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3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曾经在陈忠实先生《我的秦腔记忆》中,读到过对秦腔饶有兴致、情感浓烈的描写,进而对秦腔有了一点最初的印象;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听到过某歌星与一帮白褂子红围巾的关中爷们,慷慨激昂地高唱华阴老腔,还以为那就是秦腔;更早以前,看过西影厂拍摄的戏曲片《卷席筒》,结果,闹了笑话,人家那是河南曲剧,并不是秦腔。直到我听了秦腔之后,我才真正感受到秦腔的魅力。那是多年前一个深秋的晚上,我和满场观众静坐在台下,完完整整地观赏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全本大幕剧《周仁回府》。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里,当那一阵阵高亢激越的唱腔回荡在舞台上空,我心里也止不住一阵阵热流涌动,波滚浪翻。没有想到,秦腔这种艺术形式竟是这般的、这样的触动情怀。印象最深的,当是秦腔独有的极其暴烈的吼唱。

戏中很多唱段真是吼得地动山摇、撕心裂肺,吼得酣畅淋漓、苍凉悲壮,吼得粗犷豪放、荡气回肠。那声嘶力竭中,满是丰富的韵味和魅力,真个是喊得那巨灵劈华山,喊得那老龙出秦川,喊得那黄河拐了弯,太阳托出了个金盘盘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那声嘶力竭中,满是丰富的韵味和魅力”,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承担的责任首先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学会思考实质上是______A_____,并把这一习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简单来讲,学会思考就是以思辨的眼光审视身边事物。

真正的教育的首要责任,是教会人类把自己从以讹传讹所形成的常识中解救出来。②要认清它,思考它,而不是被常识这匹蒙着眼睛的野马拉着跑。③四年的大学是一段珍贵的时光,学生有机会认真思考。④大学所提供的另一个重要资源就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同学们对各种话题可以用严谨的态度相互质疑和辩论,以最放松的心情促膝相谈至深夜。而大学并不是学会思考的唯一机会,它既不是第一个机会,也不是最后一个机会,但它______B_____。如果你在大学毕业时还没学会真正地思考,那么在毕业之后成功概率就更低了。大学的使命是成就一个更有意思的你。______C_____,是因为他大量阅读,习惯思考,放缓脚步,投入深度对话,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关于画波浪线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删去逗号后,句子的意思不会发生改变。
B.②句中“蒙着眼睛的野马”使用了比喻手法。
C.③句语句通顺,表达简洁,不存在语病情况。
D.④句中的“所”字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受影响。
2024-04-18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三(阶段性测试七)三模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是不是夏天被钉子住了?每天都是二十四至三十二摄氏度。不算太热,热得并不极端,但是没有喘息,没有变化,没有哪怕是短暂的缓解。而居然有了转机:今晚有阵雨,转中到大雨。太好了,太好了,下场痛痛快快的大雨吧!便抬头看西北方,有云吗?快来了吧?等了一个夜晚,又一个白天。十点钟的时候来了一阵雨,轻描淡写,点点滴滴,来得麻利,去得轻巧。这样的阵雨好洒脱哟,它似乎代表着一种飘逸、自由、灵巧的风格,它简直是一个梦。这样的阵雨好不负责任哟,它干脆只是走一走过场,它像一个骗局。

此夜星光灿烂,莫非预报了又预报,等待了又等待的中雨大雨又了?便无奈地躺在床上,体味汗与被褥特别是与枕头结合起来的陈年芳馨。

嗒。

嗒嗒。

嗒——嗒——嗒。

什么?有一本书落到地上了么?

