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语文试题
云南 高一 期末 2021-09-01 4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约20年前,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有个“魔法报纸”令人着迷。报纸图片中的人物会动,文字内容会自动刷新。彼时科幻电影中的情节,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微信里的图文、手持阅读器中的内容,我们每天都在看,也不觉得有多神奇。当下的媒介传播条件和媒介使用状态已经今非昔比,文艺的呈现形态也在不断地更迭。

新媒介应用到社会中,从时间维度上看,既有跳跃式的迭代,如手机替代了有线电话,也有渐进式的递变,如手机屏幕的分辨率越来越高。从空间维度上看,新媒介在文艺领域中扩散的轨迹,不是一勺糖撒到水中,很快就均匀分布、化于无形,更像是一滴墨汁滴入水中,有个氤氲开来的过程。我们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切入,都会遇上新媒介的新玩法。就秉持的态度而言,乐之者甘之如饴,怨之者弃如敞屣。从印刷时代进入电影时代,再进入广电时代,也都曾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其中的关键问题是两个:新媒介文艺适应社会的速度与状态,以及每个人适应新媒介文艺的速度与状态。

新媒介文艺如何适应社会?在实验室中、在图纸上,技术是中立的,但是一旦到不同的群体当中,技术的使用难免没有偏向。例如,全世界都用社交软件,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在社交。软件上分享的内容各有特色。中国人习惯的各种“网络体”文章、东亚地区青年人中流行的“吃播视频”,有明显的区域和文化特色。以“快手”为例。2011年,制作分享GIF动画的免费软件“GIF快手”上线;2013年,“GIF快手”从工具软件转型成为短视频社区;发展到现在,“网红直播”和“直播带货”成为其主要盈利模式。

我们每个人如何适应新媒介?这与前一个问题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从整体上说,新媒介在一个社会扩散的速度,取决于海量个体的接受程度。由于人与人的禀赋、习惯不同,每个个体对新媒介的喜好和取舍也都不一样,但是只要大家都认同“新媒介取代旧媒介,就像未来的新媒介必然取代今天的新媒介”这个观点,就应该培养自己适应和使用新媒介的相应能力。这种适应,并不是今天才有的。

19世纪末,随着照相术的成熟,人类进入图像时代。与文字时代不同,图像时代的传播形态更多地呈现为多元化、非线性的形式。镜头与画面,成为社会文化与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获取、知识掌握、娱乐休闲都与图像的观看日益相关。因此,百年前的先辈们克服对摄影术的恐惧、学会看电影,与今天我们学会拍视频本质上都是对媒介生态的适应。

有人说,新媒介割裂了时间,带来了用户“碎片化”的使用习惯,导致人们“去深度化”的思考,难以区分“虚拟”和“现实”……这些表述直指新媒介的要害。但是也要看到,整个人类。社会现代化就是对时间和空间的再定义、再协调的过程。新媒介作为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工具,改变了原有的交往时空环境,我们的活动空间由线下拓展到线上,出现了“认知盈余”“缺席的在场”等新情况,这从本质上促进了人们的合作与交流。再者,每个时代珍贵的思想都是稀缺的,与其说新媒介导致“去深度化”思考,还不如说人类永远都要克服外界和内心的障碍,保持思考的深度和锐度。

(摘编自陈一《新媒介在文艺领域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科幻电影里的“魔法报纸”到当今微信的信息推送,反映出只有科技的巨大进步才能带来新媒介的创新应用。
B.“新媒介文艺如何适应社会”与“个人如何适应新媒介”是解答新媒介发展问题的关键,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C.新媒介技术在社会群体中的使用是中立的,所以新媒介在一个社会能否快速发展取决于海量个体的接受程度。
D.新媒介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交往时空环境,我们的活动空间由线下拓展到线上本质。上能促进人们深度思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电影情节引入,对比昔日与现今媒介的传播条件和使用状态,引出对新媒介应用于社会的分析。
B.文章第二段从两个维度论述新媒介如何应用于社会,用比喻论证突出其在空间维度上快速渗透的特点。
C.文章第五段举用照相术成熟带来传播方式改变的例证,目的是证明个人对新媒介的适应问题早已有之。
D.文章末段指出新媒介在人类现代化过程中的贡献,分析新媒介带来“去深度化思考”问题,有思想深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当今用短视频进行文艺创作的方式,有人甘之如饴,有人难以接受,这本质上反映的是不同人对新媒介的适应问题。
B.随着照相术的成熟,图像时代的传播形态打破了文字时期长期较为单一,线性的传播方式,呈现出多元化、非线性的特点。
C.尽管现今有部分人不适应新媒介,但是只要他认同“新媒介必然取代旧媒介”的观点,就应该培养自己适应新媒介的能力。
D.作者否定了“新媒介导致去深度化思考”的观点,认为珍贵的思想是稀缺的,人类需要克服障碍,保持思考的深度和锐度。
2021-06-08更新 | 240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郡十五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全国卷)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关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一支数量庞大的新就业群体迅速兴起。很多人认为“快递小哥”收入高,其实并非如此,调研报告指出,2017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均薪资3813.4元,快递员为4859元,高出27.4%。从表面上看这个行业收入水平不低,但高工资来自高强度超时加班,如果以小时工资为标准,则平均为23.9元,人社部公布的32个城市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北京为24元,其他地方基本在1520元之间。

