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淮安市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10-14 38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文如其人”命题,往往具有“实然”“应然”双重意义,既在于儒家思想及文人普遍观念对“文”之反映、认识功能的信赖,也在于儒道两家共同标举的“贵真”理想。

在中国古代“文如其人”说的支持者中,在“实然”认定外,还赋予该命题“应然”意义者,比比皆是。(叶燮所说的“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如此,“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心声心画,吾辈正赖有此留天地间互相参验者”亦如此。在这里,笔者更为关心的是,上述“实然”“应然”的判断是如何产生的?回答此问题,我们需要对两者的思想基础分别进行追寻。

尽管在具体表达时,“文如其人”命题往往也包含对“文”的审美形态的描述,但它主要的阐释目的,终归在于肯定“文”承载创作者人品、思想情感或个性气质等信息的有效性。而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中,恰有一种与此息息相关,那就是承认并重视“文”尤其是自作之文的反映、认识功能。儒家诗学经典文献中的相关表述,可谓该观念的典型体现。《诗大序》中的“论者,志之所之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至少是在认定,诗能够反映创作者的思想情感。除此之外,孟子的被众多后学奉为圭臬的认识方法——“以意逆志”,实际上也包含着上述事实判断。孟子认为,解读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要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一观点无疑有对正确发挥解读者主观能动性的肯定与期待:此外,还有一点比较隐蔽,那就是对语言文字反映、认识功能的认可。因为在对该方法的表述中,孟子否定的仅仅是认知主体不恰当的理解方式,而绝不是作品承载“志”的真实性——“以意逆志”成立的前提之一,正是“志在文中”;若非如此,即使解读者“知人”能力再强,也是无处应用的。当然,除了上述儒家经典文献,在古人其他常见表达中,诗文的这类功能也一再被确认。众所周知,所词“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是被古人多次重复的心愿,这其中潜藏的,是对作品能够承载作者情态个性的肯定。而《汉书·司马迁传》所载《报任安书》中的“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则不单关注着“文”对德性或声名的传播,还表达出对“文”之展示自我情感、个性的信赖。在这类观念中,具备上述功能的“文”已不仅是一种认知工具,更是异代之人有所感而相通的桥梁、是创作者精神永存的保证。显而易见,将“文”等同于反映认识创作者个人信息的可靠媒介,乃是被经典著作及文人反复确认的真理性认识。既然如此“文如其人”命题能够得到长久的拥护,绝非偶然。

除“客观事实认定”一端外,在“人”与“文”的“应然”层面,“文如其人”命题同样存在深厚的思想基础。在这个层面,“文如其人”表达的是“贵真”的一种理念,即文、人一致是理应追求的境界,而“真”正是古代文论一以贯之的价值尺度。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文艺观中的“真”,一方面要求作家真诚地表达真实的思想情感,一方面要求作品具备完满呈现作者真情实感的水平。如果说后者是对作品客观效果的考虑,其实现程度尚不完圣取决于作者的主观愿望;那么前者就是对创作者主观动机的要求,即要求作家无论创作水准怎样,至少理应保证内容的真实、表达态度的真诚。这两点原则上人人皆可实现,若不能做到,为人为文就均不足真。就文论史事实来看,《易传·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礼记·表记》中的“情欲信辞欲巧”,就已包含了对“真”原则的自觉确认。而后世即便是格外重视形式风格的文人,也是绝不背弃该原则的。不难看出,当“真”成为古代文人立身、为文的普遍追求时,在他们心中,同样标举该理想的“文如其人”也就必具有“应然”意义了。

综上所述,即便存在“言不尽意”说这类对立观念,“文如其人”命题仍具备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徐楠《“文如其人”命题探微》)

材料二:

中国古代诗学以“文如其人”说作为风格论的核心命题。这一命题既从先秦时期孟子开创的“知人论世……知言养气”的批评传统导出,也在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之风中得到支撑,最终发展为“以气论文”的风格学说,形成了以诗观人、以人论诗的批评传统。