是雨!是雨点声清晰可辨的雨。

嗒嗒嗒嗒嗒……听声音就是大雨点。雨点愈来愈密,雨点愈来愈混成一片一团,而且声音变得响亮和尖厉起来。突然一道青绿色的强光,一声炸雷震响在屋顶上,大雨像敲击重物一样砸在地上,没有节奏,没有间歇,没有轻重缓急,只有夹带着哗啦哗啦的乒乓叮咚。

睡意全无了,只觉得高兴,觉得有趣,觉得老天爷还是有两下子,便光着脊梁去淋雨去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和文中加点字“钉”,用法上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B.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在水里。
C.春、夏、秋、冬,都是在他们的竹枝扫帚下,一个一个地被走了,又被来了。
D.手拿针线灯下久坐,为我熬夜缝制军衣;线儿缝在军大衣上,情意全在我心里。
2.“这样的阵雨好洒脱哟”“这样的阵雨好不负责任哟”两句中的“哟”字看似随意,实则别有意趣,请简要分析。
3.文中画横线句子如合并为一段,改成“嗒。嗒嗒。嗒——嗒——嗒。”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独立成段,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块打围多年却迟迟没有开工的荒地就在我家生活阳台对面。荒地上各种声音你方唱罢我登场,除隆冬,一年三季,接力不断。从立夏早玉米点下,到秋分晚玉米收获,布谷岛的叫声一直是荒地中孤单的独唱——大概只有一只。“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叫得有些凄凉,有些旁若无人;七八只画眉岛在密林里扑腾,翅膀扇出的风声四下流淌;麻雀最是闹腾,叽叽喳喳,呼啦啦站满一根黄叶半落的树的所有枝丫,呆不住,又惊乍乍飞离,在空中拉开一张灰的大网;蛐蛐儿金口一开,就仿佛被永动机控制了声带,金属的光芒颤颤闪烁;连微芥秋蚊也发出机群战斗时的嗡嗡声,攻击、驱逐我这个外来入侵者——这里是布谷岛、画眉、麻雀、蛐蛐儿,蚊子的领地,它们用声音昭示它们对这块荒地的主权。

1.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材料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声音?请简要分析。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C.“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D.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死者的纪念。
2024-04-15更新 | 2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董源最早画长卷山水,那正是艺术为他开启的一扇门,使他走出皇家的金碧山水,再走进淡设色的水墨江山。当他在千里江山里发现另一个世界的桃花源时,便他的灵魂拽着他的生命跟着山水奔跑起来。从《潇湘图》到《北苑山水图》,展示了他从肉体生命到内在灵魂不息的长卷。米芾更彻底,只在小幅上点染他对自然的印象主义宁作我的文艺脾气,反倒作为一种动力,成全了他写意山水的倔强风格。院体派基本是俯首于皇家格范的画师匠奴,是不被允许也不敢有千里江山的家国情怀的。

但代表国家意志的《千里江山图》横空出世了,一幅近12米长的壮丽卷轴,青绿山水,金碧辉煌,满载了大宋王朝的江山理想。《千里江山图》画面叠落多重空间,有六组群山参差连绵,江波浩渺,但它们彼此并不孤立,将它们连接起来的有跨江大桥,有激流栈桥,有避雨遮阳的廊桥,还有浅溪碇步,有大船小船,有商帆,有钓者,以及散布在江渚山坳甚至半山腰上的村落民居,连成不尽的远方。纵深则常常依靠后山的瀑布叠泉、山坳里的人家、蜿蜒盘桓的山径,给出前山深幽的背景。观看的焦点如人在的关系中行走,透视是动态的、时间性的、美妙的散点式审美运动。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3.请结合文中第二段内容,以“《千里江山图》”为陈述对象写三句话,概括介绍其构图特点。要求语言连贯通顺,不超过80个字。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二月,下了很大的雪,雪势简直可以称为盛大。雪浩浩荡荡,下得满院满檐都是,也下在杏树上。“______”。杏花,这个季节当然没有。杏树的根,此刻还在土壤之下①暗暗积蓄力量。到了年关,年的味道愈加浓烈,满世界都是春的消息。杏树在到处贴着大红春联的氛围中,有一些②坐不住了。但天气依旧是冷,杏树在风中激灵了那么一下,决定还是矜持一些,坐等春风吹遍,方才醒来。

三月,云气初披,春风遍地,纸鸢满天飞。不知道谁家孩子的风筝被杏树的枝条缠住了,我伸手帮忙去够。拉着杏树的枝条一看,已经有青晕泛出。某日的一场雨后,杏花在枝上“扑哧”一声笑了,一簇,又一簇,继而是千朵万朵压低枝的杏花开了。杏花粉中带紫,紫意不那么明显,有一种淡然出尘的美。在渐有暖意的春风中,在润如酥的春雨里,杏花安享着季节的恩典,慢慢袒露自己的心扉。

