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算法与框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到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例如求1到2000这2000个整数中,能被3除余1且被7除余1的数的个数,现由程序框图,其中MOD函数是一个求余函数,记表示m除以n的余数,例如,则输出i为(       ).
A.98B.97C.96D.95
2 . 元朝著名数学家朱世杰在《四元玉鉴》中有一首诗:“我有一壶酒,携着游春走,遇店添一倍,逢友饮一斗,店友经三处,没了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当原多少酒?”用程序框图表达如图所示,即最终输出的,则一开始输入的x的值为
A.B.C.D.
2020-02-24更新 | 886次组卷 | 3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实验班)下学期期末数学(理)试题
3 . 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若,则输出的值为______.
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计算的值的一个流程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B.C.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结果为,则输入的值可以为
A.B.C.D.
2019-04-03更新 | 635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二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6 . 秦九韶算法是南宋时期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一种多项式简化算法,即使在现代,它依然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多项式问题的最优算法,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给出了利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值的一个实例,若输入的值分别为4,5,则输出的值为
A.211B.100C.1048D.1055
2018-04-15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科数学试题
7 . 公元263年左右,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所谓割圆术,就是不断倍增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求出圆周率近似值的方法.如图是利用刘徽的割圆术思想设计的一个程序框图,若输出的值为24,则判断框中填入的条件可以为
(参考数据)
A.B.C.D.
8 . 阅读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的的值为(       
A.72B.90C.101D.110
2018-01-27更新 | 564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数学(理)试题
10 . 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是6,那么输出的p是
A.120B.720C.1440D.5040
2019-01-30更新 | 2910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科数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