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三 二模 2021-07-31 21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思想的书面表达,必出之以特定的文体;而文体,作为有意味的形式,会对思想的表达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经学的注疏、子学的论著和论体文,以及集部的论、辩、策、议等,这些文体集中承担了说理议论的功能。它们渊源有别,体制各异,承载了思想表达的不同诉求。一个思想家,在不同文体中所表达的思考,会有值得关注的差异:而同一个思想潮流中,不同的思想家,往往有不同的文体偏好。由此折射其思考路径的分殊。从大的范围来讲,各种文体在历史上的兴衰起落。也常常与思想潮流的演变相伴随。

长期以来,思想史所关注的思想史料,都没有“文体个性”:而文体学的讨论,又往往忽视说理议论的思想表达文体。中国思想史和文体传统的丰富内涵,也国此受到障蔽。对古代思想表达的文体传统进行梳理,显然有其念义。从更大的意义上讲,古人极为关注“文””道”关系,中国思想在“文”的丰富传统中展开,而“文”亦需结合思想的曲折,才能深刻理解其内涵。对思想与文体之关联的讨论,其实也是对“文道”关系的反思。

冯友兰先生曾说:“中国古代哲学家们比较少正式的哲学著作。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哲学史资斜,大多是为别的目的而写的东西,或者是别人所记录的他们的言说,可以说是东鳞西爪。”这也导致了中国古代思想表达文体的庞杂多样。为了讨论的集中和深入,不妨以汉唐子学中论著和论体文这两类篇制规整、且在思想上发挥重要影响的文体为核心,展开观察。

汉唐子学论著在体制上渊源于《荀子》,在思想表达格局上,与荀于哲学的“连圣”特征有内在联系。汉唐子学论体文与《荀子》亦有渊源关系,在中古时期受到佛教的影响。成为高度理论思辨化的文体。

宋代理学兴起,汉唐子学论著和论体文趋于衰落,议论性解经文体流行。这种新的思想表达文体格局,传达了鲜明的“拟圣”精神,与儒家思孟学派的文体表达传统有密切联系。在这个思想表达文体形式历史演变的大背景下,才可以更好理解,追求“文以明道”的韩柳古文,何以在近一千年的时间中,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近代以来的论文,以逻辑化和体系化为核心,企面取代了传统思想表达文体形式。山河大异、风景顿殊的新文体,能否真正传达中国思想的精髓?简单的“能”或“不能”。都不足以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近代的思想表达文体形式,无疑受到外来学术的影响,但绝非简单的舶来品。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思想著述格局的显著差异,展示了思想表达文体近代转型的复杂历程:而近代学水体制的创建,以及独特的以“史”为重的学科传统的形成,对思想表达文体形式的近代转型,影响甚深。近现代的论文,是古今中西的交融,既反映了现代学术转型的要求,也与中国思想表达的传统密切相关。

(摘编自刘宁《汉语思想的文体形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经学注疏、子学论体文等文体,承载了思想表达的诉求。
B.“文”的内涵需要结合思想的曲折来理解,这使思想在“文”的传统中得以展开。
C.从思想表达文体形式历史演变的大背景着手。更能理解韩柳古文的文学价值。
D.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人著述里的思想,主要是受到了外来学术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设问提出论题后,接着剖析了文体与思想家、思想潮流之间的复杂关联。
B.文章基于研究现状指出,对古代思想表达的文体传统进行梳理,具有双重意义。
C.文章以汉唐子学两种文体作为核心,论证了论著与述圣、论体文与拟圣的联系。
D.文章针对近现代的论文能否真正传达中国思想精髓的问题,做出了辩证的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荀子所擅长的思想表达文体的差异,折射出儒家不同学派思考路径的分殊。
B.冯友兰认为,古代哲学论述“东鳞西爪”般的存在导致了思想表达文体的庞杂多样。
C.汉唐子学论体文在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之后,发展成一种高度理论思辨化的文体。
D.近现代论文不再使用传统思想表达文体形式,但仍与中国思想表达传统密切相关。
2021-07-30更新 | 23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92市,以全国21%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国40%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我国总体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绿色是长江的底色,唯有通过绿色发展,变革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让发展和保护两大主题相互交融、并行不悖,激荡出高质量澎湃发展的新动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再上新台阶,要加快长江航运的建设,打造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黄金水道;同时,必须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进程,实现经济协调和融合发展。

(摘编自特约评论员《奏响新时代绿色发展的长江之歌》)

材料二:

