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天是草原上的天。草原毫无遮拦,这样开阔,这样坦率,只是一个劲儿地绿。天呢,却是变化多端。它常常显得离地很近,有时站在四不靠的草原上,总觉得天还是可以用手摸得到的,在大桥上看日落,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太阳如同从炉中锻出的炽热的铁,红得发白。沉下去以后,天边还久久地染着余光。

那云也奇怪。它仿佛不在天上,而在地上,应该说,就是在那天和地的交界上。像要往上飘,又像要往下落,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乌云密布,天阴沉沉的,滴得下水来。忽然间云在空中活动起来,大块大块地往天边滑去,太阳马上就光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天也骤然升高了,就是飞,也难得上去了。那些云,都集中到一堆,落到天地的边缘上,好像是谁在那刷了一笔浓墨。想来那里一定会下大雨,让丰盛的草原畅饮一番。再等一会儿,这一“笔”勾销了,却又在天的另一边,添上了一笔。这看不见的笔挥来挥去,云层就汹涌而来,呼啸而去,忙个不停。那推云童子、布雾郎君,以及四海的龙王爷,在这一带的任务似乎特别繁忙,我真替他们累得慌呢。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草原毫无遮拦,开阔,坦率,一片碧绿”,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文本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一处,就某一种修辞手法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笔”字加了双引号,说说它具有什么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文学创作而得名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家。《诗经》虽然出现在《楚辞》之前,但其篇章并非一人一时所作,且作者绝大多数不可考,因此,《诗经》只能反映西周时期整体的社会风貌,而无法探知诗人本身的性情与才华。

关于屈原的爱国情怀,并不能简单地与今日的爱国主义情怀等同。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大师人才辈出,学术空前繁荣。战国时期无论是官僚阶层,还是社会底层人民都并未形成等同于今日的爱国主义情怀。诸子百家在各国游说兜售自己的学说思想,他们像逐水草而居的群羊。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特征就是尚游说,(     )。

在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下,屈原最后选择以自沉汨罗江的方式报答他一直深爱的楚国。因此,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毫不夸张而十分贴切的。屈原在举世皆浊的社会中没有融入大环境同流合污,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清白,这正是屈原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屈原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没有例外的还有周游列国的孔子
B.周游列国的孔子也是这样的情况
C.甚至连周游列国的孔子也不例外
D.孔子的周游列国也是这样的情况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韦应物《寄李檐元锡》)
B.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D.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王涯《秋思赠远二首》)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纪录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有动态相册”“生活之镜之称。探访特色美食,展现地域文化;航拍万里山河,带来诗意之旅;聚焦稀世文物,诠释工匠精神……

移动传播时代,纪录片主动拥抱数字科技,微纪录片、交互式纪录片等新形式 ①     ,以节奏明快、信息密集、细节突出等特点打动观众。此外,纪录片还与其他视听节目融合,出现纪录片+剧情演绎”“纪录片+综艺等跨界类型。无论哪一种纪录片,真实始终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相较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经历,纪录片带来的感受更加丰富,也更具美学价值。画面细节考究,旁白精炼恰当,精心设置的影音元素,往往能给观众带来     ② 的体验。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注重用声音营造现场感,电锯的声音、吸尘器的声音与影像结合,将文物修复的现场环境、修复师的工作状态传达给观众。

纪录片的情节不能预先编排,人物角色不能提前设计,生活情境难以预测,有价值的素材 ③     。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录片呈现什么样的情境、选取什么样的素材,传递出创作者的深刻思考,绝不仅仅是真实生活的搬运工

纪录片让人们更好观察世界,理解自己。记录者的镜头收近一些,能感受一草一木的盛衰荣枯;镜头拉远一些,可阐释历史大势的潮落潮起。纪录片带我们穿过时光,跨越山河,也鼓励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拥抱人生。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四个句子构成整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10-25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做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能!不能!”“不能受!不能受!”与“不能!”“不能受!”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有人将画波浪线的句子“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改为“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有吃有穿,过一份快活的日子”,请结合语境谈谈改前和改后哪种表达更好。
3.下列句子中“仿佛”的用法,与文段中“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不同的一项是(     
A.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里仿佛在十里之外。
B.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
C.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D.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珠峰由南至北,自高而低,形成一系列自然分带。在珠峰北坡,气候干寒,降水量少,植被稀疏,乱石嶙峋。在珠峰南坡,层林苍翠葱郁,草甸野花星布。山岳的冰川,雪中的生灵,天上的禽鸟,皆是珠穆朗玛交响曲中生动的音符。

1953年以来,人类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日臻成熟的登山技巧,不断地向珠穆朗玛峰进发。年复一年的登顶,在喜马拉雅山脉苍茫的峰岭,写下的英雄史诗。1960525420分,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地球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顶峰,创造了世界登山史的新纪录。经过多年的努力,登顶珠穆朗玛峰从梦想变成现实。

