作家们塑造了许多传统诗文里没有、以往小说里罕见的令人敬重的商人形象,他们的存在,充分反映了明代小说家们摒弃轻商贱商的价值标准,坚定地以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标尺结构故事、塑造人物,商人的地位再次得到极大的提升,商人阶层获得了总体性的肯定。

——摘编自周柳燕《论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

材料三   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下,文学作品中也很少有对商人形象的刻画,即使出现商人,也是将其视为贬斥的对象。明代冯梦龙所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潆初编撰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塑造了众多的商人形象。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商人形象作为晚明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对于当今社会美好品德和人性的弘扬与传承,具有一定程度的教化和劝诫意义。

——摘编自刘畅《“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及其意义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科技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变化及时代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北宋都城东京是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城内“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为了供应需要,民间送入城中所宰的猪,“每日至晚每群万数”。这反映了当时东京(     
A.商业繁荣发展B.农业技术先进C.坊市制度完善D.城市管理混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这些新行业的出现(     
A.适应了海上丝路贸易发展的需求B.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C.说明广州居于国际贸易中心地位D.表明中国经济发展依赖海外贸易
2022-07-12更新 | 103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再现了北宋汴京城商业的繁荣,全图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其中“城内市”中茶坊、酒肆、脚店、肉镜、庙宇、公廨等店铺随处可见。这反映出(     
A.商品交易突破时间限制B.商品交易突破地点限制
C.商业管理出现混乱局面D.汴京城以经济功能为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分析“宋代法定税额为5%,但实际上常重复抽税,姑且以10%的税额推算,治平年间846万贯的商税,其商品贸易总额至少为8460万贯。当时全国总户数为14181486,平均每户一年的商品交易额约6贯,相当于8石粮食或1头耕牛的价格”。该学者的上述分析旨在说明宋朝
A.商品经济发展繁荣B.民众承担沉重户税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国家财政依靠商税
2022-04-21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梁启超曾感叹,“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量之哥伦布……。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造成梁启超如此感叹的根源是
A.两位航海家不同的牺牲精神B.政府对远洋航行的支持力度
C.双方对当时科学了解的程度D.中西方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根据《周礼》的介绍,西周时期的“市”已经有了三种类型。一种是大市,一般在中午举行,主要是族与族之间进行交易。第二种是朝市,早上举行,主要以商贾贩卖为主。第三种是夕市,晚间举行,主要是由小规模的贩夫贩妇进行交易活动。上述记载表明西周
A.商业活动形式多样B.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私营工商业占据主导地位D.已经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2022-04-03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