西方的“风格即人”说出现较晚,是在超越了以修辞特点论风格之后,才真正关注艺术家的气质个性与其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内在联系的。歌德曾指出:“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

耐人寻味的是,“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这两个十分相近的风格论命题产生两个各自独立发展的文化系统和原创性诗学体系,又在比较视域中成为中西诗学风格论汇通性的鲜明表征。两个命题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运用不同的围证和表达方式,却共同揭示着文学风格的内在特性,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共同的文学规律”,当然,这两个命题只是相近而非相同。钱锺书曾经做过辨析,认为文如其人“乃读者由文以知人”,而风格即人“乃作者取读已以成文”这种内在差异的存在恰恰显示出其间互识和互补的可能性,也体现着不同民族诗学并非趋同的独特性。

(摘编自"中国作家网”《文学风格论与当下文学实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文如其人”的论说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但综合来看应质疑其合理性即“文未必如其人”。
B.材料一将“文如其人”的要义,作品能够反映作家的人品、思想情感或个性气质等表述均纳入了考察范围。
C.先秦时期的“知人论世”说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魏晋时期人物品藻之风的养分,最终形成了成熟的“文如其人”说。
D.西方的“风格即人”说比修辞特点论风格更加客观,真正关注作家的气质个性与其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如其人”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重要命题,通过思考其特质,我们能够获得文学研究方法上的启示。
B.沈德潜说:“读太白诗,如见其脱展千乘:读少陵诗,如见其忧国伤时。”这种看法与叶燮的判断意旨相合。
C.“以意逆志“志在文中“等学说,为“文如其人”命题能够得到学界长久的拥护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
D.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系统和诗学体系带来的“文如其人”说和“风格即人”说的互识和互补,造成了两种学说的差异。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文如其人”观点的一项是(     
A.从《汉书》“诗可以观风俗知薄厚”可知,通过诗可以认识创作者的情感、心理,进而合理推断民风与政治状况。
B.《文心雕龙》中“为情造文”“为文造情”两句,对“文”与“人”的关系进行高度概括,这一见解堪称深刻。
C.刘勰论汉末建安之诗文风格为“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也”。
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反映出李白诗意的生活,而他多愁善感的情怀渗透在作品中,透露出浪漫的气息。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尚书·尧典》说“诗言志”,《礼记·表记》说“情欲信”。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沈从文

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与北生倚在栏杆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忽然,望到一只从城里不知谁处飘来的脱线风筝,在头上高空里斜斜的溜过去,眼看那线脚曳在屋瓦上。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一块碧绿的大坪,上面还绣有各样颜色的花朵。大坪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着远处。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他们要去的地方被围困了,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他们不能前行但又不能再回去,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大哥也是个军官。

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到此一月来各处还无回信,路费剩下来的已有限得很,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想着母亲的病和一直没有消息的爸爸,岳珉的眼神落在了外面的河上。河中有一只渡船,懒懒的搁在滩上。常常半天还不见一个人过渡。守渡船的人,这时正躺在大坪中大石块上睡觉。那船在太阳下,灰白憔悴,也如十分无聊十分倦怠的样子,浮在水面上,慢慢的在微风里滑动。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庞庞的声音。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

过一会,从小庵堂里,出来了一个小尼姑,手上提了一个篮子,扬长越过大坪走到河边,便停在渡船上面,蹲在一块石头上,慢慢的卷起衣袖,各处望了一会,又望了一阵天上的风筝,才从容不迫的地从提篮里取出一大束青菜,在流水里乱摇乱摆。因此一来,河水便发亮的滑动不止。

小尼姑把菜洗好了,又用一段木杵,捣一块布或是件衣裳,捣了几下,又把它放在水中去拖摆几下,于是再提起来用力捣着。木杵声音印在城墙上,回声也一下一下的响着。这尼姑大约觉得这回声很有趣,也愉快地回去了。

小尼姑走后,女孩岳珉望到河中水面上,有几片菜叶浮着,傍到渡船缓缓的动着,心里就想起刚才那小尼姑十分快乐的样子,想起河里的水,远处的花,天上的云,以及屋里母亲的病,这女孩子,不知不觉又有点寂寞起来了。

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母亲像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岳珉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同那个小小的鼻子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

“你咳嗽不是好一点吗?”

