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6 道试题
1 . “避”是个形声兼会意的字,本义是躲避。甲骨文的“避”字,左边是“彳”(chi),表示行走,中间是“人”,右边是“辛”,代表刑具,合起来就表示罪犯逃跑以躲避刑罚。小篆的“避”,字形左边的“彳”变成了“走”(chu)是形旁,为行进之义,右边变成了“辟”,作为声旁。“避”字的本义现在还一-直沿用,如在国家(全力“打假”之际,很多商贩都“躲避”起来了,下图是汉字“避”的历史演变过程,这表明了(     
A.汉字影响深远,是中华文化--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B.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区域性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022-12-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一口普通话走天下;一回到家,说起方言格外亲切。目前,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方言日浙式微,承载的地方传统文化也面临生存危机,因此濒危语言的保护上升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社会问题。注重方言传承是因为其(       
①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②魅力独特,是不同地区的交流工具
③相对稳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④丰富多彩,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1-22高二·全国·单元测试
3 . 柳琴戏原称拉魂腔、拉后腔、拉呼腔,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柳琴戏的表演具有粗犷、热烈、朴实健康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唱腔婉转悠扬,动人心弦,而且包含诸多古声古韵,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这表明(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②中华文化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④中华文化带有明显地域性特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12-01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测试A卷
4 . “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从中华文化特征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       
A.文化的源远流长B.文化的民族性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文化的包容性
5 .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是独属于徽派建筑的风情。作为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始于宋,盛极于明、清的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表现出高超的建造装饰艺术水平,在室内家具布置以及家庭成员的活动区域划分等方面体现了中庸、秩序、等级尊卑等观念。徽派建筑(     
①是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借鉴,相互融合而成的文化瑰宝
②具有雕镂精湛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③受地理环境、风俗文化等因素影响,呈现出区域特征
④蕴含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下列选项能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有(     
①商朝甲骨文已经具备的构字规律与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
②中国菜肴流派众多,极具代表的有八大菜系蕴含着多种饮食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
④我国的文学艺术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特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第56届世乒团体赛于2022年9月30日至10月9日在成都举行。右图为本届赛事的会徽,其整体造型是一只立起来的乒乓球球拍,融合了“花重锦官城”、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融城双子塔”等成都元素。成都世乒赛会徽的设计体现了(     

①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蓉城文化特色       
④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吴韵汉风是形象表达江苏文化的一种说法。江南以苏州为代表,吴侬软语,苏州评弹、昆曲是最典型的文化表现形式;江北以徐州为代表,语言和人文环境完全不同,京剧《霸王别姬》、琵琶曲《十面埋伏》,别具一格。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特点。(     
A.源远流长,绵延不绝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2022-11-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近代中国,作为人口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人口暴涨,加上清末兵荒战乱以及连年饥荒,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形成最著名的三股移民浪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人口迁徙(       
①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③促进了不同区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
④使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在碰撞中发展,有利于塑造包容性的文化心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多处在半湿润、半干旱区,降水较少,作物以小麦、高粱为主,因此北方人主食馒头、面条、烧饼、饺子等;而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地处湿润区,降水丰沛,水稻生长旺盛,能一年多熟,因此南方人主食米饭,并用米线、米粉取代了面条,还另有米糕、粽子、汤圆等食品。据此可知(       
①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同            
②饮食文化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差异
③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不同的饮食文化            
④社会实践的多样性铸就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