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二 期中 2021-07-25 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命,是教育的基石。我们的生命应有所觉醒,有所提升。生命教育是人生面临的、也是必须应对的最重要课题。

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觉醒生命意识,懂得生命坚守的意义。首先要敬畏自然,追求天地人和。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和”,强调中和,致中和,天地人和。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其次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生命的诞生是极其神圣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珍惜与爱护。要尊重和热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无论经历什么挫折苦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勇于面对,坚强地生活下去。还要尊重他人,守望相助。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相连,体戚相关。中国人民为抗击疫情、遏制疫情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坚守,更在于开拓。生命教育要赋予学生开拓生命、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勇气和能力。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院士,张继先、李文亮、张文宏医生等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生命的开拓”和“生命境界的提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国士当如此。人的生命,也正是在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自我挑战中得到开拓和提升,从而变得深沉而辽阔、厚实而隽永。

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爱人以德、传递善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医者如此,教育者也当如此。在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前夕,北京大学情况复杂。朋友们都劝他:“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而有碍于自己的名声。”但蔡元培坚定地说:“君子爱人以德,就算失败,也算尽了心。”面对美国日益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哈佛大学校长巴考日前在通知学生撤离校园的邮件中说:“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但希望大家明白,病毒在考验困境中人性的善良与慷慨。选择先利人还是先利己?在这个不尽如人意且杂乱无章的时候,请展现出我们最佳的品格和体面的行为。”他在这里强调的也是引导学生爱人以德、传递善良。

通过这场战“疫”的洗礼和淬炼,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有“四个维度”,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不断拓展生命的维度。一、生命是有温度的。生命,是具体、多元、鲜活的,会经历高低起伏、顺境逆境,要懂得用时间去疗伤,要学会用哲学、用人文艺术和时代精神去慰藉、去滋养。二、生命是有宽度的。只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人格、有本领、有担当,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体现人生的意义。三、生命是有深度的。生命需要不断修炼、不断开拓、不断超越,需要放下自我与得失的纠结,舍小我成就大我,在创新中奉献正能量。四、生命是有长度的。要爱惜生命,延长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要重视身心健康,加强体育锻炼,争取健康快乐地为祖国工作四十年甚至五十年。

(摘编自罗海鸥《生命教育是人生重要课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人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积极参与抗击疫情,遏制疫情的活动。
B.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珍惜爱护,但为了国家正当利益,即使是牺牲生命,也应毫不吝惜。
C.人的生命在不断进取与挑战中得以提升,那些从事单调重复工作的人除外,他们的生命无法丰厚。
D.巴考认为,病毒能考验困境中人性的善良与慷慨,如果人能预知未来,会展现最佳品格和体面行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蔡元培和巴考的话,论证生命教育应该引导学生爱人以德、传递善良。
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亮明观点,接着分角度依次论述,最后收束全文。
C.文章运用例证法、引证法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极具说服力。
D.最后一段从生命的四个维度出发,阐述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非常富有启迪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教育要让学生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否则,人就可能遭受自然界的报复。
B.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院士是用实际行动开拓生命、提升生命境界的“国士”。
C.尊重并热爱生命,即使忽略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发展,也能使其生命更富有宽度。
D.生命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觉醒生命意识,还引导学生充分去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我国自汉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有着丰富的防治瘟疫的经验。根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二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了三百多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得到了较好救治,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1956年北京流行性乙型脑炎,2003年非典,2009年的禽流感,中医药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在救治工作中也发挥了更加重要、更为广泛的作用。强化中西医结合、中医深度介入诊疗过程,成为医疗救治的鲜明特点。2月15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地坛医院报告,中医药对轻型、普通型和重型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单用中药加对症治疗有效率为87.5%,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达92.3%。

2月24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中医药治疗率总体为87%,使用中药汤剂的比例占82%,治疗总有效率为92%。

(摘编自求是网2020年03月19日《发挥好中医药在抗疫中的独特优势》)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在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方面体现出显著优势。随着中医药事业发展活力被不断激发和释放,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也在不断增强。社区里就有国医堂,不仅可以看中医,还能享受针灸、推拿等特色医疗服务,非常方便。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越来越多中医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中医药科技论文数量不断攀升。近年来,中医药科技创新实现了飞跃发展,整体实力大幅提高。中医药行业坚持自主创新,原创优势更加凸显。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中医药教育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中医药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实现了从高职、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全覆盖。

(摘编自田雅婷《历久弥新中医药保障人民健康大有可为》)

材料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给沿线国家人民带去了卫生资源和健康。我们要让中医药产业在国际上发扬光大,就必须整合中医药资源、中医药产业、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集中优势,构建中医药国际化交流平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传统医药海外中心建设、医疗服务、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国家形象宣传等方面的共同协作,不断扩大中医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中医药合作交流的国际水平及影响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和产业更稳定扎实地走向世界。

