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判断等差数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数学中有许多美丽的错误,法国数学家费马通过观察计算曾提出猜想:形如,1,2,…)的数都是质数,这就是费马素数猜想.半个世纪后善于发现的欧拉算出第5个费马数不是质数,从而否定了这一种猜想.现设:1,2,3,…),为常数,表示数列的前项和,若,则______.
2022-12-25更新 | 37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八一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
2 . 《孙子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世纪)的数学著作.在《孙子算经》中有“物不知数”问题:一个整数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求这个整数.设这个整数为,当时,则符合条件的所有的和为____________.
2021-12-03更新 | 551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6《孙子算经》
3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到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1到2022这2022个数中,能被3除余1且被5整除余1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此数列的项数为__________
2022-06-22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4 . 在数学发展史上,已知各除数及其对应的余数,求适合条件的被除数,这类问题统称为剩余问题.1852年《孙子算经》中”物不知其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在西方的数学史上将”物不知其数”问题的解法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物不知其数”问题后经秦九韶推广,得到了一个普遍的解法,提升了“中国剩余定理”的高度.现有一个剩余问题:在的整数中,把被4除余数为1,被5除余数也为1的数,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数列,则数列的项数为______.
2022-12-12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