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职业技术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西 高二 期中 2021-10-01 4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①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教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②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不用说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因为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③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也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④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既可笑又不值得;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待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我们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⑤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节选自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养包含相对完善的精神和心灵、增强了的自我意识及对不同阶段生活的认识。
B.真正的教养没有功利的企图,是一个努力的过程,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
C.真正的读书人是一个热爱阅读、对知识心存敬重、以完善精神和心灵为追求的人。
D.研读世界文学,就是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拥有作品的所有财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第一段中用体育类比教养,以说明“真正的教养”不追求某些狭隘的目标。
B.文章指出“获得教养”的前提是可教养的客体,否则,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空。
C.文章列举当今之世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书籍的现象,论证读书才是真正的生活。
D.文章鼓励大家研读世界文学,论证过程按照先说道理后联系现实阐述的顺序展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教养从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其本身没有意义,追求的过程才有意义。
B.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道路,但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C.活着不仅仅为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读书能集中心智、充实人生、提升境界。
D.虽然书读得太多有害,但作者仍然倡导人们通过读杰作学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五粮液与冰激凌合作,火了;大白兔奶糖限量版唇膏,一支难求……近年来,老字号一次次走新路,引爆市场不小的热度,以至于国货有了新名称——“国潮”。“国潮”就是中国的潮流。如今,“95后”“00后”对国粹、国货重新追捧,被视为促进传统文化商业裂变的重要因子。

现在一些年轻人穿着唐装汉服上街交友、参加活动,对于国货、国粹、国风等“国字号”的热情,更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潮”,往往代表了一种时尚潮流、流行趋势。在追逐、热捧“潮”中,年轻人表达了强烈的自我欲望,能够体现出自我风格和生活态度,获取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而且,一种潮流、风尚中,融进了社会热点、时代精神,最终年轻人在追逐文化潮流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契合。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文化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重视和挖掘我们深远的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自信、自觉是多么重要。

(摘编自《“国湖”,为何深受年轻人热捧》)

材料二:

   

(来源:智通财经)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怀旧国潮风”盛行,回力、飞跃等老牌运动鞋也重焕生机。但与其他运动品牌不同的是,回力的产品品类较为单一,主要以帆布鞋为主,还有少量儿童凉鞋,并没有服装等品类。

目前回力和飞跃店铺内的商品价格主要在100元至199元,基本上没有超过200元的商品。对于顾客而言,并不太接受此类品牌的产品超过200元的价格。

在鞋服行业,人们很容易接受怀旧潮流,所以老牌国货是具有优势的,如果能挖掘出深层的文化内蕴,以现代的包装方法予以展现,或将取得较高的关注度。

可喜的是,目前无论是飞跃还是回力都已经和其他品牌进行跨界、联名合作。例如和百事可乐、迪士尼联名推出鞋款,和一些自媒体推出合作款,试图凸显品牌的个性,吸引年轻消费者,专家表示,联名款是比较讨巧的推广形式,但要选择好符合产品调性的合作品牌。

(摘编自《“怀旧国潮风”盛行回力们该如何逆袭》)

材料四:

沿着时间轴回望,中国品牌曾经无比兴盛,也曾经百般落寞。20世纪70年代前,中国人生活的空间几乎全部为中国品牌所度盖,一批老字号、老品牌不仅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几代人的成长记忆。

永久自行车、牡丹电视机、雪花冰箱、海鸥相机、双菱牌手表……一批老国货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大约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本土品牌缺乏自信和骄傲。虽然“国货当自强”的呼声不断,但廉价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便宜货也曾大行其道。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同时,中国互联网用户量居世界第一,工业互联网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相契合,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产品精准研发,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营销服务体系不断试水。

消费升级的浪潮推动产业升级,“90后”“95后”渐渐成为新一代的消费主力军,盲目崇外已经成为过去时。通过科技、文化等赋能的“新制造”,正在重新塑造中国品牌。通过向高端高新产业举升,向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两端升级,中国品牌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和地位。