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步优化。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快速上升态势,2015年超过长江经济带以外地区。下游地区仍是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地区;中上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比较快,后发优势逐步凸显。总体形成了以上海、重庆等为龙头,其他地区协同推进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长江经济带工业转向以创新和质量效益协同驱动的高质量增长方式。工业高质量发展分维度指数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其中,创新驱动指数、质量效益指数呈现下游、中游、上游梯度递减的空间特征,绿色转型指数、协同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指数呈现下游地区最高、中上游地区交替领先的空间特征。

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呈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下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于创新驱动、质量效益和协同发展,中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于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上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来源较为均衡。下游地区污染型产业布局密集、中上游地区难以摆脱投入型和污染型增长的路径依赖。导致绿色转型压力较大,对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增强。

(摘编自杜宇等《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空格局演变》)

材料三:

为缩小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区域高级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在创新资源、创新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建议构建知识协同创新子网络和技术协同创新子网络。发挥上海张江、合肥这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技支撑作用,辐射带动中上游城市群核心城市的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科技项目的联合攻关。同时,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中部中心(武汉)的市场和网络优势,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在长江经济带内的优化配置和转移转化。

为了促进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的协同发展,克服“核心一边缘”结构带来的弊端,建议借鉴新加坡政府“区域项目计划2000”经验,复制、推广裕廊工业园设计理念与组织方式,合资建设“创新飞地”。“创新飞地”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各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而且还有利于提升科技合作水平,推动“发展共同体”建设。

为了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必须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之间的正向互动关系,建议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的统筹力度。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工作,联合开展重大绿色环保技求攻关,重视新基建设施的建设,合作推进人工智能、网络经济、健康经济的发展。此外,建议优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引导环保资金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摘编自管刚等《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格局及其优化策略初探》)

4.下列对长江经济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可以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黄金水道,以此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进程,实现区域内经济协调和融合发展。
B.在工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长江经济带业已形成以上海等城市为龙头、其他地区协同推进的总体格局,2015年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超过其他地区。
C.从创新驱动、质量效益、开放发展等指数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各具特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分维度指数空间分异特征显著。
D.整个长江经济带均面临绿色转型的压力,中上游地区应摆脱投入型和污染型增长的路径依赖,下游地区则需要解决污染型产业布局密集的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能够因袭“先发展后保护”的旧观念,要让发展和保护两大主题相互交融、并行不悖,走因地制宜、科学开发的绿色发展之路。
B.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来源较为均衡,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比较快,这有助于优化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格局。
C.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发挥在重大创新研究领域的科技支撑作用,而武汉作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应致力于科技成果的应用、扩散以及转化。
D.为了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目标,建议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的统筹力度,重视新基建设施建设,合作推进人工智能、网络经济等的发展。
6.如何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策略?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1-07-30更新 | 25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山海(节选)

赵德发

到了“深海一号”跟前,吴小嵩才真正明白“大国重器”的含义。虽然刘经济向她描述过,但这个网箱之大,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她随辛运开从船上下到一艘橡皮艇,摆渡到网箱上。沿着一条有坡度的梁架走了几十米才到网箱正中。敬总在哗哗的浪海声里向她大声介绍,网箱周长一百八十米,养殖水位达五万立方米,相当于四十个标准游泳池。

此时太阳已经落入海中,晚霞映照得网箱框架格外明亮,那种动人的橘黄,与大海的湛蓝、浪花的雪白形成鲜明对比。吴小嵩在网箱顶端的圆盘上转了一图,心想,这真是大手笔、大制作。再看看脚下,海水涌流,深不见底。敬总说,网箱已经下沉到海底,让三文鱼在冷水团里度过盛夏,秋冬季节再让它浮上来。吴小蒿好奇地问,一千多吨重的大物件,怎么让它浮上来?敬总说,往钢结构的管道里打气呀。反之,注水就能沉下去。

过了一会儿,晚霞消失,暮色沉沉,敬总让他们到养殖工船上吃饭。这条船也是大得很。有八十多米长。辛运开说,这是我国最大的养殖工船,可以看护十到二十个网箱,以后再有“深海二号”“深海三号”等等,都用这船。得知在这里工作的有十多个人,每人干满一个月才能回去轮休,吴小嵩连声说,你们辛苦,太辛苦了。

吃罢饭又到控制室,通过监控观看网箱里的情况。屏幕上显示,三文鱼在网箱里熙熙攘攘,游来游去。敬总说,它们要在这里再住一年左右,第一箱预计产量一千五百吨。目前海关通关价格,一公斤三文鱼八十元,第一箱产值是一点二亿。以后扩大生产,价格降下来,三文鱼就会进入普通百姓的菜篮子。听了这些,吴小蒿欣喜不已。她说,全体楷坡人祝贺你们,等待着你们向全世界宣布发生在这里的奇迹。

