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三 开学考试 2021-09-05 30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成系统的汉语言材料。甲骨文数量众多,刻有文字的甲骨约有16万片,不重复的单字字头有4000多个;内容宏富,涉及战争、祭祀、田猎等诸多方面。甲骨文是研究我国殷商时期的语言、古史,乃至思想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的考释,在甲骨学研究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经过一代又一代学者的努力,现已有1000多个字头被成功识别。但是,由于甲骨残断、拓片不清以及对字词理解的不同等因素,还有相当一部分字词的考释在甲骨学界仍然存在分歧。甲骨文考释工作任重而道远,至少应在四个维度上同时展开。

一是甲骨文的今字判定。甲骨文中的某字相当于今天的某字,这是针对甲骨文中的未识字而言的。目前已被学界所考释出的1000多个字头,均属此类。如甲骨文中的”“几乎与今字毫无二致;再如甲骨文中的”“等独体字,象形意味明显;又如”“等合体字,古今文字结构始终未变。对于熟谙金石学的学者来说,辩识出部分文字是比较容易的。在未被考释出的约三分之二的甲骨文字中,大部分是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它们大都是十分难啃的硬骨头。对这些未识甲骨文的今字判定,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甲骨文考释工作的首要内容。

二是甲骨文的今字确释。甲骨文中的某字究竟是否相当于今天的某字,长期以来学界对此的认识并不统一,经过深入研究后确认某一种观点可接受,这是对悬而未决之字的考释。如甲骨文中多次用在作乱方国名称前的一个字,旧无确释,绝大多数学者照摹原形作缺释处理,仅少数学者将其释为。李学勤在《释新出现的一片征夷方卜辞》一文中将其释读作禺(遇)。蒋玉斌在《释甲骨金文的兼论相关问题》一文中指出,运用对照法,经过细致的字形比对,该字可确认为,主要用为蠢动之。蒋说已被学界普遍接受。

三是甲骨文的今字改释。甲骨文中的某字,前人已考释出相当于今天的某字,但后人作出了另一种考释,这是针对甲骨文中的已识字而言的。如甲骨文中的的象形初文,左右两个竖笔不对称,一个弯曲另一个不弯曲,且不等长。, 像木桶形,是”“等字的象形初文,左右两竖笔对称等长。在敏锐观察到甲骨文中的”“二字的细微差别后,王子杨在《甲骨文字形类组差异现象研究》中指出,旧释之字绝大多数当改释为

四是甲骨文的用法考定。不管是已识字还是未识字,均有其在甲骨文中的某些用法不明,需要深入考辨、考定,这是针对所有甲骨文而言的。未识字 在今天看来其中不少可能是死文字,即这些字只是在某个历史时期使用过,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被淘汰,现在我们自然已经无法为其找到相对应的文字。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后的文字考释工作除了要继续关注甲骨文等古文字中的某个字是后世或今天的某字外,对于实在无法对应者,弄清楚其在文字材料中的具体用法也很有必要。

综上所述,正确的释文是通读甲骨文的关键,是利用甲骨文进行深入综合研究的基础。甲骨学者要继续坐稳冷板凳,充分利用大数据在搜集材料方面带来的便利,综合运用对照法”“偏旁分析法”“历史考证法等文字考释方法,发挥语法分析在疑难辞例疏通方面特有的优势,给目前运用传统手段研究陷于窘境的甲骨文字考释工作提供新思路,从而推动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深入发展。