“好了好了,不要紧的,人不吃亏。早上吃鱼,喉头稍稍有点火,不要紧的。”

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病人忙说:“珉珉你站着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象竹子罢,妈妈。我担心得很,人太高了,要笑人的!”

静了一会。母亲记起什么了。

“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

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爸爸会不会有信来。”

“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

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的病怎么办?”

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

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

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只见大姐坐在床边,想检查那小痰盂,母亲先是不允许,用手拦阻,后来大姐仍然见到了,只是摇头。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过一阵,听到翠云丫头在晒楼上说话:“看呀,看呀,快来看呀,一个一块瓦的大风筝跑了,快来,快来,就在头上,我们捉它!”

女孩岳珉抬起了头,果然从天井里也可以望到一个高高的风筝,如同一个吃醉了酒的巡警神气,偏偏斜斜的滑过去,隐隐约约还看到一截白线,很长的在空中摇摆。也不是为看风筝,等到翠云下晒楼以后,她上了晒楼,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地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

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一九三二年三月作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楼上”与“楼下”两个不同的世界。“楼上”的世界,自由,灵动,充满生机,有生命感;“楼下”的世界,单调,沉重,充满苦难,给人压抑感。
B.小说对小尼姑望风筝、洗青菜、捣衣裳的描写,意在表现河上环境的安静、小尼姑的天真和快乐,女孩岳珉也受到这种景象的感染,心绪逐渐趋于平静。
C.在焦急地等待父亲和哥哥的音讯时,女孩岳珉与她的母亲只能故意编造乐观的梦境,编造这样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的目的主要是安慰对方。
D.“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女孩就勉强笑着”,体现岳珉为了安慰母亲而强装快乐;“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地微微地笑着”,体现岳珉面对死亡阴影的无奈。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以女孩岳珉的视角来观察和感知,女孩岳珉的情绪微妙复杂:寂寥中有强烈的渴求,快乐中有现实的隐痛。
B.“爸爸坟上”暗示了父亲已经不在人世,最后一段运用比喻的手法揭示了结局:女孩岳珉等不到父亲的消息。
C.小说结尾通过父亲的死与岳珉急切的期待的强烈对比,表明女孩岳珉的等待是徒劳的,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D.小说的情节发生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围绕对话展开,人物矛盾冲突激烈,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读来心潮澎湃。
8.文中多处写到“风筝”这个意象,请说明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9.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以“静”为题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鹿卿,字德夫,隆兴丰城人。博通经史,调南安军学教授。先是周敦颐、程颢与其弟颐皆讲学是邦,鹿卿申其教,由是理义之学复明。辟福建安抚司干办公事。会汀、邵寇作,鹿卿赞画备御,动中机会。避寇者入城,多方振济,全活甚众。会都城火,鹿卿应诏上封事,言积阴之极,其征为火,指言惑嬖宠、溺燕私、用小人三事尤切。以母丧去。诏服阕赴枢密禀议。故相子以集英殿修撰食祠禄,又帮司农少卿米麦,鹿卿曰:“奈何为一人坏成法。”持不可。迁国子监主簿。入对,陈六事,曰:“洗凡陋以起事功,昭劝惩以收主柄,清班著以储实才,重藩辅以蔽都邑,用闽、越舟师以防海,合东南全力以守江。”上皆嘉纳。改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赞画二府通而守法会正字王迈以言事黜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知建昌军,未上,而崇教与铁城之民修怨交兵,鹿卿驰书谕之,敛手听命。既至,则宽赋敛,汰赃滥,恤寡弱,训戍兵,择兵官,治行大孚,田里歌诵。督府横取秋苗斛面,建昌为米五千斛。鹿卿争之曰:“守可去,米不可得。”民恐失鹿卿,请输之以共命。鹿卿曰:“民为守计则善矣。守独不为民计乎?”卒争以免。召赴行在,将行,盗发南丰,捕斩渠首二十人,余不问。鹿卿又言当时并相之敝。宰相以甘言诱鹿卿,退语人曰:“是牢笼也,吾不能为宰相私人。”岁大饥,人相食,遂出本司积米三千余石减半贾以粜,及减抵当库息,出缗钱万有七千以予贫民,所活数百人。迁礼部侍郎。累疏告老,授宝章阁待制、知宁国府,而引年之疏五上,不允,提举鸿禧观,遂致仕,进华文阁待制。卒,遗表闻,赠四官。

