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浪漫主义文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2019高一·浙江·专题练习
1 . 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下列影响西方文明史的名著按照问世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学者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侧重抒发个体主观感受和情绪。”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神曲》
B.《唐璜》
C.《红与黑》
D.《人间喜剧》
2019-11-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104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某一流派的艺术家们向往美好的、完善的人,向往人和世界的和谐、全人类的平等、自由、博爱和幸福。他们认为,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和冲突中,理想始终是主宰者和胜利者。以下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
B.
C.
D.
15-16高二上·全国·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8~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作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追求。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当时人们
A.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B.对政治现状的不满
C.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2019-07-17更新 | 348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3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近代西方某作者在一封写给出版商的信中谈到创作某部作品的意图:“我的意图是要让唐璜在欧洲旅行一趟,要经历各种围城、交战、冒险,最后叫他参加法国大革命……”该文学作品
A.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战斗
B.诞生于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得到巩固的时代
C.是19世纪初期一部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小说
D.体现了这一时期东西方文化在激烈的碰撞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这首诗歌
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
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D.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
2019-06-10更新 | 3873次组卷 | 42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英国诗人雪莱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下图内容节选自雪莱1819年创作的《致英格兰人的歌》。上述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
A.封建领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B.君主立宪制度并不完善
C.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D.生产关系变革引发新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文学艺术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下列作品按创作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间喜剧》
②《唐璜》
③《四海一家》
④《自由引导人民》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然之崇拜”部分地缘起于人类天性中对于自然的依赖和迷恋,部分地由于工业社会发展的压力。与18世纪启蒙运动同步,从“污秽的排水沟里流出了人类工业的最大巨流”(托克维尔语)。在这个过程中,原本是自然之子的人,把自己异化为自然的主人,成为卢梭鄙夷的“最堕落的动物”,而自然本身,被科学和技术粗鲁地撕破原先罩在她身上的诗意和神圣的面纱,向贪婪的人裸露出她的财富,喚起他们征服和劫夺的欲望。

——整理自李建群《英国美术史话》

材料二   每当新的经济因素诞生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必然会相应产生新的学说或为其服务,或对其反击。工业革命既是如此,进入 19世纪后,各种学说如同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产生了许多“主义”,这些“主义”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同时并存的社会状况,反映了各阶级、阶层和社会利益集团的不同意向。

——根据刘祚昌、王觉非《世界近代史编》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判断“自然之崇拜”指的是哪一思想潮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其兴起的背景。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产生的新“主义”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例证各一个,并写出其代表作。
2019-04-02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宁波市2019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10 . 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19-01-30更新 | 2291次组卷 | 13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浙江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