看看时间已到十点半,敬总将他们几位领到休息舱,给他们安排了住处。吴小嵩住的船舱,只有一床一桌,都固定在舱壁上。在船舱里睡觉,是她的第一次体验,久久没能入眠。后来似乎刚刚睡着,就被辛运开叫醒,说准备往回走了。吴小嵩迷迷糊糊,随辛运开走下这条船,再登上来这里时乘坐的渔船。她扭头看看。“深海一号”梁架上的灯成行成图,在淡淡的曙色中勾画出了它的巨大轮廓。

辛运开说,镇长,你到舱里继续睡吧。就把她送了下去。她到一个铺位上躺下,打了几个哈欠,就毫无障碍地沉入梦乡。她竟然梦见了刘经济。还是在山大文史楼旁边的小树林里。春风悠悠,花香兼人,她与刘经济肩并肩坐着。她后来又梦见,在一个夏日傍晚,她和点点在隅城公园的湖里划船。那船很小,点点也小,只有五六岁吧。她让点点坐在身旁,自己两手操浆,一下下划着……

吴小嵩醒来,发现身下的铺位在起伏,在摇晃。她看看表,时间已是中午十二点半。她决定上去看看,就起身穿鞋,沿着铁梯子走上去。钻出船舱。她首先看到的是一堵黑墙。那墙顶天立海,沾满云絮。墙上金蛇狂舞,响声隆隆。海风呜鸣的吹,吹起了如山的巨浪。

哦,来暴风雨了。她从没见过这种骇人景象,想找到辛运开,问他如何应对。她扶着栏杆,沿着船边艰难前行。就在她到达驾驶室门外时,船身突然大幅度倾斜。这时她又看见了一堵白墙。那墙飞快蹿高,扑面而来。她觉得自己一下子高高飘起,再悠悠落下。落下之后发现,船在她右前方的一道峡谷里,歪歪扭扭摇摇晃晃。

她扬起一只手,向那边大喊。想再接着喊,她被一股强大的力量裹挟,一瞬间沉了下去。再睁开眼,她看到了一个诡异的画面:深蓝色的天幕上,金蛇闪现时严重变形,呈现出温柔的样子。

她觉得憋闷,手忙脚乱,想出水呼吸。然而刚露出脑袋呼一口气,就见山一样的海浪再度出现在面前,将她抛上波峰。她被埋进水中,奋力挣扎,再露头时刚要喘气,咸丁丁的海水就灌进嘴里,呛进气管。她反射性地咳嗽起来,但咳嗽时发现,天上的闪电全都化作金花,在她眼前璀璨绽放。

她在心里念叨:娘,感谢你生下我。爹,感谢你让我留在世上。只是,我不能对你们尽孝了。点点,老妈爱你!不过,你向往的水下婚礼,我不能参加了。月月,如果咱俩的孩子今后继续相爱,拜托你照顾点点。她缺乏母爱缺失家教,有些任性有些毛病,请你多担待……吴小嵩拼出最后的力气,张大眼睛观望,只见上方一片深蓝,金蛇销声匿迹。四周与下面,则是一片幽暗,万籁俱寂。

此刻,一个黑黝黝的影子在她的前方出现,飞快靠近,游至她的身下。她想,这是一条大鱼?