(摘编自齐航福《甲骨文考释的四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数量众多且内容丰富,这对学者研究殷商时期的语言和思想等均有极大帮助。
B.辨析某甲骨文字是否相当于今天某字并取得一致意见,是甲骨文今字确释的重要工作。
C.甲骨文中的部分独体字象形特征明显,从这些字中可以较容易地看出它们的构形意象。
D.甲骨文中的“未识字”仅在特定历史时期使用,导致学者现在很难对其用法进行考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提及了甲骨文考释存在分歧的原因,指出考释工作任重道远,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B.作者在论述时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并多次引用专家学者有关研究成果,增强了说服力。
C.文末提出了“历史考证法”“对照法” 等研究的新思路,体现了作者解决问题的态度。
D.文章总体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述脉络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约三分之二的甲骨文未被考释出,找到其对应的今字,一直是甲骨文考释工作的首要内容。
B.因为蒋玉斌的观点已被学界普遍接受,所以意味着这个字的今字考释工作到此结束了。
C.学者如果想要充分利用甲骨文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就必须先要得到甲骨文的准确释文。
D.甲骨文考释工作已陷入困境,需要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方法来代替传统研究手段。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知乎、得到等一众知识付费产品的相继推出,知识付费大量兴起,用户总量井喷式爆发。艾媒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总量为0.93亿。这一数据随着知识付费产业的发展,在飞速上升。下图是市场知识付费排行榜中占有率大的几款产品(知乎、得到、在行、百度知道)的横向对比分析。

(摘编自《知识付费类产品竞品分析》

材料二:知识付费是一种崭新的商业现象,从法律属性上看,知识付费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公平问题,因为网络视频制作、网络课程录制等都需要耗费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知识生产者投入许多资源,所以消费者以付费的方式消费这些知识产品是理所应当的。此外,知识付费产品多是具有体系化的、高质量的、高附加值的知识信息,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生产、制作等,消费者为之付出必要的报酬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我国的知识付费产业尚存在不少问题。

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市场监管缺失等因素影响,知识付费领域泥沙俱下,存在不少低质量,甚至低俗的知识付费产品,影响了知识付费行业的健康发展。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并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但在知识付费领域仍存在许多盗版和侵权问题。由于知识付费是刚刚出现的新事物,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还不健全,这些为知识付费盗版、侵权等提供了法律漏洞,也导致知识付费盗版、侵权问题不断增多。

我国有着悠久的法律传统,但并没有知识付费的法律传统,国家和社会往往更重视知识的教化功能,反而忽视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由于普法教育不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因素,民众并未形成知识付费的法律观念。此外,长期以来网民习惯了免费的网络消费模式,从免费到付费的转变让许多消费者不太适应,许多消费者在本能上对这些付费消费模式存在抵触情绪,甚至将使用盗版知识产品看作理所应当的行为,这些增加了知识付费法律保护的难度。

(选自《人民论坛》2019,年15期,有删改)

材料三:知识付费的传播者既包括知识的生产者,他们创造出有价值的、能够满足受众需求的信息,是传播链条的起始环节;也包括知识的二次传播者,即一些粉丝量较多的大V或者知识付费的用户进行的二次传播,由此而来,他们也是知识付费的传播者。

从传播的个体层面来看,它不同于传统的上传下达传播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自主性和话语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用户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个体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人人都是传播者,形成了草根与精英、大V与网红齐头并进的局面。

知识付费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传播。自2015年伊始,知识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盲目地从海量信息中进行繁杂的筛选,而是通过付费来直接获取精细化的知识,大大减少了时间和精力的耗费。知识付费的传播形式灵活,针对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受众,其运营模式也不尽相同。

同时,知识付费的传播还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知识付费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健康、娱乐、财经等,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多样性需求。此外,受众群体数量正在增长,中产阶级成为知识付费的主要力量,其对整个市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他们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又具备相对充分的资金来源,追求自我素质的提升,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也将依旧是这一市场的主体用户和最大贡献群体。

其次,知识付费巧妙地运用了名人效应、粉丝运营和爆款内容这几个关键点。借一系列在网络上或者现实生活中比较有话语权的名人来助阵,以此来吸引大量的用户,一下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借助这种名人效应来进行商业化运作;内容经济的重点就是对粉丝进行管理,良好的粉丝运营是能否实现其商业化利益的关键;互联网时代更新换代速度极快,要想能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实时把握热点、动向,推出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和产品。