170多年来,世界各地的众多登山者,纷纷向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2)正是因为成功登顶珠峰的登山者越来越多,所以才有了更好的攀登装备、精准的天气预报和更多的人参加攀登。(3)登顶,从专业登山家的非常壮举,发展到普通登山爱好者也能实现的愿景。(4)尽管在技术层面上,登顶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人数。(5)然而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的威胁和挑战,还存在垃圾污染等问题。(6)在共同的生物圈里,如何尊崇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我们人类要时刻反思的重要问题。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3.文中第三段有两句话存在逻辑问题,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_____①_____,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守正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在创新基础上的守正,才不会故步自封,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_____②______,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就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离开了“守正”,“创新”就会成为没有罗盘的航船,断了线的风筝。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坚定方向上的“守正”,______③_______。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守正为创新注入活力,以创新为守正凝心铸魂
B.以创新为守正凝心铸魂,以守正为创新注入活力
C.以守正为创新凝心铸魂,以创新为守正注入活力
D.以创新为守正注入活力,以守正为创新凝心铸魂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请分析其本体、喻体等要素构成及表达效果。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的夏天,我国遭遇持续高温天气。现代人可以躲在空调房里,或打开电风扇,那么

古人会在住房设计上下一番功夫。皇室会专门建造适合夏季居住的宫殿,比如唐代的凉殿。水力驱动的扇车将凉水运送到大殿屋顶,积水不断从屋顶流下,如同水帘,这就类似于现在的空调房。对大多数古人来说,成本更低、更便捷易得的避暑方式,还是原地搭凉棚。,那就到树荫下、湖水边、山林中享受大自然的阴凉。

当然,古人避暑也少不了冷饮冰食。在唐代,贵族宴会上流行高级冷饮,将加热的奶油滴淋在冰盘上,再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最后端入冰窖冷藏。因形状如山峦,所以称为酥山。这道冷饮制作精细,入口即化、甜糯滑腻,和现在的冰淇淋十分相似。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酥山”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怒涛卷雪,天堑无涯。B.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情人眼里出西施D.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2023-05-23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楼梦》是一首诗,一首酝酿、积累了数千年,而由一位集大成的文学大师最终写就的_______①_________(填二字词语)而凄怨的诗篇。随着诗篇末尾宿命般的残缺与悲剧的落幕,天地为之易色,草木亦为之同悲,一个经历了繁华与苦难、坎坷与艰辛的伟大心灵发出了余韵悠悠的沉重叹息。在《红楼梦》中,作者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才华与诗情画意,以杜宇啼血般的笔调和________②________(填成语)的辞句,精心结撰了一个艺术世界,在这里,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生命信息和遗传基因,流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节奏旋律和精神气韵。

当我们以这样的眼光再一次感受和审视黛玉形象时,黛玉美丽多情,黛玉富于读人气质与才情、黛玉敏感善良,但她已然不单纯是这样一位少女形象了,也不仅仅是揭示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某种本质与规律的典型,而是承载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厚重负荷的一个永恒的诗性象征和一种富于典型意义的审美境界。从这一形象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许多文士淡淡的_______③_________(填二字词语)。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2.为了合乎逻辑和语段和谐,请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05-08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红楼梦》的过程,除了阅读故事之处,通过形形色色的刻画人物,我们可以看到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通过看别人的故事,我们就可以联想到自己。别人悲欢离合的生活让我们联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由此可以得到人生的感悟,受到启发。这也是我们阅读《红楼梦》很重要的一个理由。

现在红学已经成为一门学问。毫无疑问,众多的专家学者及业余爱好者,在这部小说上花费大量的心血,花费大量的时间,花费大量的笔墨,写出许多研究论著。其论著之丰富,真可谓。其实《红楼梦》是值得的。因为它是一部凝结着天才作家毕生心血的杰作,它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乃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所以这部小说当得起如此密集的关注和如此精深的研究。这不是某个人的,它已经成为全民的共识。

我们知道作者没有写完,这部作品又经过很多次改编,所以就留下很多难以弥补的缺憾,在作品里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真乃至于有错的现象,在情节和字句上尽管有不少破绽,但是,这无损于《红楼梦》卓越的艺术成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从修辞的角度谈谈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3-04-23更新 | 1084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山西饮食文化积淀深厚、,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是游客了解山西的重要途径之一。截至到2021年,山西烹饪、酿造等传统技艺的晋味非遗项目112个,占全省国家级、省级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数量近50%以上。

面食是山西人的主食。山西面食的制作过程有着很强的观赏性。比如刀削面,制作时用特制的弧形削刀,师傅一手托面,一手拿刀,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老道的师傅削面,一分钟能削两百刀,刀刀恰好是六寸长,真的是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山西一大怪,老陈醋是一道菜。醋,是山西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时将醋叫,把酿醋的醴叫老醯,又因字音同山西的西,山西人便有了老醯儿的外号,醋对山西人的影响。山西老陈醋食而绵酸,口感醇厚,滋味柔和,酸甜适口,余香绵长,其酿制技艺与西周以来的制醋工艺。如今,山西拥有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太原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哪些表达效果?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