五月,青杏小小一颗,而后初妆半碧红。有风吹过杏树,掀开杏叶的裙裾,竟然有若隐若现的杏子。小满节气到了,两三场雨后,有燕子在杏树上停栖,那样的逗号,与青杏的句号相映衬,再加上枝叶的文字,多美的一篇文章

六月,梅子金黄杏子肥。杏子隐藏在杏树的怀里,绒毛渐渐温柔,青杏变黄,可谓“麦黄杏”,③字面意思,就是麦芒展露,杏子金黄。杏子黄时,馋嘴的孩童已经④眼巴巴地在树下观望了。“熟了麦黄杏,馋得小孩一撅腚。”少年时,不懂这句话的缘由。后来想想,是偷偷站在板凳上去够吧,一头扎进树荫里,撅腚去扒找成熟的杏子。

1.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C.绿杨阴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恻恻轻寒翦翦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2.请用成语替代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要求切合语境,使上下文语意完整连贯。
3.“杏花在枝上‘扑哧’一声笑了”中的“扑哧”“笑”用得极为精妙。请加以分析。
4.加点词语“逗号”“句号”“文字”“文章”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踮起脚来,摘香椿树那最高的尖芽。

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而我是站在树下摘树芽的小孩。那样坦然地摘着,那样心安理得地摘,仿佛做一棵香椿树就该给出这些嫩芽似的。

A】年复一年,我摘取,年复一年,那棵树给予。

我的手指已习惯于接触那柔软潮湿的初生叶子的感觉,那种攀摘令人惊讶浩叹,那不胜柔弱的嫩芽上,竟仍把得出大地的脉动,【B】所有的树都是大地单向而流的血管,而香椿芽,是大地最细致的微血管。

C】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我撇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

我把树芽带回家,放在冰箱里,不时取出几枝,切碎,和蛋,炒得喷香,放在餐桌上,我的丈夫和孩子争着嚷着炒得太少了。

我把香椿挟进嘴里,急急地品味那奇异的芳烈的气味,世界仿佛一刹时凝止下来!

不纯是为了那树芽的美味,而是为了那背后种种因缘,【D】南方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的树,象征父亲也象征母亲的树。

万物于人,原来可以如此亲和的。吃,原来也可以像宗教一般庄严肃穆的。

1.下列对ABCD四个句子中的修辞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次“年复一年”构成间隔反复,突出“我”索求与椿树供给的时间之长。
B.“所有的树都是大地单向而流的血管”运用比拟,突出树对人的无私。
C.三个“我把……那树……”构成排比,写出了“我”的索取和树的隐忍奉献。
D.“南方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的树”运用顶真,语意连贯。
2.下列句子中逗号的作用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逗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B.我,我早就吃过了。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
D.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走路风风火火。
3.请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扩写,要求从视觉、听觉、嗅觉方面进行合理想象,不超过8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一岁那年,命运就判决他下肢瘫痪,只能终身坐在轮椅上。时时刻刻,他体验着一种面临绝境的、即将被吞噬的感觉,仿佛被牵引着,一只脚踏在悬崖边缘松动的碎石上,仿佛面对剃刀寒光闪闪的锋刃。

终于,写作接引了他,成为他每天愿意继续观看晨曦和夕阳的最重要的动机。按照他的说法,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或者,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这是他使自己获得拯救的道路,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寻到。

自此他沿了这条道路艰难地行走,就像独自摇着轮椅跨过公园里的沟沟坎坎。在走进这个园子15年之后,他拿出了这一篇《我与地坛》。这是一朵在炼狱的幽暗中开放的花朵,却闪动着属于天堂的奇异光亮。他由此获得了抗衡苦难的力量。

因此,地坛是他个人的救赎之所,而他从这里获得的觉悟,也成为了读者寻求自身超度的一种导引,一个力量之源,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不可能来到这座园林。