对快递配送员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从业人员为1835岁的青年。近一半人每天工作1012小时,48.9%的表示每周只能休息一天,每天派件量在50100件的占38.4%,在“双十一”等高峰期,配送量更是呈爆发式增长。另外,69.8%的认为快递业门槛低、上手快,46.8%的认为这是能找到的不需要高学历且收入较高的职业。从业不足一年者占39%,一至两年者占31.2%,两至三年者占12.1%,五至六年者占5.9%。

(摘编自《快递小哥长啥样》)

材料二:

调查中,“快递小哥”的劳动合同的总体签约率为78.7%。依托互联网经营的新业态,“劳务”呈现出新模式。直营快递公司采用较为传统的招工用人模式,但更多的企业都是采用加盟制运营,与平台不产生法律意义上的直接劳动关系。

加盟制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减轻负担而不缴纳社会保险成为潜规则,与外卖平台合作的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一般也仅是购买意外险,其他险种基本缺失。调查发现,28.6%的“快递小哥”遇到过侵犯劳动权益问题。

目前,快递行业明确由邮政管理部门监管,能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投诉,但也存在监管对象多、联合执法难协调的困难。外卖行业的监管部门目前还没有明确,产品生产企业、外卖平台、配送员雇佣公司可能分属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地域,事实上处于监管缺位的状态。

公众对配送员的负面情绪较为强烈,投诉过的占78.95%,在调查访谈中,48.5%的“快递小哥”感觉自己不属于城市,46.6%的感觉在城市中是低人一等。

公共事务参与度低是快递小哥的另一个痛点。超时工作背景下快递员参与各类社会组织或团体的比例都不高。经常关注网络热点事件者只有37.8%,半数以上(52.4%)偶尔关注,9.8%的从不关注。

(摘编自《促进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调查报告》)

材料三:

如何帮助“快递小哥”解决问题?强化劳动权益保障是关键一环。调查报告建议,相关部门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完善就业、劳动权益保护机制,规范快递员的工资标准、合同条款、商业保险、纠纷解决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报告指出,国家和企业要完善培训机制、畅通晋升通道,引导快递员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提高专业技能,增强职业认同感。另外,相关部门发动媒体多方位展示快递员群体风采,选树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行业典型,尊重、理解、关心这一群体,提高从业青年的社会融入感和职业自信心。

(摘编自《给快递小哥一份保障》)

4.下列对“快递从业人员的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表面看,快递小哥的收入水平不低,但如果以单位工作小时计算薪水,仅相当于2017年北京的最低工资标准。
B.很多快递员认为快递业门槛低、上手快,不需要高学历且收入较高,因此长期从业特征较为明显。
C.调查显示,目前快递小哥普遍存在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社保险种不全、劳动保障程度不高等现象。
D.由于超时工作以及高强度工作压力,快递小哥对公众事务的参与度较低,对社会热点事件缺乏关注热情。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快递行业虽然明确由邮政部门监管,能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投诉,但依然存在监管真空、监管缺位的现象。
B.依托互联网经营的新业态下的加盟制公司中,快递小哥难以依据现有的劳动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
C.社会对快递小哥的总体评价不高,很多快递小哥觉得自己社会地位不高,难以融入所在城市,对当地的心理归属感较弱。
D.快递行业作为当代新兴行业,发展迅速,从业人数庞大,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应该得到公众的理解和尊重。
6.请根据材料三,就如何促进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提出建议。
2021-09-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草根饭店(节选)

