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段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21-22六年级下·河南漯河·期末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岛上探险(节选)

我承认这一带的环境比我住的那边好,可我一点儿也没想要搬家。因为我在那边已住了好几年,住习惯了,现在我人在这儿,就觉得是在游(厉   历),是羁旅在外。我沿着海岸向东走,在大约走了十二英里后,我在岸边竖起一根大木桩作为标记,然后决定从那里返回。下一次旅行我将从岛的另一边,从我住的东面那边绕行,一直走到立起柱子的地方。这些我在后面适当的时候还会提到。

回来时我没走原路,想着只要我脑子里装着全岛的大地形,就不会迷路找不到我海边的住所。可我发现自己错了。走了大概两三英里后,我就进到了一个巨大的峡谷中间,四周        ,山上        。我只能凭着太阳的位置去(辨   辩)识方向,而看太阳也未必有用,除非我清楚地知道在当天的那一时刻太阳应该在什么位置。

更为倒霉的是,在我进入山谷后的这三四天里,一直是        ,见不着太阳。我在里面转悠了几天,最后不得不又回到海边,找到那根立起的柱子,然后再按照原路返回。那一天我是从东面回到家的,天特别热,觉得身上背的枪支弹药、斧子等越来越沉。

在这次旅途中,我的狗袭击了一只小山羊,并牢牢地咬住了它,我连忙上前抓住了山羊,把它从狗那里救了下来。我很想把它带回去喂养,因为我时常在琢(zuó   zhuó)磨着是不是能捉回来一两只小羊,让它们繁殖,驯养出一群来,那样就是弹药用尽,我也不愁没有羊肉吃了。

我给这只小羊做了一个颈(jǐng   jìng)圈,又用我一直带在身上的麻纱搓成了一根细绳子,牵着它走。尽管它不是那么老实,我还是一路牵着它到了我的乡间住宅。我把小羊圈起来后就归心似箭地往家赶,因为我有一个多月都在外面游荡没有回去过了。

我真是难以言表我回到老宅、躺在吊床上的那种快乐和满足的心情。这次出门在外、居无定所的游逛,让我总是有所牵挂,感到不是那么称(chènɡ   chèn)心。与在外面的日子相比,我更是觉得自己的家有多么的美好;它及它里面的一切都能给我一种温馨和舒适感,如果注定要在这个岛上(呆   待)下去的话,我心里下着决心,我再也不走得离家那么远了。

1.
如果不知道“羁”的读音,我们可以用_________查字法查这个字,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_画,这样就能在字典正文中找到(如右图)。它的音序是_______,音节是________。“羁旅”的意思是__________
2.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字。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只写序号)。
A. 云雾弥漫       B. 林木葱茏       C. 重峦叠嶂
4.文章写了“我”在岛上探险时的哪些经历?照样子,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竖桩为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自然段是“我”的内心独白,从中你体会到了“我”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节选的文章出自《_____________》这本书。请写出这本书中令你印象最深的一处情节: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你对这本书的阅读,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用“√”或“×”表示。
(1)书中的主人公是拿树枝制作日历来计算时间的。(       )
(2)阅读时,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本书。(       )
2023-04-01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 现代文阅读
21-22五年级下·河南洛阳·期末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理解

草船借箭(节选)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以上选文是根据元末明初______(作者)的《______》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写的。这学期,课本的“快乐读书吧”给我们推荐的必读书目是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这本书的作者吴承恩是______朝代的。
2.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却很高兴,从中你感受到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
3.下列故事不是与选文出自同一本书的一项是(       
A.温酒斩华雄B.煮酒论英雄C.智取生辰纲
2023-03-15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6 课内阅读理解
20-21六年级下·河南鹤壁·期末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练习。

在治水过程中,最艰巨的工程是开凿龙门。龙门是一座大山,高高地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绕道从山脚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干着。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巨大的龙门山终于被劈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流畅地流向了大海。看着滚滚流去的河水,人们个个兴奋不已,围着大禹欢呼雀跃。大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人们非常感谢、敬佩大禹,便一致推举他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1.在文中找近义词。
艰难——(        ) 狭小——(        ) 佩服——(        )   率领——(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毫不在乎:_____________
齐心协力:________________
3.开凿龙门容易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在文中相关语句下划“        ”。
4.从文中划线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6-25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 现代文阅读
20-21六年级下·河南郑州·期末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4 . 读下列语段,按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胜名,它的作者是吴承恩写的。书中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等众多人物形象,内容生动有趣,让人读了爱不释手。

1.原文上有三处错误,修改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爱不释手”中“释”的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如释重负B.爱不忍释C.冰释前嫌D.手不释卷
3.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有《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和“吴用智取生辰纲”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
2022-03-18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6 综合性学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六年级下·河南周口·期末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5 . 阅读与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司空见惯”的意思是______,写一个与“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______
2.“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中的“?”指的是_____,“!”指的是_____
3.选文最后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0-16更新 | 277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7 课内阅读
20-21五年级下·河南郑州·期末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并完成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不舟。船头和船艄向上qiào   qiǎo)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绍兴的乌篷船》(节选)

绍兴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水乡,乌篷船便是绍兴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

