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6 道试题
1 . 11 世纪末,意大利的博洛尼亚设立了以教习罗马法为主的法律专科学校,即博洛尼亚大学。该校在欧洲广招学生,名噪中古欧洲,直接促成了全欧研究罗马法的热潮。罗马法在当时欧洲复兴主要是由于(     
A.罗马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全面兴起
C.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D.新教爆发了与天主教会的矛盾
2023-02-1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马丁路德“信仰即可得救”;康德“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A.贯穿西方历史发展始终B.每个时期的侧重点不同
C.一直坚持反对神的束缚D.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3 .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编自马克《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因信称义”“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个人主义”指的是什么思想?据材料一,概括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关键词概括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022-08-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切口装饰是16世纪在欧洲盛行一时的一种男女服装装饰手法,它在外衣上剪开许多切口,以露出里面不同的衣饰或衬料。20世纪,切口装饰卷土重来,青年们追求不修边幅和粗矿酒脱的穿衣风格,这为时装设计者提供了“复古”的灵感。由此可知,切口装饰的两度流行
A.折射出西方物质文明的进步
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精神追求
C.有利于彰显个人的审美取向
D.彰显了古典文化的赓续传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教改革前的西欧社会是一个宗教普世主义下的二元政治体制社会,传统的阶层制国家只有边陲而无国界,中央政权对地方控制有限,因而君主一直处于与教权和地方贵族分权的政治斗争中。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宗教改革破除了基督教神学大一统的局面,将宗教事务变为民族事务,创建了民族教会,推广民族语言,从历史、文化、语言、心态上推动了英格兰的民族认同,催化了民族意识,构建了整合性的英格兰民族。伴随宗教改革的到来,英王亨利八世及其后继者不断健全国家机器以及法律实践,在民族与国家的共同建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民族国家这种新型政治共同体。

——摘编自周曼斯《英国宗教改革与16世纪英格兰民族国家的构建》

材料二   在长期的思想启蒙运动风云变化之中,从意大利到法兰西,从德意志到俄罗斯,倡导民族话语,复兴民间文化,注重现实生活,鼓励科学技术等新文化运动事件此起彼伏。这些新.事物的出现标志着旧文化观念的衰落以及新文化观念的形成,这也是各民族身份认同的有力见证。例如。意大利学者维柯的《新科学》,法国学者伏尔泰的《风俗论》,俄国学者罗蒙诺索夫的诗歌,德意志诗人歌德的《浮士德》等都是在欧洲启蒙时代出现的民族文化语言经典之作,对于建构各民族文化认同有重大作用。没有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民族语言创作,西方诸民族国家就无法突破古代文化遗产和教会文化霸权的历史局限,西方各国的现代民族文化谱系也就无法建构起来,而各国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革也难以持久。

——摘编自江宁康(启蒙运动与西方现代文明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宗教改革对英国民族国家构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启蒙思想泰斗伏尔泰认为,儒教是人类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中国士大夫对神的态度就是“敬天秉公”,而天就是天理、自然;赞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理性的、人道的原则,具有普遍性。这主要说明
A.儒家思想是启蒙思想的来源
B.中国的传统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C.中西方文明之间相互的借鉴
D.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学者和艺术家强烈反对中世纪的整个生活方式,努力创造尽可能与古典时代的生活方式相似的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学者和艺术家”
A.意图在于恢复古代文化B.力求推翻教会的统治
C.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需求D.构建美好“理性王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古希腊悲剧中,往往是主人公虽然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但受控于命运而致结果凄惨。民众在观剧中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怜悯之心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进而思考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悲剧性命运。这反映了古希腊悲剧
A.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强调故事情节的丰富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促使自我意识的觉醒
2022-05-05更新 | 199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希腊民族是最早探索人类、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民族,他们不但追根溯源,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而且探究社会的正义与公理,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该学者认为古希腊文化
A.缺乏人文主义B.个人主义泛滥
C.忽视现实幸福D.重视理性精神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这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著作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