阿城

安丰饭店是一家小饭店,和老爸的家隔着一条街。在这条街上类似的小饭店很多,什么火锅、面条、水饺、包子、大众熘炒等等,就是为草根层服务的。平常在这里吃饭的都是在附近打工的各种各样的手艺人,包括出租车司机、进城运莱的农民,偶尔也有附近住户。这儿的服务也是草根式的,非常近便,非常义气,也非常实在。

我在临出国之前,就常到这家小饭店去给老爸老妈订餐,老爸老妈毕竟已经退休多年,又身体多病,上下楼不方便了。所以我每次去的时候,都要在这家小饭店叫两个菜,当然是老人家喜欢吃的莱,一个是炸茄盒,再一个是滑溜里脊。

饭店的老板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厨师。他的手艺好,服务又精到,招人喜欢的是既干净又卫生,且童叟无欺。这里面除了职业操守之外,毕竟大家都是邻居。

老板一家就三口人,老伴儿加上他儿子。儿子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街坊邻居都认识,他整天在街上晃。也可能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他也能炒两个莱,就是不爱干。他爹对此也没有办法。他反过来还做他爹的思想工作,说,老爸,时代不同了,什么溜肉段儿、锅包肉、渍莱粉儿,现在全改成麦当劳、披萨、奶汁肉饼了,知道不?我们这代人将来要吃的是这个,你们那代人不过是吃一种回忆,吃一种缺心眼儿。老板操起茶壶就要打他,他噌地就溜了,临出门之前诚恳地说,老爸,你再好好想想,我说的是不是这么个理。

老爹还真想了,觉得儿子说得有点儿道理,就咧嘴苦笑起来。然而,街坊邻居,那些老顾客还是点这几种菜。儿子心血来潮,琢磨的那几款新花样,除了个别年轻人,根本没人点。尤其是逢年过节,换句话说,逢年过节就是吃传统菜,年是传统的年,饭是传统的饭,人是传统的人。这样的年在老板这一代人的眼里,才是名副其实的年。

我出国之前,决定到安丰饭店请老板喝两盅。老板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可我一开小饭馆儿的,能替你办什么事呢?顶多就是炒俩菜,别的本事,没了。我说,这就足够了。我要出国了,我这一走,老爸老妈就没人照顾了。我也不是求你照顾他们,就是每个星期天,您给他们送上两个菜去,一个炸茄盒,一个滑溜里脊,两碗大米饭,再整碗热乎乎的鸡蛋柿子汤。老板说,没问题,包我身上了。

头几年往家打电话,老爸老妈说,饭店老板按时按点给我们送饭,逢年过节还给加两个不要钱的菜,挺好的。我一听,乐了。

话分两头。饭店这头在我走后的第三年春上,一天大清早,老板使劲一推门,魔术一样人就软了,不行了。儿子毛了,立刻送医院抢救。临终前,老板交代完了后事,说,还有一件事,别忘了每个星期天给对面老王家送菜送饭,汤一定要热乎乎的。儿子说,还扯呢,你都快死了,说点重要的,存款呐,古玩呐,都秘在哪儿啦?他爹苦笑着对儿子说,记得我那双毡疙瘩吗?银行存单都在那里呢,鞋垫下面,用塑料纸包着。

老板儿子凭着毡疙瘩里老爹留下的那几张存单,对小饭店进行了彻底的改造,还盘下了楼上的那家,分上下两层,重新请了厨师。出人意料的是,依旧是大众熘炒。一街人都啧啧称奇,说,瞅见没,爹死,小子出息了。但对我而言,我爹妈的那俩菜,老板儿子照例按照他老爹的遗嘱一次不落地送上去。八年后我回来,是因为老爸老妈双双过世了。

之后,我决定去街对面的安丰饭店去给老板请个安。真没想到老板已经去世了,老板的儿子已经是新老板了。我俩坐在卡座上喝茶。

老板儿子奇怪地问我,你老爸老妈和我老爸啥关系?

