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 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图11 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
(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三峡水利工程
筒车
新航路开辟
轮船招商局
第聂伯河水电站
海上马车夫
北洋水师
罗盘针
水力织布机
海上丝绸(陶瓷)之路

(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19-01-30更新 | 116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十年(2012-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2 .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       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2019-01-30更新 | 3083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课时同步精练巧练(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作为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荀子力图扭转儒家在政治上的被动局面,要使儒家学说为更多统治者采用。为此,针对孔孟非贤君不仕的观点,荀子将君主划分为三类:圣君、中君、暴君。臣子对圣君要“以顺上为志”,对中君要“有谏争,无谄谀”对暴君则要坚持原则立场采取温和渐进的手段向暴君讲明道理,引导其走向正途。反对“群臣去忠而事私"。荀子提出“君者,仪也,仪正而景正;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在选拔人才时君主应试做到“不性亲不恤贵贱,唯诚能之求”。

——据高春海《荀子人际关系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关于君臣关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荀子的君臣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习了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后,某班学生分组开展了一次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第一组同学搜集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一些资料:

子曰:泛爱众,而亲(接近)仁。

——《论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1)根据第一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主要思想。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诗词的热爱。第二组同学搜集到“中国古今诗词”的一些资料。

望天门山雨霖铃(节选)

唐·李白宋·柳永天门中断楚江开,多情自古伤离别,碧水东流至此回。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岸青山相对出,今宵酒醒何处?

孤帆一片日边来。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根据第二组同学搜集的资料,在上述三首诗词中任选一首,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作品风格。

材料三   近期播放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使同学们产生了共鸣。第三组同学搜集到“1949年后中国科技成就”的一些图片资料:



(3)根据第三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写出序号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4)请为本次探究活动确立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1-06-09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孟子的家庭观中,父子关系要求遵循的道德准则是父慈子孝,为人之父母要履行养子、教子的义务,对待子女宽厚仁爱,作为子女的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孝敬父母,做到事亲、尊亲。在夫妇关系中,遵循的道德准则是夫义妇顺,丈夫行事要符合义,妻子才听从,否则,妻子可以规劝,夫义是妇顺的前提,夫妇关系是对等的,要做到相敬如宾,坦诚相待,保持长久性。在兄弟关系上应遵循兄良弟悌的伦理原则,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以忠恕相待,同甘共苦,实现天下融洽的局面。

——摘编自畅欢著《孟子家庭伦理观探析》

材料二   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家庭历史特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整合和普遍化,成为两千年中持续保持的强国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

——摘自张国刚《中国家庭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家庭伦理观的主要内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家庭传统确立的时代背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荀子提出了“天下之人有所共予”的命题,认为尽管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诉求,但也有许多共享和共通的东西。他提出人们可以共同分享来自东西南北江河湖泊丰富的自然资源,共享“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在处理国家与民众共享关系时,他提出了“裕民以政”,即通过政策措施让百姓获得利益并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针对社会分化,他提出“夫天生蒸民,有所以取之”,即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应各取所得的道理;此外他主张哑聋等残障人士需要国家照顾,即“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

——摘编自宋国恺《共享思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其意蕴》

材料二   针对既是典型的西方病症,又是世界性现象的贫富悬殊问题,孙中山晚年提出了以“共享”为原则的解决思路。这一原则以土地、资本的全社会公有为前提,落脚点则是公平合理地分配:一是要按劳取酬,余利则公之社会使人人得以分享,二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可以说,按劳分配是“共享”的底线,而全体人民免受任何剥削压迫之苦、共同幸福安乐则是“共享”的理想境地。

——摘编自宋德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共享思想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共享思想产生的原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当时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先秦、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3)材料二中“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股新思想?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在当今时代的价值。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战国组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韩非子·显学》)
战国时期儒学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普遍重视。
唐代组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唐武帝“灭佛”。(《中国通史》)从唐代儒、释、道三者地位来看,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朱熹《近思录》)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每个小组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儒家思想的演变”。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儒家思想在战国、唐代、宋代三个时期的变化。
10 . 【加试题】读史阅世,提升历史学科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谈教育者,不可不知孔子。其收徒讲学,传承礼乐文化,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影响至深且远。汉兴,选用儒学之士,设立太学,由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隋唐以降,实行科举,“社会孤寒之士,亦得平地拔起,厕身仕宦。”岁月如歌,回顾历朝选士之路,漫步于故宫保和殿,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儒生向往的“天子堂”!

——据《中国政治史大纲》《历史·选修》整理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收徒讲学”与西汉“设立太学”办学性质的不同,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说明保和殿成为儒生向往的“天子堂”的原因。
2020-11-11更新 | 299次组卷 | 6卷引用: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