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19世纪晚期,晚清学者陈虬在《经世博议》中说:“夫科目者,人材之所出、治体之所系也。今所习非所用,宜一切罢去,改设五科:曰艺学科;曰射;曰算……曰西学科,分光学、电学、汽学、矿学、方言学、化学六门,试以图说、翻译。”据此推知,这一主张(     
A.促进了西学传播渠道的有序化B.说明科举考试的程序亟待完善
C.遭到封建统治力量的全面抨击D.迎合了国内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2 . 晚清冯桂芬主张设立船炮局并聘洋人为师,“招内地善运思者,从受其法…工成与夷制无辨者,赏给举人,一体会试。出夷制之上者,赏给进士,一体殿试”。这反映出(     
A.科举制顺应时代发展要求B.洋务运动近代化成效显著
C.制度变革的条件已经成熟D.民族危机引发观念更新
3 .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各阶级先进力量的主张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追求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变化主要缘于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B.西学的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C.向西方学习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D.近代中国实现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2022-07-06更新 | 563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各阶级先进力量的主张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追求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向西方学习已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
B.西学的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C.向西方学习的内容逐步扩展和深化
D.近代中国实现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把近代的技术和制度视同枝叶的中体西用论,未能把欧洲文明作为基于与中国不同原理上的一种文化来进行把握。这种倾向也同样可见于洪秀全对基督教的理解,他认为欧洲宗教的基督教在古代中国也被信仰。由此可见,近代早期中国人的这些思维
A.促进了“西学中源”思想产生B.展现了中西文化根源的相似
C.有利于民众全面接受西方学说D.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变革
6 .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2022-04-23更新 | 396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64年,总理衙门资助刊印了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奕䜣看到了“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但认为“中国自有体制,未便参阅外国之书”;曾纪泽也说,中国“睦邻绥远之道,亦未必与公法处处符合。”从中可以看出
A.国人深知国际法知识B.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流行
C.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D.晚清政府主动融入世界
2022-02-19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1864年李鸿章提出:“仿立外国船厂,购求西人机器,先制夹板火轮,次及巨炮兵船,然后水陆可恃”,左宗棠也认为:“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以上主张
A.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B.肯定西方文化的优越性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D.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帖耳”;“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彼之所长,我皆夺而用之矣”。他旨在强调
A.维新变法B.师夷长技C.实业救国D.中体西用
2022-01-12更新 | 4690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马永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容闳,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回国以后,等了几乎10年才被曾国藩任用为购买机器的专使兼口译和笔译。他提出派遣留学生出国的建议,直到他回国15年后才见诸实施。由此可见
A.“中体西用”思想已经破产B.中国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
C.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走向富强D.中国缺乏变革环境,政局动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