(节选自《宋史徐鹿卿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赞画二府/通而守法/会正字王迈以言事黜/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太学诸生作四贤诗/
B.改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赞画二府/通而守法/会正字王迈以言事黜/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太学诸生作四贤诗/
C.改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赞画二府/通而守法/会正字王迈以言事黜/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太学/诸生作四贤诗/
D.改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赞画二府/通而守法/会正字王迈以言事黜/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太学/诸生作四贤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嬖宠,受宠爱,宠爱。此处特指受君王宠爱的妃嫔。
B.服阙,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官员父母去世须守孝三年方可补缺复官。
C.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徐鹿卿是其中的主管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鹿卿重视教化,恢复理学。他任南安军学教授期间,阐明周敦颐、程颢和程颐的教义,使儒家经义之学在当地得以重新兴盛。
B.徐鹿卿正直敢言,为官守节。他指陈京城起火是因为皇上被宠爱的妃嫔迷惑、沉溺于私宴和任用小人;拒绝宰相的好言诱骗,不愿成为宰相的家臣。
C.徐鹿卿秉公办事,一心为国。他不赞成让以前的宰相之子一人破坏原先的法令制度;力主清除朝中陋习,昭明奖惩,储备人才,巩固海防。
D.徐鹿卿据理力争,体恤百姓。督府要征收额外的秋苗税,他不惜辞去太守官职表示反对:发生饥荒时拿出官府库存粮食的一半低价出售给百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翻译成 现代汉语。
(1)会汀、邵寇作,鹿卿赞画备御,动中机会。
(2)召赴行在,将行,盗发南丰,捕斩渠首二十人,余不问。
14.在建昌军任上,徐鹿卿因哪些方面的政绩得到百姓的歌颂?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鸡

许浑

珍禽暂不扃①,飞舞跃前庭。

翠网摧金距②,雕笼减绣翎。

月圆疑望镜,花暖似依屏③。

何必旧巢去,山山芳草青。


【注】①扃:jiōng从外面关门的门闩。②金距:装在斗鸡距上的金属假距。③依屏:屏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暂不扃”即暂时不被禁锢,既引出了下句的“跃前庭”,又呼应了尾联中的“何必旧巢去”。
B.“翠网”“雕笼”写出珍禽被囚的场所之华丽,与珍禽失去自由的悲惨境遇形成对比。
C.“月圆”“花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界环境的幽静美丽,暗含了诗人的归隐之情。
D.诗歌表面上写山鸡,实际上是以物喻人,借“山鸡”来表达诗人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16.从诗歌中可以体会到山鸡情绪的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山鸡的情绪变化及相应的原因。
2021-10-12更新 | 29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一文中,表达蟹虽然有着优越的客观条件生活却受到限制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和双关表达厌恶官场,感叹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3)《离骚》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021-10-1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自此开始。