1.请简要分析加点处“牵引”“接引”“导引”的在语段中的意义和作用。
2.请结合文本,赏析画波浪线句子的妙处。
2024-03-29更新 | 48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专版-语用综合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走不多远就有一座小桥,唐朝诗人杜荀鹤曾写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而今虽然枕河人家逐渐减少,但是小桥仍然有那么多,仍然在那里。

跨过小桥,是一个三岔路口,有三条小巷在眼前,直行的那条是古吴巷,左边施林巷,右边水潭巷。我往右,走到水潭巷,一眼望去,小巷里没有什么门店,都是普通居民的家门,苏州小巷里特有的那种,窄小的,甚至旧陋的,岁数很大的木门。

往巷里走,看到一扇门。这扇门,又小又旧,没有一点点装饰。倘若你是随意路过这里,一定不会想到,这里边还有另一个世界,它能够在冬天里给你温暖,在年老时给你童年的记忆,如果一个外乡人走进去,他也许能够看到故乡的模样

进到里边,才知道它的门,还真算不上小而旧,它的内里,才是真正的小而旧,螺蛳壳里做道场。如果说学士街那家店的装修在苏州民间茶室中是出众有创意的,眼前我们刚刚进入的这个水潭巷分店,则走了另一个极端。几乎就是一个老破旧宅的原貌,完全没有整修,没有打理——要说没有打理,也不符合事实,它有自己精心设计的风格。五六间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屋,每一间小屋里,都摆着旧家具、旧用具,连煮茶的罐也是粗陶罐,屋中甚至还摆放了许多并没有什么用场的杂物,让人恍若走进了童年时的家。

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符号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破折号的作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对比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对苏州小巷的描写,突出了“我”对小巷的印象之深刻,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小一方腐乳, 浓缩着多重蜕变。

黄豆被倒进盛满水的大缸内,浸泡两天,(          ),成了一个个鼓鼓的小胖子。接着把黄豆磨成豆浆,再用布袋沥出豆渣,再把去渣后的豆浆放进大铁锅里煮熟。然后起锅,将满锅“琼浆玉液”舀进“花缸”。经盐卤点化,豆浆似变戏法一样凝固起来,(          )。轻轻地舀出豆腐, 放进模框。被模框塑形的豆腐成为腐乳的雏形,这是“白坯”。给“白坯”刷一遍曲霉后,封在笼格内,让它们静心“修炼”。在适宜的条件下,曲霉慢慢进入豆腐,慢慢发力,改变豆腐的性状并生出味道。豆腐会渗出一点水分,接着长出细细的绒毛,这就是毛霉。几天之后,绒毛密密地盖满笼格。

豆腐终于完成前期发酵的“功课”, 出房, 见阳光。那时叫它什么都不对——豆腐已霉,腐乳将成未成。接下去,把整排笼格搬到一个大缸旁,把霉豆腐取出并盘进大缸内,一层层,一圈圈,挤压也不怕。将备好的盐分层撤匀,以抑制毛霉生长;再把上百斤左右的黄酒倒进盐缸内,豆腐淹至“没顶”,让它们脱尽俗气,在酒中洗浴。这个密封腌制的过程一般要持续一两个月。腐乳在盐缸内服服帖帖,四方的豆腐块已软化,内里也已脱胎换骨,成为货真价实的美味。

在这段充裕的时间里,腐乳似在盐缸里举行隆重的“毕业仪式”,又像聚在一起举办“高峰论坛”。霉茵做完交班前的谢幕致辞,盐继而成为主角,掌控场面;黄酒进场调味,是重要参与者;腐乳即将炼成,少不了一场“毕业感言”,它们会诉说蜕变的过程,诉说师傅们的勤劳,也会骄傲地描述自己的滋味。

1.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句子中的“一般”与文中加点的“一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平时他说出啥意见一般都得到汤阿英的尊重,这点小事更不在话下了。
B.她以为要救中国,一定先有学问,还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
C.不管大家怎样劝他,他都像秋风过耳一般,根本不听。
D.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但他一直非常努力。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言生动形象,饶有趣味,请简要分析。
5.下面是豆腐到腐乳的发酵流程图,请根据材料内容填空。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