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1897年,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任总教习时,强调学生要进行“体操锻炼”。严复根据进化论原理,在《原强》中写道:身体“逸则弱,劳则强”。这些主张(     
A.重视发展近代体育事业B.深化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
C.保障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有利于君主立宪政体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翻译家严复认为:“西人所谓法者,实兼中国之礼典。中国有礼、刑之分,以谓礼防未然,刑惩已失。而西人则谓凡著在方策,而以令一国之必从者,通谓法典。至于……刑罚,乃其法典之一部分,……而非法典之全体。”这一论述(     
A.有利于突破对法的旧有理解B.强调中国法律的适用范围比西方广
C.批评西方法律制度不够健全D.认为中国古代法律是礼仪制度集大成
3 . 1898年,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振兴中华D.师夷长技以制夷
2022-06-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法之“意”

材料一   灋(法的繁体),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一种传说中的野兽,“性识有罪”),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二   初游欧时,尝入法庭,观其听狱,归邸数日,如有所失。

——严复译《法意》(1909年)

材料三   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夫中国刑狱之平,至于虞廷之皋陶极矣。然皆以贵治贱,故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为豺狼……虽有尧舜为之君,其治亦苟且而已。何则?一治之余,犹可以乱也。             

——严复译《法意》(1909年)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法律具有怎么样的功能和特点?
(2)19世纪70年代,严复曾前往英国留学。结合所学知识,当时英国法庭审判中的哪些现象可能导致严复归邸后“如有所失”?
(3)根据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严复的“如有所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提到“天行者以物竞为功,而人治则以使物不竞为的”,严复将此书介绍到中国时起名为《天演论》,并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推动中国社会的觉醒。这是因为严复
A.并没有读懂赫胥黎的观点
B.有着强烈的民族危机感
C.既是一名生物学家,又是一名社会学者
D.实际不赞同赫胥黎的观点
6 . 魏源的《海国图志》在1843年正式出版后少有人问津,甚至有守旧官吏主张将其付之一炬。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产生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海国图志》只学习西方器物
B.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C.《天演论》主张学习西方制度
D.清政府放松舆论管制
7 . 某同学对中国近代一人物总结了三个要点,即“宣扬自由民主”“翻译外国书籍”“赞成改良道路”。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A.魏源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8 . 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认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日:“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这段对话说明
A.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
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
D.严复主张君主立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
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
C.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
D.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严复在1913年发表的《思古篇》中写道:“……且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者,约而言之,什八九皆其物质文明已耳。不知畴国种之阶级,要必以国性民质为之先,而形而下者非所重也。中国之国性民质,根源盛大,岂可厚诬?”材料表明严复
A.重拾“中体西用”思想
B.质疑中国之“国性民质”
C.主张学习西方政治文明
D.批评晚清以来的西潮澎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