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有教无类”,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

材料二  “有”和“无”、“难”和“易”、“美”和“丑”、“福”和“祸”都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

材料三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材料四  认为“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遣匹夫”“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材料五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1)提出材料一、二、三、四思想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属于什么学派?
(2)前四则材料中的思想和学派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他们之间的争论形成了什么局面?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哪些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有教无类”,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

汉武帝时代将儒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导,这一变革肯定了“以教为本”,否定了“以法为本”,强调文化教育是“为政之首”,有着不宜忽视的积极意义。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上册)

北宋中期,儒家知识分子鉴前代士人之失,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他们“毅然以天下是非为己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风与时局的趋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李贽在《焚书》卷一中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也。”

——百度·百科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同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据材料二、三,概括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
(3)分析明清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2021-04-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qiān,罪过之意)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这主要表明作者
A.反对施行仁政B.主张礼法并用C.强调人性本善D.重视继承传统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二程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所以,二程的“理”也包括自然之理。而且程朱理学不仅讲“理”,还讲“即物穷理”。这些思想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刘完素的《伤寒直格方》开头第一句便是“习医要用直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凡例》中也说:“(本草)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材料三   下图为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画中题诗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据材料一,孔子以儒家的哪一主张作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的程朱理学思想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体现宋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3)材料三中的《墨竹图》代表中国古代绘画的哪一表现形式?其突出特征是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
A.诸侯各国丢弃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2019-01-27更新 | 151次组卷 | 27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