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等差数列的性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的《洛书》中记载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幻方:如图将填入的方格内,使三行,三列和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5. 一般地,将连续的正整数填入个方格中,使得每行,每列和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这个正方形叫做阶幻方. 记阶幻方的每列的数字之和为,如图三阶幻方的,那么__________.

   

2023-08-27更新 | 42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第一次保送考试)数学试题
2 . 在悠久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数学文化是其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张丘建算经》是我国古代有标志性的内容丰富的众多数学名著之一,大约创作于公元五世纪.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初日织五尺,今一月织九匹三丈,问日益几何?”其大意为:“有一女子擅长织布,织布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快,从第二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数量的布,第一天织5尺,一个月共织了九匹三丈,问从第二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多少尺布?已知1匹=4丈,1丈=10尺,若这一个月有30天,记该女子这一个月中的第n天所织布的尺数为,对于数列{an},{bn},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为(       
A.b10=8b5B.{bn}是等比数列
C.a1b30=105D.
2022-03-12更新 | 925次组卷 | 7卷引用:第四章 数列(选拔卷)-【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尖子生选拔卷(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3 . 《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这十二个节气的日影子长依次成等差数列,若冬至、立春、春分的日影子长的和是37.5尺,芒种的日影子长为4.5尺,则(       
A.冬至的日影子长最长,为15.5尺
B.立夏比谷雨的日影子长多1尺
C.大寒、雨水、春分的日影子长成等差数列
D.清明的日影子长为8.5尺
2022-01-28更新 | 66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4章 数列(新文化30题专练)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考试满分全攻略(人教A版2019选修第二册+第三册)
4 . 我国的《洛书》中记载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幻方:将1,2,…,9填入方格内使三行、三列、两条对角线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5,如图所示.

一般地,将连续的正整数1,2,…,填入个方格中,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的和相等,这个正方形叫做阶幻方.记阶幻方的对角线上数的和为,例如,……,那么10阶幻方的对角线上数的和__
2021-08-17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数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的晷长损益相同(晷是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晷长即为所测量影子的长度),二十四节气及晷长变化如图所示,相邻两个节气晷长减少或增加的量相同,周而复始,已知每年冬至的晷长为一丈三尺五寸,夏至的晷长为一尺五寸(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寒比大寒的晷长长一尺
B.春分和秋分两个节气的晷长相同
C.小雪的晷长为一丈五寸
D.立春的晷长比立秋的晷长长
2021-05-29更新 | 68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校际联合考试数学试题
6 . 素数在密码学、生物学等方面应用广泛,下表为森德拉姆(Sundaram,1934)素数筛法矩阵:
4710131619
71217222732
101724313845
132231404958
162738496071
193245587184

其特点是每行每列的数均成等差数列,如果正整数n出现在矩阵中,则一定是合数,反之如果正整数n不在矩阵中,则一定是素数,下面结论中为真命题的有(       
A.第4行第10列的数为94
B.第7行的数构成公差为15的等差数列
C.592不会出现在此矩阵中
D.第10列中前10行的数之和为1255
2021-03-23更新 | 90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七)数学试题
7 .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全书收集了246个问题及其解法,其中一个问题为“现有一根九节的竹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四节容积之和为3升,下面三节的容积之和为4升,求中间两节的容积各为多少?”该问题中的第2节,第3节,第8节竹子的容积之和为(       
A.B.
C.D.
8 .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金簪,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问次一尺各重几何?”意思是:“现有一根金杖,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端截下1尺,重4斤,在细的一端截下1尺,重2斤;问依次每一尺各重多少斤?”根据上题的已知条件,若金杖由粗到细是均匀变化的,则中间3尺重量为(       
A.B.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