(选自《传播力研究》2019年8期,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付费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的商业现象,其传播者既包括知识的生产者,又包括知识的二次传播者。
B.目前市场上知识付费排行榜中占有率较大的几款产品中,得到、在行在内容的质量、用户购买成本方面均处在较高区域。
C.我国的知识付费产业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网站以低俗内容来吸引用户,这种现象必将会影响知识付费行业的健康发展。
D.知识付费是新事物,存在相关法律不完善和监管制度的不健全等问题,这使得知识付费领域的盗版、侵权问题不断增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三围绕知识付费的传播者、知识付费的传播渠道、知识付费的传播特征三个方面展开叙述,内容具体,层次清晰。
B.知识付费产业的大量兴起,不仅得益于知乎、得到等一系列知识付费产品的相继推出,也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C.知识付费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去粗取精后的知识,消费者更容易快速获得,从而实现消费者系统认知某一事物的愿望。
D.随着个体自主性和话语权的不断增强,知识付费建设将更加基于开放型平台的参与式传播,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
6.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有效解决我国知识付费产业存在的问题。
2021-09-0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的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的缘故。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像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不会吸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老王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静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呀,憋死我了。就往厕所里跑。一会儿妹妹就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啦?咱家的猪跑哪里去啦?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大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逃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也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个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的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这附近。我明天再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件是因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发找猪去了。然后,妹妹也出去了。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美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出去了?你出去吧,你想上哪儿上哪儿!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了。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一看见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又问我: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哇地哭了起来。母亲一哭,本来就是一个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徐美红与我回乡下过年,到后来因为一头猪的缘故,徐美红逃离,二人爱情的过失有偶然性。
B.作为厅长的千金,徐美红因为我的才华而来到乡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爱情大胆,对那个时代的超越。
C.妹妹机灵聪明,憨直率真,说话不注意场合,这些特点恰恰增加了小说的戏剧性,同时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D.整篇小说通过细腻的对话描写与心理描写,讲述了一个生动的乡村闹剧,反映出较为深刻的社会问题。
8.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9.本文以“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懋,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已而将兵,功多,累进右都督。永乐元年,封宁阳伯,禄千石。六年三月镇宁 夏,善抚降卒。明年从北征,领左哨。战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乘之,遂大捷。二十年从北征。领御前精骑破敌于屈裂河。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还京,赐龙衣玉带,册其女为丽妃。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帅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宣德元年,从讨乐安。还,仍镇宁夏。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赐之。懋在镇久,威名震漠北。顾恃宠自恣,乾没钜万。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寇,又取所遗老弱,冒为都指挥马亮

功受升赏,论斩。诏免死,夺禄。久之还禄,奉朝请。十三年,福建贼邓茂七反。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帅京营、江浙兵往讨。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贼致死于我也。”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是坚贼心也。”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县城复炽,久不定,会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赠浚国公,谥武靖。懋修髯伟貌,声如洪钟。胸次磊落,敬礼士大夫。“靖难”功臣至天顺时无在者,惟懋久享禄位,数废数起,卒以功名终。

(选自《明史·陈懋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B.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C.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D.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
B.六军本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后来泛指禁军。其具体组成部分各朝代并不一致。
C.北狩本意是到北方狩猎。此为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即明英宗被瓦剌俘虏。
D.谥武靖即陈懋的谥号为“武靖”。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陈懋长期征战,功勋赫赫。成祖时期,他多次随驾北征,均能取胜;宣宗时期,他从讨乐安,镇守宁夏,威名远扬。
B.陈懋颇有谋略,善于用兵。屈裂河战后,撤军时他巧妙设伏,大败敌军;讨伐邓茂七,他采取正确策略,成功平叛。
C.陈懋仪表堂堂,胸怀坦荡。他长须飘飘,相貌伟岸,声如洪钟;他心胸磊落,尽管位高权重,但能敬重礼遇士大夫。
D.陈懋几起几落,幸得善终。作为四朝元老,他是“靖难”功臣中唯一活到天顺时期的人,并且久享禄位,以功名终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②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