(摘编自《老国货成为新“国潮”》)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轻消费者把对“国字号”的热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客观上促进了传统文化商业的变化,激发了国货的自信心。
B.从天猫618两年来成交破亿品牌中国货品牌所占比例来看,人们购买的国货量不断增加,“国潮”也逐渐走入人心。
C.在鞋服行业中,老牌国货因怀旧潮流而具有优势,特别是其低廉的价格、现代的包装方式等使它们有可能取得高关注度。
D.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我们要努力重新塑造中国品牌,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自我的肯定、获取身份的认同等是年轻人热捧国货的重要原因,他们在追求“国潮”中寻找到一种精神的契合。
B.过去的生活中,我国有过一些物美价廉的老国货,但因为原材料价廉造成便宜货流行,在过去的时间内日渐式微。
C.老国货与自媒体联合推出合作款是一种比较好的推广方式,无论结果如何,从商品的宣传角度看会有一定的效果。
D.中国商品在过去的一段时日里曾经是特别兴盛的,有些老字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这当然与当时的国情密不可分。
6.从商品本身看,老国货变“潮”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狼牙(节选)

刘猛

何志军坐在床上看着人越来越少的宿舍。雷克明和一中队的副中队长小赵去和北京来的组织部门谈话了,剩下的人大多数也都回原来的单位了。A军区侦察大队将从此成为战史中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的那么一个自然段甚至就那么一句话了。

雷克明和小赵回来就收拾东西。何志军看着他们出去,宿舍又没人了,自己真的成了光杆儿大队长了。他苦笑,站起身看着外面操练的防化团战士。没有了参战老兵们的压力,防化团的战士们生龙活虎。连参加过战争的人都没有了,那场战争的最后一点儿痕迹也从何志军眼前消失了。

真的从此消失了吗?何志军心中感到一阵悲凉,翻身拿起脸盆和洗漱用具去水房冲澡。哗啦啦,一盆凉水浇下,让他清醒很多,看着镜子里面自己健壮却伤痕累累的上身。伤疤是军人的勋章,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勋章,一个铁与血的故事。这些故事真的成为了往事,一个月的集训生活已经让他习惯了和平环境的军营。但他猛然醒过来——自己虽然下了战场,但还是一名军人!他匆匆擦干净自己,跑回去穿上常服、戴上帽子、扎起腰带——他要出操,一个人出操——只要有他一个人在,侦察大队就没有消失!

这个信念让已经不年轻的他热血沸腾,他咚咚跑到操场上。防化团的官兵诧异地看着这个黑脸中校,他以极其标准的姿势跑步到一片开阔的位置上。他喘着粗气,不是因为疲惫而是因为激动,一种久违的激动,从战场上下来,他再也没有这样激动过。

“中国人民解放军A军区狼牙侦察大队现在开始点名——”他自己高喊,用浑厚的嗓子高喊。防化团的官兵都停止了训练,看着这个从战场上下来的战斗英雄。何志军这个名字,他们并不陌生,军报和军区《战歌报》都曾长篇报道过他和他的那支传奇侦察队的故事。这个被敌人敬畏地称之为“狼牙”的侦察兵英雄,是他们这些年轻军人的偶像。

“何志军!”他喊着自己的名字,然后高声喊,“到!”然后就安静了,大家都在看他。何志军心中的情绪是复杂的。忽然,一个声音从后面低低地传出来:“大队长,还有我。”何志军回头,看见了扎着武装带的陈勇。他很惊讶:“你还没走?”

“我今天晚上搭车回夜老虎团。看见您出操,我就赶紧过来了。我没迟到吧?”陈勇说。何志军点头:“没有!没有迟到,你是个好兵!”陈勇立正高喊:“是,请大队长指示!”