早期的乌篷船有三种,大的叫明瓦,小的是脚huà   huá)船,但最适用的是不大不小的“三道”,又叫三明瓦。船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间夹ruò),上面涂着黑油,所以叫乌篷船。在前后两shàn   shān)固定的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头做的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直径约一寸,有点透明,所以叫明瓦。乌篷船的船尾有两支橹,船首有竹篙用来定船。三道篷大约有一人高,舱内可以放下一张方桌,四个人坐着打牌。

现在的乌篷船一般比较小,可容四至六名乘客,它是靠船夫用脚zhú)桨前进的,要调整航向则要划桨,或把桨夹在腋下当舵使用。船夫手脚并用,船就在湖面轻盈地游行。小船真是一叶biǎn piān)舟,坐在船底,篷顶离你的头只有两三寸,你的手可以放在外边玩水,仿佛是坐在水面上,所谓“人在乌篷船中,乌篷却在水中”,所以有人说:到绍兴,不坐乌篷船,等于没有到过绍兴。

1.用“\”将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划去。
2.阅读上面两篇短文,再观察下面图画,选项______是威尼斯的小艇,选项_____是绍兴的乌篷船。
A.             B.             C.              D.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写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内,认真体会后再完成填空。
不管……总             即使……也             不仅……还             虽然……但是
(1)船夫(        )行船速度快,(        )能够急转弯。
(2)(        )来往船只很多,(        )船夫依然操纵自如。
(3)(        )极窄的地方,船夫(        )能快而平稳地穿过。
(4)(        )怎么拥挤,船夫(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将关联词填上以后再读这几句话,发现这些句子都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你的理解直接填写在横线上。)
4.请你再次浏览上面两篇短文,并进行比较,简单总结这两篇选文的异同之处。要求写出两个相同点和一个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0-09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6 课内阅读理解
20-21六年级下·河南郑州·期末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这段话主要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从这段描写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照片右边横线上写一段简短的人物介绍。
3.对比“父亲”在法庭上的样子与平时(见照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论面对怎样的严酷考验,革命先烈都毫不动摇,正如坚韧的竹子在天地间傲然挺立。欣赏书法作品《竹石》(见左图),完成练习。

用简化字抄写其中的一行诗。
________
②在你读过的文章或查找的资料中,还有哪些革命先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写出其中两位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0-09更新 | 60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7 课内阅读
20-21六年级下·河南郑州·期末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语段,完成任务

曾以为màn cháng的六年时光zhǎ yǎn就过去了。我忘不了bō li窗外蓝蓝的天;忘不了在biàn lùn会上精彩的表现;忘不了获奖时同学们zhù hè的掌声……一切都将深藏在我心中,一切都那么令我留恋!

1.任务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任务二: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和文中“深藏”的“藏”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西B.埋C.宝
2021-10-09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2 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20-21五年级下·河南周口·期末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理解

景阳冈(节选)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本文选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阅读本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猜一猜它的意思。请你猜一猜
下面词语的意思。
梢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轮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的场面。老虎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 而武松只用了一个办法:___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对选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有(            
A.句中特写了老虎的叫声,老虎一声吼,好像起了霹雳,声音大得能震动山冈。
B.“铁棒也似虎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老虎的尾巴比作铁棒。
C.句子通过写老虎的叫声和尾巴,表现了老虎的凶猛,从侧面衬托了武松的勇敢无畏。
D.写老虎是为了写人,老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加了不得了。
6.填写下列人物的绰号(填序号)。
①及时雨     ②豹子头       ③智多星        ④母夜叉
宋江(      )孙二娘(      )林冲(      )吴用(      )
2021-09-11更新 | 26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6 课内阅读理解
20-21五年级下·河南周口·期末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呼兰河传(节选)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趁着那个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个孩子的帽子给取下来,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面,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子啦。”

孩子们都知道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     )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     )着他的袖管,(     )着他的衣襟,一直到(     )出帽子来为止。

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子放在袖口或衣襟下。

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袖口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你来找吧。”

这样的事不知做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讲过了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笑得不得了,好像这些是第一次演似的。

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天闲着,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寸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园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

祖父一天到晚是闲着的,祖母什么工作也不分配给他。只有一件事,就是祖母地榇(chèn【注】上的摆设,有一套锡器,却总是祖父擦的。这可不知道是祖母派给他的,还是他自动愿意工作。每当祖父一擦的时候我就不高兴,一方面是祖父不能领着我到后园里去玩了,另一方面是祖父因此常常挨骂,祖母骂他懒,骂他擦得不干净。

祖母一骂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一边走,一边说:“我们到后园里去吧。”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是另一个世界了。

【注】:地榇;棺材。

1.本文主要写了祖父的哪两件事?表现了祖父怎样的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摸、找、抱、撕”四个动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顺序
是:__________________,运用这些动词描写孩子们举动,突出表现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句中的“这一手”指的是(       
A.祖父喜欢骗小孩子,偷他们的帽子。
B.祖父喜欢和孩子们开玩笑,趁他们不注意,藏起他们的帽子。
C.祖父常常趁孩子们不注意占他们的便宜。
4.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短文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将祖父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
B.祖父和孩子们玩摘帽子、藏帽子的游戏时,总是把帽子藏在袖口或衣襟下,缺乏新意,孩子们都厌烦了,他却自得其乐,浑然不觉。
C.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祖父都爱和他们开玩笑。
D.短文采用第二人称叙事,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由衷感到“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人性美的向往。
5.“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是另一个世界了”。联系课文《祖父的园子》,说说在作者心中,“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文章,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09-11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7 课外阅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