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明神宗实录》中这样描述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发展的状况:“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种现象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明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
C.新的经营方式工场出现D.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2 .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A.有利于明朝与亚非诸国的交往B.加剧了明朝东部沿海的危机
C.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D.标志着明朝海禁政策的结束
3 . 《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这些规定(     
A.标志唐朝经济领域法律完备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推动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D.保障经济秩序正常运行
4 . 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以下可以为这一结论提供佐证的史实是(     
A.出现了纸币交子B.纸币成为全国发行的主币
C.出现晋商和徽商D.大都成为重要商品集散地
2023-01-0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货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60年,元朝印造“中统元宝钞”,以银为本。1275年,禁止民间自由买卖金银和使用铜钱,规定纸钞“出纳者,虽昏烂,并令收受”,“丁钱田赋,皆可以钞纳”。

为了维护纸币的法定地位,元朝政府规定纸币发行的准备金制度,若纸钞“稍有壅滞”则“出银收钞”;将纸币发行权统归中央,由户部统领,下设宝钞总库、印造宝钞库、烧钞东西二库等,分别掌管宝钞的储存、印制、发行和销毁等。1282年和1287年颁布《整治钞法条画》《至元宝钞通行条画》,规定:严禁伪造,凡印造伪钞之人,一律处以死刑;不准买卖、使用伪钞。 元初,严格控制纸币发行数量,纸币币值稳定。后来由于大量增发纸币,引起纸币贬值。明初发行的“大明宝钞”,是一种不可兑换的纸币。朱元璋规定“凡钞一贯准钱一千”,而实际流通中,百姓重钱轻钞,多打折使用。

16世纪,明朝政府允许部分徭役折征银两,后来规定一切赋税、徭役统一折银缴纳。第一次来华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没有卖出一件英国货,只是抛出了八万枚西班牙银元”。据统计,自马尼拉开港到明亡的70多年间,经此港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约合4000多万库平两。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通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
2023-01-0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朝万历年间编写的《万宝全书》第2卷《天下便览路程》中详细介绍了全国6条水路、12条旱路的情况,第26卷《客商规略》中介绍了各地的物产、物价、饮食服务等。类似书籍在 明中叶刻印甚多。对此历史现象解释准确的是(       
A.政府规范了驿站的管理B.科举选官机制更加完善
C.活字印刷技术普遍推广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7 . 有学者指出:“宋代社会,儒生与商贾之间,可能颇有分流,前者以内圣外王自我期许,志在经国济世,尤其理学家们不屑言利。明代中叶以后,风气颇为不同,江南士大夫如有余力,也会投资商业活动。”明朝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有较大发展B.心学成为主流思想
C.科举考试形式灵活D.不再实行重农抑商
8 . 明初,各来华使团会带来“正贡”和“附搭货物”。“正贡”相当于国家交往的礼品,“附搭货物”是可在市舶司等地进行交易的物品。史料记载日本国的“正贡”有20种,“附搭货物”有248种。由此可见(     
①不同地区、国家之间交流频繁②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屡禁不绝
③朝贡关系有外交和贸易双重色彩④朝贡贸易在明朝官方管理下开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后期产生了一批私营工商业者,其中一些人拥有庞大的资产,如陶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子贡经商致富,“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以上史实反映了(     
A.工商食官格局逐渐被冲破
B.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出现一批商贾云集的城市
D.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被打破
2022-07-10更新 | 674次组卷 | 15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盛泽镇在明初是个仅有五六十户人家的小村,后来“以绫绸为业”,至清初成为居民万户的大镇, “丝绸之利日扩,南北商贾咸萃”,“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联袂,如一都会。”材料印证了明清时期(     
①专业性集镇的兴起          ②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③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④人口膨胀引发资源危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