“陈勇,你自编的少林军体拳,还记不记得?!”何志军高声问。

“记得!”陈勇高喊。何志军厉声说:“给我打一套!”“是!”陈勇摘下军帽放在一边,走回原位站好姿势。众目睽睽之下,他高喊一声,起手——腿踢正面、拳扫背面、啪地侧倒。随即拳脚如同旋风一般,一个人的杀声也是震天,周围的防化团官兵都看得眼花缭乱,心中暗自惊叹这帮侦察兵确实不简单。陈勇在空中一个分腿飞踹倒地后,鲤鱼打挺起来又是一个组合拳,最后一记弹腿正蹬才慢慢收势。他的额头流着汗,慢慢收好腿归置军姿。官兵们都看傻了,何志军却有一种悲凉的骄傲。

“是坚守,还是抗议?”

何志军立即向后转,麻利敬礼:“首长好!”

副司令脸上是耐人寻味的微笑:“稍息。”

“是!”何志军转身,“稍息!”

陈勇稍息,胸部还在起伏。

副司令看着何志军,笑着说道:“出操给所有能看见的人,告诉他们,你的侦察大队没有消失,对吧?”何志军高喊:“报告首长!不是!我出操,是因为我还是个军人!”

副司令点点头:“那就是坚守了?”何志军说:“是!坚守一个军人的信念!”

“给你两个选择。”副司令笑了笑,说,“第一,在军区机关给我当参谋;第二,在军区情报部继续当参谋。”

“我想下去带兵。”何志军苦着脸:“副司令,我不想再在机关里待了。”但副司令根本不搭理他这套:“想跑可没那么容易——我说了两个选择。”

“没别的了?”何志军看着副司令的脸,知道没选择以后说,“那我还是回军区情报部。”

副司令看着他说:“做好被搁置的准备,你会成为搁置在仓库的一门重型火炮。在没有战争的时期,你就要一直被这么搁置着。”何志军回味着副司令的话,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狼牙大队人越来越少,而窗外防化团士兵却生龙活虎,两者形成对比突出了,狼牙大队被撤销后的冷清景象。
B.小说塑造英雄何志军人物形象真实立体,着力表现了他对军队的忠诚,也写了他对副司令的抱怨。
C.你会成为搁置在仓库的一门重型火炮暗示了军人在和平年代要耐得住寂寞,也表明副司令对何志军的认可与器重。
D.小说标题为狼牙既点名了侦察大队的称号,也象征了以何志军为代表的侦察大队官兵的刚强与血性。
8.请简要分析文中何志军的心理变化过程。
9.小说对陈勇打军体拳进行了具体描绘,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10.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王,四海一                       毕:完了。
B.廊腰回,檐牙高啄                  缦:曲折。
C.掠其人,倚叠如山                  剽:抢劫,掠夺。
D.独夫之心,日益骄                            固:顽固。
11.下列两句中,加横线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对阿房宫的建筑风貌进行总体性地描述。“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四句话用非常简练的语言写出了秦统一天下的气势和阿房宫的建成。
B.作者一方面写宫人们的奢靡生活,另一方面写她们极力展示自己的娇媚,以等待皇帝的宠幸。都是为了表现秦始皇的穷奢极欲,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铺垫。
C.“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的灭亡,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D.“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写出了众多宫人的来源——从六国掠来。其中“王子”“皇孙”指的是六国诸侯的儿子、孙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2021-09-29更新 | 41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职业技术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①钲(zhēng):古代一种铜制乐器,又名丁宁,形似钟,打击发声。②西崦(yān):这里泛指山。
14.下面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雨停,因而说春风极通人性,仿佛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这样写,使东风带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新颖别致,饶有诗意。
B.颔联描写春天早晨山村晴景。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太阳等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絮帽”与“铜钲”分别比喻“晴云”与“初日”。
C.本诗第三、四两句写近景,第五、六两句写远景。意境优美,诗意盎然,散发着浓郁的山野气息,仿佛一组极为美丽的山水画卷,十分真切动人。
D.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农人及其生活的反映。雨过天晴,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给春耕的人们准备食物。
1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颈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