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10-11 4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胡适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锺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拜遇黄石公等就颇具艺术想象的意味。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共同体。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出所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

(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就能把握历史背后的思想,但不能把“想象”当作“证据”。
B.“索隐派”学者借助离奇的想象,凭借只言片语找出隐藏的人和事,来否定真实历史。
C.李大钊认为历史和现实相互关联,研究历史可以洞察现实,横观现实有助于研究历史。
D.艺术想象有时会臆造人物、虚构境地,历史想象跟艺术想象在某种程度上有相通之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述观点,后文重点论述了历史想象和艺术想象的异同。
B.文章第三段借用胡适的“祖孙的方法”,意在阐述历史研究离不开想象的观点。
C.第四段列举《史记》中刘邦之母大泽遇蛇等例,阐述了历史想象有时也具有艺术想象的意味。
D.文章多处引用中西方理论及名言,结合典型事例加以分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历史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经历无直接关系时,研究者可借助历史想象力开展工作。
B.虽然我们不可能认识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但通过想象,我们也可把握其整体特点。
C.历史想象是为寻求真相,艺术家是为想象而想象,因此艺术想象的价值不及历史想象。
D.真正理解古人的学说并评价其是非得失,需借助建立在实证之上的合理的历史想象。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照亮大山女孩的梦想

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张桂梅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忠诚——“我是个党员”

在华坪县档案馆五楼,工作人员打开了编号从231到238的档案柜,里面摆满了张桂梅的各种荣誉等,共有200多件。

张桂梅1957年6月生,从小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上学了是班上的文艺骨干,初中时在学校主演过歌剧《江姐》。革命先辈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她。记者采访时,张桂梅随口便能唱出一段:“看长江战歌掀起千层浪,望山城红灯闪闪雾茫茫……”

18岁时,张桂梅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开始在林业企业做行政,后因林业子弟学校缺老师,她转岗从事教学,还带出了不错的毕业班。再后来,张桂梅考取师范学校,毕业后和丈夫到大理教书。丈夫不幸因病去世后,1996年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调到条件相对较差的丽江华坪中心中学教书,后又调到刚组建的民族中学任教。

1997年,张桂梅查出患有重病,校园里几百米的路得一步步挪,时常疼得汗如雨下。同事们半夜送她去医院,熬好中药送到她宿舍;县妇代会上,代表们现场给她捐款;县长说,“我们再穷也要治好你的病”。谈及这么多年的坚持,张桂梅说:“我的初心就是报恩,要回报这片热土。”

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建校10多年来,张桂梅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家访超过1600户,行程11万多公里,走到了许多大山里“汽车轮子到不了的地方”。她无数次掏出自己的工资扶危济困,甚至协调给乡亲们引水修路。张桂梅曾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教育事业;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我是个党员,党员为群众办事,没什么该不该管的!”

初到华坪,张桂梅遭遇人生最低谷;创办女子高中,她历尽万难,也曾一度想放弃。同记者聊开了,张桂梅说:“自己能挺过来,一是最困难的时候拿自己和革命先辈比比,觉得也没那么难;二是做事不能心里老有个我,你忘了自己忘了病痛,事情更容易办成;三是咬牙坚持,熬过今天,或许明天就有希望了。”

忘我——“她是把自个儿都舍出去了”

“她身上那么多病,学生上课时,躺着多休息休息不好吗?”说起张桂梅,相识多年的王秀丽既心疼又钦佩。

“那怎么可能!”对于“多休息”这个提议,张桂梅不仅表示“万万不能”,还反问:“你休息了,没人拿喇叭喊了,校长不陪她们读书了,女高还是女高吗?”

2001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开办,捐助方希望张桂梅来兼任院长。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54名孩子的妈妈。那一年,赵建英来福利院工作,如今已满20年,她见证了院里经费最紧张时张老师带着孩子们到街上卖玩具贴补经费,也见证了一拨拨孩子长大成人。20年间,福利院先后收养了172名孩子。赵建英感慨:“张老师对孩子们,真好。”2008年记者到此采访曾巧遇张桂梅的姐姐,说到干起工作来不管不顾的妹妹,姐姐说:“她是把自个儿都舍出去了。”

传承——让学生“脚下有路、眼前有光”

