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05年,孙中山和严复因“开民智”问题而发生了一场争论。严复坚持开民智为变政制的前提,认为中国民智未开,仓促变制将危害社会,“为今之计,唯急从教育上着手!”孙中山回答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这场争论表明
A.严复的主张脱离国情B.孙中山思想更符合实际
C.维新派思想趋向保守D.分歧的实质是道路之争
2021-03-03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1届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为严复1895年所发部分文章简表。这些著述反映出此时
A.变法维新思潮势不可挡
B.民族危机已空前加深
C.民主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D.君主立宪是必然选择
2019-05-21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尖子生第六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其版面内容排序首先是每天的“上谕”,其次是路透社电报,再次是报馆主笔(严复)的文章。《国闻报》这样排版的主要意图是
A.表达强烈的参政意识
B.上传下达以推进改革
C.介绍西学以启迪民智
D.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梁启超读了《天演论》后感慨道:“夫竞争者,文明之母也。竞争一日停,则文明之进步立止。……一国者,团体之最大圈,而竞争之最高潮也。”据此,梁启超认为
A.面临民族危机亟待进行政治改革
B.文明发展推动竞争的激烈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国家的出现是竞争的产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信息序号代表人物
材料   或观点
1马克思马克思认为,达尔文的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依据。”
2严复19世纪末在翻译《天演论》时,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3高尔顿在《世袭天才》中指出,必须让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选择继续发挥作用,以防止人种退化。但是,如何才能防止人种退化的争论却衍生出两种政治哲学:一种是贵族主义…….另一种是平均主义。
4张功耀在《达尔文进化论革命的意义》中指出,进化论应用于社会研究形成了“达尔文主义的社会学”这种学说认为,有竞争的社会才会有进步,社会进步也是一个自然史过程;社会政治制度也有一个适者生存的问题,因此,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终极社会模式。
5程倩春在《论达尔文进化论的生态思想及其意义》中指出,“达尔文明确提出,把一切生物都归在所谓‘自然系统’之下的这一伟大事实,如果根据神创说,是完全不能解释的。……使他成为科学史上将自然主义原则贯彻到底的第一人。”
6爱因斯坦在《科学与宗教》中指出,我以为科学不仅替宗教的冲动清洗了它的拟人论的渣滓,而且也帮助我们对生活的理解能达到宗教的精神境界。

注释: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将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理论。它认为穷人是生存竞争中的“不适者”,不应予以帮助;在生存竞争中,财富数量是成功与否的判定标准。在对待社会的问题上,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政策的哲学基础,社会达尔文主义在20世纪衰落,因为生物学知识和文化现象知识的领域不断扩大,足以驳斥而不支持其基本信条。


结合两条以上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鲜明,史论一致,结构严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严复是近代中国系统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第一人,通过翻译《天演论》,将达尔文进化论带到中国,并使之超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具有了世界观的社会意义,又通过翻译《穆勒名学》(原名《逻辑学体系》)和《名学浅说)》,将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介绍到中国,其中对培根的经验归纳法尤为重视。并将之与陈、朱学派的“道问学”相印证,而猛烈抨击陆、王学派的“心性之说”。严复的翻译,创造性地启用很多几乎死亡的中国古代文字,如天演、公理,适者生存等,从而在西方的新式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既紧张又内在的相关性。

材料二严复不仅不曾全盘接受西方理论,并且还试图重新纳入中国的传统资源中去吸纳它们。换句话说,严复从来不曾认为中国的自身资源是必须摒弃的。严复在为《天演论》和《穆勒名学》所做的序文和按语中,曾用《易》理阐西学,人们多半以古代佛经翻译的“格义”说作为解释,似乎这仅仅是一个解释的技术或工具的问题。但学术史家钱基博在1936年的《经学通志》中却不这样看,他把严复作为晚清经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赫然列之于“易学家”之列,而且将《天演论》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翻译西方著作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翻译西方著作特点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思想
A.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
B.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
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2017-09-27更新 | 891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严复认为天下大道是相通的。例如,他认为“斯宾塞的社会改革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由材料可知,严复主张
A.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开研究
B.主动接受自然进化理论
C.在中国的传统中找强国之道
D.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10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尖锐地指出,“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断定“能兴民权者,断无可亡之理”。流亡日本时期,他曾愤怒地表示“我辈实不可复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专制政体者,我辈之公敌也,大仇也!有专制则无我辈,有我辈则无专制,我不愿与之共立,我宁愿与之偕亡”。1903年12月,梁启超由美国返回日本。曾承认自己“向年鼓吹破坏主义,而今者反对破坏主义”,“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不如开明专制”。从1905年开始,清政府宣布要实施立宪,梁启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期望。为出国的五大臣起草《考察各国宪政报告》。直到“皇族内阁”产生,才使梁启超君主立宪的幻想彻底破灭。民国成立后,梁表示接受既成事实,投靠袁世凯。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于1915年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促使了护国运动的爆发。
——摘编自徐斌《论梁启超的善变》
材料二:在清末,不论是暴力的革命运动,还是和平的立宪运动,都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旨在以某种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取代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的历史运动,从本质上讲,都是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的革命性的运动,从梁氏那些鼓吹“立宪”的言论来看,也正是“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再联系他一生思想活动来看,他是把追求宪政与追求富国联系在一起的,“此志终生未变”,因而这也是应当肯定的。
——摘自《梁启超研究的新成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政治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其思想变化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评价梁启超的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