遵义会议的决议传达到各连队时,天空正下着蒙蒙细雨,将士们都激动得难以自抑,泪水与雨水交融。遵义会议纪念馆内的展陈史料     了这一刻。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①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处处都留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烙印。三大改造、改革开放、脱贫攻坚(……)②   着磅礴厚重的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的历史经验。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务求必胜,在遵义会议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探索真理的路愈走愈宽。走进遵义会议会址,登上娄山关,渡过赤水河,耳边不时传来        的“赤水河,清又清,我打草鞋送红军。军民情谊似赤水,千秋万代流不尽”的歌谣。被英雄的鲜血浸润的热土,今天被国家和民族奋斗发展的热潮深深浸染。遵义会址后门(:)③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商铺生机勃勃。红色的遵义(,)④如今也是绿色的遵义、时尚的遵义、花繁叶茂的遵义。

一个        的遵义正向我们走来。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记录 见证 代代相传 多彩多姿B.铭记 亲历 代代相传 五彩缤纷
C.记录 亲历 经久不衰 多彩多姿D.铭记 见证 经久不衰 五彩缤纷
19.下列对文中括号中的标点符号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的句末句号放到后引号里面是正确的。
B.②处的省略号标示列举没有穷尽,余下内容省略。
C.③处的冒号使用错误,应该用破折号,标示解释说明。
D.④处的逗号正确,表示突出主语。后文是赋予“红色的遵义”以新的内涵,不能改为顿号。
2021-10-12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文曲星是一名高三学生,下面是他向杂志社投稿时所写邮件的主体内容,请指出其用语不得体的五个地方,并进行修改。

小编,你好!看到贵杂志社正在征稿,我就怀着雀跃的心情寄来鄙人的作品《少年心事当拿云》。我极其热爱写作,进入高中以来多次参加写作比赛,很荣幸取得了一些成绩,甚至得到了一些著名作家的鼓励。因此,我立志做一位作家。我的作品如果能够被笑纳,将是对我创作的极大鼓励,盼复!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早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就地过年的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从贴对联、贴门神、布置鲜花,到为包饺子、煮火锅做准备,再到录制“云拜年”视频…… ① ,人们反而更在乎过年的流程。

以往,  ②  多是“放假几天睡几天”“喝酒、打牌”等老一套内容。2021年春节,从亲手制作美味佳肴,到抓拍市区城郊公园的美丽景色,从参观博物馆欣赏文物,到在健身房大汗淋满,朋友圈里展现的过年方式更加丰富多样。

往年过年是这样的:饭桌上摆着一桌美味佳肴,家里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聚在一起,却拿着手机各玩各的。科技让人与人的沟通方便了,却  ③  。然而2021年春节,人们虽然因就地过年而天各一方,却时常保持视频连线,感情反而更亲密了。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请根据上面各段内容,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2021年春节的特点。每句不超过12个字。
2021-10-1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经过1028天的抗争,终于赢得胜利,近日,“无罪”回国,为中国赢得了荣誉,成为当代中国的“巾帼英雄”。

什么是英雄?有人说,英雄就是用生命换取供别人享受的美好生活的牺牲者,比如战争年代为国捐躯的义士、建设时期为国家事业耗尽心血为国争光的英模。有人说,英雄就是在最关键时刻出现在最该出现的地方的人,比如抗击疫情时的医务人员、与火山舍命拼搏的消防战士。有人说,英雄就是纵然默默无闻也要坚守一生的普通劳动者,比如每天黎明黄昏出现在大街小巷的清洁工人、一年四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农民……


如今,中国正处在和平建设时期,你崇尚什么样的英雄?他们身上体现出怎样的英雄精神?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10-20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沈从文(1902-1988)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脱脱等  《宋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85一般词语  标点符号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0.65得体  谦敬误用  特定场合用语语言表达
21-220.65情境补写  概括要点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价值理念  材料作文  时代榜样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