早晨,华坪女子高中的学生5点半起床,5分钟洗漱完毕,跑步上下楼梯;课间出操,她们一分钟就站好队;下课铃声响起,跑到食堂排队、打饭并把饭吃完,她们要在10分钟内完成……也许有人会问,管理是否严格了些?王秀丽从2008年起,就跟张桂梅到女高学生家中家访,她说:“当你看到一个家徒四壁的母亲,把女儿的奖状一张张铺在地上,那种自豪可以点亮整个昏暗的房间,你就能理解张老师。”

十几年来,华坪女高探索形成了“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特色教学模式,用红色基因树人铸魂。张桂梅相信:只要有党组织和党员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对红色教育,张桂梅想得很深:高中阶段,学生思想敏锐、可塑性强,正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红色基因的传承,并不只是知识讲授,涉及学生的心灵塑造,能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

“七一勋章”“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时代楷模”……对于荣誉,张桂梅很淡然,她说:“我就是个山村女教师,还是个老党员,事情不是我一个人做的。”

这名老党员身上的光和热,就像“峡谷里的灯盏”。她把自己活成了一盏明灯,照亮大山女孩的梦想,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选自徐元锋《人民日报》,2021年07月17日,第04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桂梅从小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深受革命先辈精神的影响。初中时在学校主演过歌剧《江姐》。
B.张桂梅18岁时考取师范学校,毕业后和丈夫到大理教书,从此走上了教育教学的工作岗位。
C.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之后的10多年里,张桂梅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家访超过1600户,行程11万多公里。
D.张桂梅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那年成了54名孩子的妈妈。20年间,福利院先后收养了172名孩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桂梅患重病后,身体备受折磨,得到了同事的关心和帮助,得到了妇代会代表们的捐款,得到了组织的关心。
B.张桂梅虽然身体有病,但仍然拖着病体忘我工作,无数次掏出自己的工资扶危济困,甚至协调给乡亲们引水修路。
C.华坪女高严格按照张桂梅制定的以“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教学模式育人,用红色基因树人铸魂的要求办学。
D.张桂梅认为,高中阶段学生思想敏锐、可塑性强,正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要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
6.作者认为“她把自己活成了一盏明灯,照亮大山女孩的梦想,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请联系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和分析张桂梅是怎样把自己“活成一盏明灯”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行而供翼,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 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


[注]①供:通“恭”。冀:当作“翼”,恭敬之意。②渍淖:陷于烂泥。③击戾:抵触。④“坚白”“同异”“有厚无厚”:都是当时名家学派的辩题。⑤倚魁:怪诞骇俗之行。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身不可以相            及:到达
B.亦有所止之与                 意:意思
C.然而君子不                   辩:辩论,辩驳
D.彼人之才性之相          县:同“悬”,悬殊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C.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D.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读书人行走时小心谨慎不是因为怕陷在烂泥里,与别人对视先低下头也不是因为惧怕对方。
B.荀子认为“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的辩说并不明了,所以君子不去争论;倚魁之行并不难做,然而君子不去做。
C.荀子认为,人们之间的资质即使相差悬殊,也可以通过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努力而得到弥补。
D.荀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总是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做,那么他的成就是不可能超过常人很远的。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2)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11.本文与《劝学》都举了“骏马”“驽马”的例子来论证,请指出二者在论证目的和方法上的不同。
2021-10-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矣,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史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鹰鹿攸伏,鹰鹿灌濯,白鸟鹤鹤。主在灵沼,于轫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三)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①春秋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所分。这里梁惠王称“晋国”是按旧称,实指魏国。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B.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C.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D.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墨翟。
B.叟,指老的男人,《愚公移山》中有“河曲智叟亡以应”,也用作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C.千乘,一车一马为一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D.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因饥饿而死。
C.虽然文王用了百姓的力量来兴建高台池沼,可百姓却非常高兴。孟子讲这个故事,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
D.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因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所以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2021-10-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即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处奢华别墅,后荒。②王孙:借指作者的朋友。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景物描写着重突出一个“乱”字,园中春色因无主而乱,落花因烟雨飘零而乱,前路因芳草而乱。
B.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寄寓深意,柔美的物象中寄寓作者的情感。
C.下阕,在友人远去时,作者描绘了日暮长亭、荒草凄凉的情景,借友人远离表达自身的凄凉失落情感。
D.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哀伤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整首词的语言清新柔美,属婉约一派。
17.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林春草绝调”,词中借咏存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