鳃人!吴小嵩在心里叫道。一定是鳃人潜水救援队。远远近近,还有几条黑影在游动,他们正在接近水中一个个目标。

她感觉到了一只手,一种托举的力量。

深蓝,浅蓝。最后是一种高远的湛蓝。那是云缝中的天空。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基层女干部吴小蒿的视角,让读者见证了我国海洋养殖业的巨大发展,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显现出了浓厚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
B.小说以吴小蒿的行踪和遭遇为线索,先写她参观“深海一号”,后写她突遇风暴不慎坠海,情节的陡转增添了戏剧化的效果,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C.小说描写闪电,从“金蛇狂舞”到“金蛇闪现”再到“金蛇销声匿迹”,景物变化与吴小蒿的挣扎过程相交织,有助于表现她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
D.小说叙写吴小蒿柔美温馨的梦境以及濒临绝境时的“念叨”,贴着生活褶皱展现她的乐与苦、爱与痛,使人物形象更显真实立体,便于全面认识人物。
8.小说末段可以改写成:“她看到了海底的深蓝和海面的浅蓝,接着看到了云缝中的天空那一片高远的湛蓝。”二者语义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9.美学家朗加纳斯在《论崇高》中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其内涵可以理解为宏大景象与伟大心灵的结合。请据此简要说明小说哪些地方体现出崇高风格。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懋字昭哲,高阳新城人,魏镇北将军允九世孙。祖珪,宋给事中,著作郎,桂阳太守。父勇慧,齐太子家令,冗从仆射。性至孝,居父忧,执丧过礼。笃志好学,为州党所称。十四入太学,受《毛诗》,旦领师说,晚而覆讲,座下听者常数十百人,因撰《风雅比兴义》十五卷,盛行于世。尤晓故事,称为仪注之学。起家后军豫章王行参军,转法曹,举茂才,迁骠骑大将军仪同中记室。文惠太子闻而召之,侍讲于崇明殿,除太子步兵校尉。永元中,转散骑侍郎,兼国子博士。与司马褧同志友善,仆射江祏甚推重之,号为“经史笥”。天监初,吏部尚书范云举懋参详五礼,除征西鄱阳王谘议,兼著作郎,待诏文德省。时有请计会稽禅国山者,高祖雅好礼,因集儒学之士,草封禅仪,将欲行焉。懋以为不可,因建议曰:“若是圣主,不须封禅;若是凡主,不应封禅。当是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事不遂晋武泰始中欲封禅竟不果行此朝君子,有何功德?不思古道而欲封禅,皆是主好名于上,臣阿旨于下也。”高祖嘉纳之,因推演懋议,称制旨以答,请者由是遂停。十年,转太子家令。宋、齐旧仪,郊天祀帝皆用衮冕,至天监七年,懋始请造大裘。至是,有事于明堂,仪注犹云“服衮冕”。懋驳之。凡诸礼仪,多所刊正。以足疾出为始平太守,政有能名。加散骑常侍,转天门太守。中大通三年,皇太于召诸儒参录《长春义记》。四年,拜中庶子。是岁卒,时年六十九。撰《述行记》四卷,有集十五卷。

(选自《梁书·许懋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事不遂/晋武泰始中欲封禅/竞不果行/
B.当是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事不遂/晋武泰始中欲封禅/竟不果行/
C.当是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事不遂晋武/泰始中欲封禅/竟不果行/
D.当是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事不遂晋武/泰始中欲封禅/竞不果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诗,即今本《诗经》,毛亨所传。《诗经》原有齐鲁韩毛四家之学,今独存毛诗。
B.侍讲,有多种含义,也可以指代一种官职名称。文中表示的是在朝廷上讲学之意。
C.衮冕,也称“端章甫”,指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用于祭祀天地、宗庙等场合。
D.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木兰诗》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之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懋聪明颖悟,勤勉钻研学问。他十四岁进入太学,早上学到知识,晚上就能对他人复述,又将自己的理解感悟加以编撰,其书颇受欢迎。
B.许懋精通仪注,深得时人推崇。他担任官职后,对掌故、旧制等仪注之学尤为谙熟,后来还兼任国子博士,仆射江祐称赞他如同经史书箱。
C.许懋忠诚正直,敢于建言劝谏。当时有人奏请高祖分别到会稽、国山祭祀天地,他旁征博引,极力进谏,最终他的建议被皇帝嘉许并采纳。
D.许懋刊正礼仪,施政亦有才干。对于诸多礼节和仪式,他大都有所考查与改正;后因足疾而出京担任始平太守,处理政事也有能干的名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至孝,居父忧,执丧过礼。笃志好学,为州党所称。
(2)不思古道而欲封禅,皆是主好名于上,臣阿旨于下也。
2021-07-30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听真上人琴歌(节选)

范仲淹

老龙秋啼沧海底,幼猿暮啸寒山曲。

陇头瑟瑟咽流泉,洞庭萧萧落寒木。

此声感物何太灵,十二衔珠下仙鹄。

为予再奏南风诗,神人和畅舜无为。


[注]南风,《孔子家语·辨乐》: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龙啼猿啸为喻,想象奇特,传神再现了琴声营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
B.“陇头”“洞庭”相距遥远,而琴声触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手法含蓄蕴藉。
C.作者以流泉、落木等意象来抒写感受,化用了《琵琶行》《登高》等诗中的名句。
D.前四句正面描写了琴声的凄凉,进而引出仙鹄衔珠的场景,侧面烘托音乐之美。
15.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2021-06-07更新 | 2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一中高三押题卷(三)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