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比起诸子百家来,儒家“具有特别的文化优势”“就连道家、法家、墨家等学者,自幼也得读儒家之书,因为那是社会的基本教科书”。儒家“特别的文化优势”主要得益于
A.植根于久远的文化传统B.满足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
C.吸收了诸子的核心思想D.适应“大一统”的发展趋势
2021-12-24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儒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主干,还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取融化各家,在现实秩序和心灵生活中构成稳定系统。由于有这种稳定的反馈系统适应环境,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的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中国科举大事记

朝代概况
隋朝606年,科举制产生。整个隋朝,举行了五次考试,中举者总共十余人
唐朝唐高宗时期(653年)颁《五经正义》于天下,令每年明经依此考试;武则天时(702年)设武举,由兵部主持
宋朝992年,糊名考校(盖住考生姓名来改卷)成为定制;1015年,始置誊录院,令封印官封试卷后,由书吏誊抄为录本。1124年,礼部试进士一万五千人,徽宗特令增百人额
明朝明太祖令“专取四子书命题试士”;明宣宗时始分南北中卷取士;明成化年间(1487年),八股文定型
清朝光绪年间(1905年)七月,废科举,广设新式学堂

——据翟国璋主编《中国科举辞典》整理


(1)材料一认为儒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以荀子思想、宋明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演变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晚年对文献典籍进行整理,却没有留下属于自己的著作。孔子的这一做法
A.为古典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B.包含了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C.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D.体现了诸子百家学说走向融合的趋势
4 .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比起诸子百家来,儒家“具有特别的文化优势”“就连道家、法家、墨家等学者,自幼也得读儒家之书,因为那是社会的基本教科书”。对儒家“特别的文化优势”理解最准确的是
A.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B.儒家文化的优势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
C.儒家文化的优势来自对百家文化优势的融合
D.儒家文化的优势在于不断适合统治者的需求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孔子虽谓“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却对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颇加称许;孟子则尊王黜霸,对诸侯以王政相勉,希望新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让天下“定于一"。这一变化反映了
A.周王室权威得以恢复B.君主专制的时代诉求
C.儒法思想的相互融合D.社会变革的进程加速
2022-01-11更新 | 1296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匡亚明认为,孔子在周礼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为后代的儒学社会所继承、实践和继续 改造的礼,“是封建社会把等级森严的尊卑、贵贱、亲疏等政治的宗法的关系加以规范化的准 则与仪式”。孔礼富有一种“变化”的特性,所以它并不等同于维护奴隶制度的周礼。孔礼之 所以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始终被尊崇,是因为它拥有着多层次的丰富内涵,其中既有因 其“变化”的特性而不断“损益”的成分,又有真理性的恒久不变的部分,而这具有真理性的一 部分,才是其核心部分和精华所在。

——摘编自王涛《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 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 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 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关于“礼”的思想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孟子》

材料三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

——《朱子语类》卷十三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的认识与夏商时期人们的认识相比有何变化?从孔子所处的社会阶段分析,这一时期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孟子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得民”?
(3)材料中朱熹所谓的“天理”指的是什么?朱熹这一思想有何消极影响?
(4)上述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什么思想?结合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020-11-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2019高一·浙江·专题练习
9 . “百家争鸣”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学宫。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荀子在学宫三为祭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他扬弃以往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吸收春秋以来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天道观,构建其天人关系学说。

——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怀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希望在西方找到一种能化解中国苦难的灵丹。他们曾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灵丹。但是一战的爆发使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理想的乐园,巴黎和会浇了他们一盘凉水。战后,社会主义成为时髦思想,知识分子先后试验了工读主义、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等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最终都宣告破产。1920年11月,陈独秀说:“万万不能够妄想拿主观的理想来自由改造……近代空想主义和科学的社会主义之重要的区别就在此一点。”

——倪培强《再论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三   1950年,毛泽东在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主张各种戏曲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1953年,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就历史研究工作方针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提出要“百家争鸣”。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晚期专制主义的揭露,对毛泽东的触动很大。这使他意识到,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政治危机。1956年4月,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双百”方针。

——韩永进《新的文化发展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齐国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荀子改造而成的“天人关系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灵丹”的内涵,并简析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选择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适用对象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2019-11-16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孔子在人际关系上倡导“仁”,而孟子将“仁”发展成为“仁政”,强调了其治国理政的功用。这一变化
A.体现了儒学应时革新B.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
C.提升了儒学政治地位D.开启了儒与法的争鸣
2019-10-28更新 | 448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