我说,没关系。就是我临走之前托你爹每周给他们送两个菜上去,我把钱打到你爸的卡里,后来就打不进去了,才停的。

小老板说,嘿,我还以为我爸玩赠送呢。兄弟,我可是一次也没差地送啊。

我说,没问题,差多少钱我都给你。

小老板一挥手说,扯是不?就算我替你孝敬你爹妈啦。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安丰饭店是一家小饭店”开篇,自然引出了饭店与“我”家的关系,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和对人物的塑造。
B.“我”是一个很孝顺的年轻人,出国前委托饭店老板每周日给“我”父母送一次饭菜,老板一直信守承诺,直到老板去世才停止送餐。
C.老板儿子是个知错能改的青年,先前眼高手低、游手好闲,后来子承父业、恪守传统,受到街坊邻居的交口称赞。
D.小说取材于市井生活,人物语言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故事虽无波澜,却于平凡朴实中闪现着底层人们的人性光辉。
8.“我”在作品中起到什么作用?请加以简析。
9.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安丰饭店的故事,却为何取名为“草根饭店”?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谦之,字道让,少事后母李以孝闻。及长,屏绝人事,专意经史,天文算历、图纬之书,多所该涉,日诵数千言,好文章,留意《老》、《易》。袭爵,释褐奉朝请,加宣威将军,转奉车都尉、廷尉丞。孝昌初行河阴县令先是有人囊盛瓦砾指作钱物诈市人马因逃去。诏令追捕,必得以闻。谦之乃伪枷一囚,立于马市,宣言是前诈市马贼,今欲刑之。密遣心腹察市中私议者。有二人相见忻然曰:无复忧矣。执送按问,具伏盗马,徒党悉获。寻诏除宁远将军,正河阴令。在县二年,损益治体,多为故事。好于赡恤,言诺无亏。居家僮隶,对其儿不挞其父母,生三子便免其一,世无髡黥奴婢,常称俱禀人体,如何残害。以父舅氏沮渠蒙逊曾据凉土,国书漏阙,谦之乃修《凉书》十卷,行于世。凉国盛事佛道,为论贬之,因称佛是九流之一家。当世名士,竞以佛理来难,谦之还以佛义对之,竟不能屈。以时所行历,多未尽善,乃更改元修撰,为一家之法,虽未行于世,议者叹其多能。初,谦之弟道穆,正光中为御史,纠相州刺史李世哲事,大相挫辱,其家恒以为憾。至是,世哲弟神轨为灵太后深所宠任,直谦之家僮诉良,神轨左右之,入讽尚书,判禁谦之于廷尉。时将赦,神轨乃启灵太后发诏,于狱赐死,时年四十二。朝士莫不哀之。所著文章百余篇,别有集录。永安中,赠征虏将军、营州刺史,曰康,又除一子出身,以明冤屈。

(节选自《魏书•高谦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昌初/行河阴县令/先是有人/囊盛瓦砾/指作钱物诈市/人马因逃去
B.孝昌初/行河阴县令/先是有人/囊盛瓦砾/指作钱物/诈市人马/因逃去
C.孝昌初/行河阴县令/先是/有人囊盛瓦砾/指作钱物/诈市人马/因逃去
D.孝昌初/行河阴县令/先是/有人囊盛瓦砾/指作钱物诈市/人马因逃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褐”,可以指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比喻开始担任官职,也可以指进士及第授官。
B.“髡”,古代指剃去男子头发之刑;“黥”,古代指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髡黥”泛指犯法遭受刑罚。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依照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都是具有褒义的称号。
D.“出身”,既可以指科举时代为考中录选者所规定的身份、资格,也可指入仕为官。文中指后一个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谦之多才多能,成就令人瞩目,他专心研读经史,对天文、算术也有涉猎;撰写的《凉书》刊行于世,重新修撰的历法被人叹服。
B.高谦之心思缜密,为政讲究方法。在代理河阴县令时,他巧施计策,亲自观察市场中私下议论的人,使罪犯露出马脚,接着又把罪犯的同党全部抓获。
C.高谦之宽仁善良,体恤家中奴仆。他当着他们儿女的面不责打他们,更不忍心残害;奴仆之中有生三个儿子的,就免去其中一个儿子的奴仆身份。
D.高谦之含冤离世,结局令人哀叹。弟弟高道穆在处理刺史李世哲的案件时得罪了李家,他因此受到牵连,最终被灵太后下诏赐死。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之乃伪枷一囚,立于马市,宣言是前诈市马贼,今欲刑之。
(2)当世名士,竞以佛理来难,谦之还以佛义对之,竟不能屈。
2021-09-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