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成书于战国的《尚书》保存了商周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如《尚书·酒诰》:“人无于水监(通“鉴”),当于民监。”《尚书·泰誓》:“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梓材》:“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根据这些史料判断,当时
A.民本观念初步形成B.出现了早期民主思想
C.已经形成儒家思想D.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2020-01-10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第四次一轮复习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周初年青铜铭文和文献记载,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东方、封建诸侯,是人臣典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作中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出现越来越多更为详细的周公的言论。汉代以后周公的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对此演变,合理的说法是
A.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
B.周公形象的变化承载了后人的想法
C.历史人物同期记载才更真实可信
D.新史料的发现弥补前代研究不足
3 . 从孔子“仁者爱人”的解释,到孟子“仁民爱物”的倡导,再到宋儒张载“民胞物与”命题的提出,始终贯彻着一种精神,影响广泛而深远,成为古代开明正直之士及民众对为政者的政德要求。据此可知,儒学(     
A.蕴含着人文意识的价值诉求B.吸纳了佛道思想的核心理念
C.彰显出君权至上的道德规范D.受到了历代士绅的普遍推崇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社会是西周殁西周以前的时代,他一生都在为重建西周时期的社会和政治而努力。他认为如果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和美德能够恢复,那么西周这样的理想社会就能重建。在孔子所设想的社会中,A与A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内部关系,比法律更为重要。如果社会中人人都对己坦率,与人仁爱,这就是一个好的社会。作为理想社会的统治者,光有粮食和军队是不够的——成功的统治者必须还要树立某种道德楷模供臣民模仿。

——摘编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理想国》一书包含了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看法。首先,他相信人类只有在城邦内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其次,柏拉图相信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欲望和激情。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在柏拉图的理想社会中有着对应的阶级:军人代表着激情的部分;人数最多的“生产者”(手工业者和商人)代表着欲望的部分;而理性部分则更多地表现在“护卫者”(统治阶级)身上。如同在一个和谐的个体中那样,在一个和谐的城邦中,所有组成部分必须一起起作用,但理性部分必须控制其他两个部分。“护卫者”应由一个“哲学王”来领导,因为他们“具有知识”,接受过专门训练,经历过特殊社会生活。

——-摘鳊自(美)沃尔夫《夫人物和大问题:那些影响历史的人和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观念产生的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图文探究题(论从史出,用史料印证认知)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伴随着琅琅的读书声,大型原创舞《孔子》在曲阜杏坛剧场上演,舞剧以舞蹈的形式对孔子的一生和内心情感进行了完美的演绎。

舞剧以人物传记形式展现了孔子“仁”“和”的思想理念。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是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的,用舞剧的形式加以外化,以现代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视觉效果进行展示,更好地实现了传播效果。剧情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孔子的思想脉络,一条是孔子的生活经历,一虚一实,交融发展。全剧共分“序”“礼乐天籁”“仁德安邦”“圣坛惊梦”“车革千国”和“尾声”六个部分,突出表现孔子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忠孝为大、以智信为怀、以情义为天的思想精髓。“礼乐天籁”主要讲述了孔子早期“礼”思想的形成;“仁德安邦”主要讲述了孔子出仕后,在其“仁政、德治”之下,社会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景象;“圣坛惊梦”刻画了孔子由于当时君王的骄奢淫靡而抱负难伸,最终辞官归去的无奈与悲愤;“车革千国”主要讲述了孔子及其弟子历尽千辛万苦,周游列国传播“仁政、德治”的经历,表现了孔子为理想历尽艰险却矢志不移的坚定与执著。

——新华网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回答孔子广收门徒体现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说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发扬光大孔子的思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匡亚明认为,孔子在周礼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为后代的儒学社会所继承、实践和继续 改造的礼,“是封建社会把等级森严的尊卑、贵贱、亲疏等政治的宗法的关系加以规范化的准 则与仪式”。孔礼富有一种“变化”的特性,所以它并不等同于维护奴隶制度的周礼。孔礼之 所以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始终被尊崇,是因为它拥有着多层次的丰富内涵,其中既有因 其“变化”的特性而不断“损益”的成分,又有真理性的恒久不变的部分,而这具有真理性的一 部分,才是其核心部分和精华所在。

——摘编自王涛《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 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 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 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关于“礼”的思想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因此,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义”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 ......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摘编自叶自成《华夏主义: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

材料二   朱熹著 《四书集注》,加入了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 朱熹极为重视少年的教育,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三纲 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又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 等,供儿童学习。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事宜,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摘编自蔡美彪《中国通史》(第七册)

材料三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的变化。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基础。他的思想具有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摘编自肖国华《李赞的“儒学情结”——李贽的民本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对于人际交往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的文化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3)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儒家思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地在融合、创新和发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说明。
19-20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以知识分子群体为核心的士阶层兴起并形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孟子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表明他
A.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境界B.主张发奋读书以明道救世
C.提倡超然物外的价值追求D.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世界各国文化大多不乏人文精神,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的成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10 . 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的评价
①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
②关注人物,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
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法制的治国理念
④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下列学派与题干中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A.墨家、道家、法家、儒家
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2019-04-18更新 | 379次组卷 | 2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