新时代中医药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传播滞后,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大。目前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主要是中医针灸和部分作为保健品的中成药等,代表的只是中医药的一部分,真正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并未转化为软实力。二是中医“去中国化”问题突出。针灸作为最先走出国门的中医文化之一,被广泛应用,但“去中国化”的趋势也很明显。程序针灸、阿是针灸和针灸欧美化,都是针灸被异化的形式。法国部分学界代表更是认为针灸是产生于法国,并对其归属问题提出了诉求。从药材的产出来看,滥采乱伐现象造成部分珍贵野生药材流失,同时,我国机械化生产技术落后,难以形成较高的产量和规模。再者,中医药的形成与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大部分中医药文献以古汉语编成,文化理解不了,中医理论就难以真正掌握。这就要求中医从业者不仅要有相当的文化底蕴,还要有很好的悟性,给非中国文化圈的医学者带来很多困惑,加大了中医药国际化的难度。

(摘编自杜加辉、武东霞、王瑛《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次因瘟疫造成的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是因为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
B.就医越来越便利,使得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C.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医药将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给沿线国家和人民带去卫生资源和健康。
D.要想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要将传统中医药文化转化为我们的软实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历史还是现状都证明中医药在防治疫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只要不断扩大中医药高等教育规模,加大人才培养,中医药事业就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C.大部分中医药文献以古汉语编成,难以理解的文化是中医理论很难掌握的一个重要原因。
D.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需要我们抓住机遇的同时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困境。
6.中医药事业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了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非常喜欢,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作战时,壮烈殉国了,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茎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被占领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哐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对方的地雷炸伤,两条腿的骨头断了。”

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因疼痛而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大街上被这条凶犬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次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由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咔嚓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那你干吗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与日本人合作的态度。
B.柳先生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痛恨。
D.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述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8.小说以“柳先生的正骨膏”为标题,你认为好在哪里?
9.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裴楷字叔则,弱冠知名,尤精《老》《易》,少与王戎齐名。钟会荐之于文帝,辟相国掾。贾充改定律令,以楷为定科郎。事毕,诏楷于御前执读,平议当否。武帝为抚军,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石崇以功臣子有才气,与楷志趣各异,不与之交。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酣燕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

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尝营别宅,其从兄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楷子瓒娶杨骏女,然楷素轻骏,与之不平。骏既执政,乃转为卫尉。及骏诛,楷以婚亲收付廷尉,将加法。是日事起仓卒,诛戮纵横,众人为之震恐。楷容色不变,举动自若,索纸笔与亲故书。赖侍中傅祗救护得免,犹坐去官。太保卫瓘、太宰亮称楷贞正不阿附,宜蒙爵土,乃封临海侯。代楚王玮为北军中侯。玮怨瓘、亮斥己任楷,楷闻之,不敢拜,转为尚书。楷长子舆先娶亮女,女适卫瓘子,楷虑内难未已,求出外镇,垂当发而玮果矫诏诛亮、瓘。玮以楷前夺己中候,又与亮、瓘婚亲,密遣讨楷。楷素知玮有望于己,闻有变,单车入城,匿于妻父王浑家,故得免难。

楷有渴利疾,不乐处势。王浑为楷请曰:“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遇,诚竭节之秋也。然楷性不竞于物,安于淡退,有识有以见其心也。楷今委顿,臣深忧之。光禄勋缺,以为可用。”不听。及疾笃,诏遣黄门郎王衍省疾。卒,时年五十五,谥曰元。

(选自《晋书·裴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酣燕/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
B.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酣燕/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
C.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酣燕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
D.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酣燕/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文帝,皇帝的谥号,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功绩给予的一种褒奖称号。
C.婚亲,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文中指裴楷与杨骏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D.黄门郎,又称黄门侍郎。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宫禁之门谓之黄闼,故有此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裴楷年少有名,屡获任用。裴楷年少时有名声,经钟会推荐,被征辟为相国掾,以定科郎身份参与朝廷律令的修改;武帝精选属下,任裴楷为参军事。
B.裴楷性格宽厚,轻财仗义。裴楷为人宽厚,与人无仇;堂兄裴衍喜欢他的别院,他就慷慨相送,还把每年索要来的几百万租钱,散发给自己家中的穷亲戚。
C.裴楷不附姻亲,从容应变。裴楷一向看不起姻亲杨骏,杨骏执政后,裴楷就转任卫尉,后来杨骏被杀,裴楷也被捕交付廷尉,然而他神色不变,举动自如。
D.裴楷遭遇变故,最终免难。裴楷在两位姻亲的推荐下代替楚王司马玮担任北军中侯,司马玮掌权后报复他,派人讨伐裴楷,裴楷藏匿在岳父家,才得以免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2)王浑为楷请曰:“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遇,诚竭节之秋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曲江春感

罗隐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注]①罗隐,唐代诗人。这首诗作于作者困居长安、久试不第之时。②高阳酒徒,指那些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春暖花开时节,行客心情悠然,格调明快,奠定全诗的感请基调。
B.颔联“终南山色空崔嵬”中的“空”字,表现出终南山虽高峻却无人欣赏。
C.颈联说自己知道在圣明的时代没有被遗弃的人才,以反语相讽,似扬实抑。
D.尾联中的“一船”,另有版本作“满船”,虽各有意境,但“一”似更有韵味。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