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处物竞剧烈之世,必宜于存者而后终存。考五洲之历史,凡国种之灭绝,抑为他种所羁縻者,不出三事:必其种之寡弱,而不能强立者也;必其种之暗昧,不明物理者也;终之必其种之恶劣,而四维不张者也。是以讲教育者,其事常分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顾主教育者,则必审所当之时势而为之重轻。是故居今而言,不佞以为智育重于体育,而德育尤重于智育。诸公乍此语,恐且以吾言为迂,不佞请细为分晰,诸公将自见其理之无以易也。

——严复《教育与国家之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2-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世界观,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达尔文主义”不仅在欧美思想界拥有极其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内容“宿命”、“等级制”和“奴役”、“优胜劣汰”,诸如“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概念已经成为当时的“时代标签”。

——摘编自周保巍《“社会达尔文主义”述评》       

材料二1895年,严复在其译述的《天演论》中,阐释了“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一种大竞争的局面。在竞争中,谁是强横者,谁就是优胜者,就能生存下去;谁是弱劣者,谁就要在竞争中失败、灭亡……不到几年《天演论》便成了一般救国人士的理论根据,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名词也便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口头禅了。

——摘编自李云泉主编《中西文化关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热词在中西方流行作出合理解释。
2022-11-10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3 . 严复是中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他的成长经历充满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6年,14岁的严复参加福州马尾船厂附设船政学堂,入学考试,名列第一。

1871年,19岁的严复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并在“建威”舰实习。随后前往新加坡、槟榔屿等地。次年,严复于扬武舰上实习,前往日本长崎、横滨,台湾等地。

1877年,因表现优异,25岁的严复被派住英国学习海军专业。初入朴茨茅斯学校,后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高数、物理、化学、海军战术、海战公法和海军炮堡建筑等。留学期间,勤学博览,研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受驻英公使郭嵩焘赞赏。两年后归国。

1880年,28岁的严复被委任为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

1885年,32岁的严复参加福建“乡试”,但不幸落第。

1888年,35岁的严复参加北京顺天“乡试”,再次落第。

1889年,严复升任北洋水师学堂会办,参加乡试,再一次落第。

1890年,严复升任北洋水师总办。三年后,回福建参加乡试,第四次落第。

1898年,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该书问世产生了巨大反响。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据董小燕《严复思想研究》等


对严复的人生轨迹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02-2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12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维新派效法西方,将“人”视为改造社会的关键,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派的教育思想

思想出处
小学是学生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应少做课多游戏,“以养身健乐为主”。中学生身体稚弱,除养体外可重点学习礼乐,“礼以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节……乐以涵养其性情,调和其气血,节文其身体,发越其神思。”大学“亦重体操,以行血气而强筋骸”康有为《大同书》
尚武精神是“急务”,认为“体操而外,凡击剑、驰马、蹴鞠、角抵、习射击枪、游泳竞渡诸戏”的参与者,应该受到格外的鼓励和嘉奖,从而强种强国《梁启超文存》
“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日血气体力之强,二日聪明智虑之强,三日德行仁义之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严复《原强》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维新派的教育思想”,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1-17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学"概念的某些思想内容虽早已有之,但把这些内容升华为“实学"概念,则始于北宋程颐。尔后,宋元明清时期的许多实学家都沿用这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中国的实学思想,从而构成了长达800多年的中国实学思潮。

阶段时间概况
产生与发展从北宋至明中叶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还不完备,还不能够真正把“实体”与“达用”两者结合起来,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实学思想体系
发展从明中叶到清乾嘉时期比宋元时期具有更加丰富的社会内容,主要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随着“西学东渐”而在科学领域开创了重实践、重验证、重实测的时代新风
高涨并转型从清代道咸到同光年间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思想,主要是围绕“救亡图存”这一时代主题而展开。晚清实学的最大特点,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实学的成分,又大量地吸收了西政与西学,企图以西学之实补中学之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学”发展历程的认识。(要求史实准确,逻辑f,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词汇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下袁是近现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



从上表中提取三个时期的任意词汇,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词汇和论题,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200年来,欧洲的学术研究兴盛,对历史文化深入研究继承。研究出现的名理、公例等成果很——回顾我们的历史,很多成果都比他们早,这不是附会夸大自己。我可以举几个铁证来证实这。西方最突出的科学成就,名、数、质、力(哲学、数学、化学、物理)。我们的《易》就是名、数为经,质、力为纬,合起来就是《易》。宇宙之内质、力相互作用,没有质就无法体现力,没有力,质也就无法运动。力就是乾,质就是坤。举例来说明印证:西方人说,静者不自动,动者不自止;运动的轨道如果是绝对平均值,那么物体运动的速度必然是均匀的。这是古人所没有的观点。他的这一观点出来之后,天文学取得长足的发展,西方人从中受益。但是我们的《易》早就讲过“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这些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吗?即使是巧合,他们坚持说自己的发明发现,但是我们中国都要比他们早,甚至完全可以说是他们学习我们的东西。可是这样也改变不了我们落后的事实,也没有必要来掩耳盗铃。古人开创了学术学说,可惜我们的后人没有进一步的继承发扬,古人规划了大的方面,后人没有进一步充实完善。这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学无术、不开化造成的后果。祖先圣明,可是子孙后代愚昧无知,又能怎么办呢?”

——严复《天演论自序》


结合材料与所学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严复与他的西学介绍或严复与他的译著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