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8 道试题
23-24高三上·山东济宁·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1861年某思想家提出的主张。与洋务派相比,其主张的特色在于(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中国)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
A.完整阐述了“中体西用”的内涵B.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伦理纲常的价值
C.冲击了顽固派对中国传统的坚守D.超越了洋务派富国强兵之术的阐释
2 . 如表为学者统计的1871—1909年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书籍统计表。这反映,该时期(        
学科分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农学工艺制造军事科学船政、工程、矿学
数量21种37种23种28种41种30种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洋务派旨在学习西方技术
C.开始主动学习西学D.科学救国跃居为主流思潮
3 . 19世纪末,张之洞在《劝学篇·序》中说:“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圣教,礼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在《劝学篇·外篇》中则引用一些儒家的经典,说《易经》即有“穷则变,变通尽利,变通趣时,损益之道与时偕行”的思想内容。这反映出张之洞(     
A.突破中体西用思想B.以托古改制挽救清朝统治
C.救亡思想新旧杂陈D.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4 . 19世纪晚期,晚清学者陈虬在《经世博议》中说:“夫科目者,人材之所出、治体之所系也。今所习非所用,宜一切罢去,改设五科:曰艺学科;曰射;曰算……曰西学科,分光学、电学、汽学、矿学、方言学、化学六门,试以图说、翻译。”据此推知,这一主张(     
A.促进了西学传播渠道的有序化B.说明科举考试的程序亟待完善
C.遭到封建统治力量的全面抨击D.迎合了国内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三上·江苏苏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81年夏,大清驻美副公使容闳给留美幼童带去了出洋局停办、尽撤回国的坏消息。有人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命令下达,对幼童言乃一忧伤之日,大多数再过一两年即可毕业,中途荒废学业,令人悲愤异常”。这反映出(     
A.中国国内政局动荡B.清廷保守势力强大
C.国人求学之路艰辛D.中美关系急剧恶化
2023-02-08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巩固卷05晚清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6 . 有学者认为,洋务派同改良派的“变”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但是,比之布新,除旧更难。因为它会打破大大小小的旧饭碗,从而把代表私人利益的仇神招来。当它与历史的惰性合流之后,又会成为护旧的力量。该学者旨在说明当时(     
A.守旧势力根深蒂固B.社会思想新旧杂陈
C.除旧革新已成定势D.中体西用观念仍需更新
2022-11-30更新 | 48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如表可知三次思想论战(     
中国近代前期三次思想论战简况
论战名称论战内容
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以忠信为甲宵,礼义为干檐(盾牌)”抵御外侮
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展开论战
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基本上围绕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朝统治、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论战
A.双方在本质上并不对立B.实现了论战双方共赢
C.客观上推动近代化进程D.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8 . 晚清冯桂芬主张设立船炮局并聘洋人为师,“招内地善运思者,从受其法…工成与夷制无辨者,赏给举人,一体会试。出夷制之上者,赏给进士,一体殿试”。这反映出(     
A.科举制顺应时代发展要求B.洋务运动近代化成效显著
C.制度变革的条件已经成熟D.民族危机引发观念更新
2022·浙江宁波·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代以来,中国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路。他们著书立说,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其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著作为(     
A.《海国图志》B.《校邠庐抗议》
C.《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D.《孔子改制考》
2022-07-10更新 | 39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6旧民主主义革命-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全国通用)
21-22高二下·安徽·期末
10 .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各阶级先进力量的主张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追求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变化主要缘于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B.西学的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C.向西方学习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D.近代中国实现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2022-07-06更新 | 563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试-【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