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云南 高三 一模 2021-10-19 22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挖掘,新发现的6个坑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公众纷纷关注三星堆遗址,彰显了三星堆的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强化的是文化自信的力量。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其文明必定是持久、厚重、包容的,其自身主体性一定是鲜明、强烈、稳固的,三星堆遗址正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如上特质。

三星堆遗址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悠久绵延的中华文明如同一棵历史沃土培育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从枝叶可以追溯到根脉。三星堆遗址便与古蜀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东及三峡一带的两支青铜文化,其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又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文化圈。自夏时期起,这个文化圈内开始渗入一些二里头文化的因素,而至商时期,又大量接受了二里头和殷墟文化的影响。这就是早期的蜀文化和早期的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

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认为:“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以此论断反观三星堆遗址,其文明特征极为显著。从陶器上看,三星堆早期的陶委与二里头早期的陶盉,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几无区别;从青铜器上看,三星堆的铜尊、铜罍明显受到了殷商青铜礼器的影响,可知在与彼时中原文化的交流融汇中,古蜀文明得到了较大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其三、四期出土的诸多带有强烈信仰色彩的特征性器物,说明三星堆古城曾是雄极一时的蜀地共主——鱼凫王朝的都城。这恰可与《蜀王本纪》中“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之记载相印证。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神像、礼器和祭品,说明了古蜀文明的神权国家发展到了一个高峰,通过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灿烂文明。

三星堆文明呈现出中华文明的交流广度。三星堆遗址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依据已发现的诸如金杖、青铜雕像、海贝等文物,我们可以大致判断早在那时,古蜀国先人已与印度、中亚乃至两河流域的文明有所接触。

由此设想,三星堆文明与西北方向的“陆上丝绸之路”很早就有着固定交通路线,南面可通过滇、缅、印之间的古道直接通往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沿海各地,甚至穿越历来被视为“人类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因此青铜时代的巴蜀与外部世界,绝不是一个彼此封闭的空间,这种开放性与包容性,给三星堆文明提供了走向世界的强力支撑。

考古工作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它关乎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历史脉络的探寻,对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理解,对中华文明世界贡献的把握,更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历史主体性、民族凝聚力的认知与塑造。80多年来,几代中国考古学人筚路蓝缕、接续探求,终于让三星堆遗址绽放出绚烂的文明光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32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遗址绽放光辉,它的魅力和内涵印证了中华文明有持久、厚重、包容等特点。
B.受二里头文化和殷墟文化的影响,早期蜀文化和巴文化的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
C.研究三星堆遗址不同时期的陶器和青铜器,能推测古蜀文明与中原文化交流的情况。
D.青铜时代的巴蜀并非一个封闭的空间,他们很可能与亚洲及两河流域的文明有接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并列结构,从三方面论述三星堆遗址对中华文明的价值和意义。
B.文章引用历史文献和名家观点,既符合考古工作的原则,也使论证充分。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法,论述了三星堆文明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的观点。
D.文章末段收束全文,从宏观角度强调考古工作具有重大的社会政治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蜀文明自夏代起就和中原文明有交流,这种交流对双方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B.三、四期出土的古城器物带有强烈信仰色彩,这都是神权影响古蜀文明发展的烙印。
C.中华文明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所以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具有西方文明的特质。
D.正是深知考古工作是一项具有多重意义的伟大事业,中国考古学人们为之殚精竭虑。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已有5款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使用。这5款疫苗分为三类:一是灭活疫苗,包括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生产的3款灭活疫苗;二是腺病毒载体疫苗,为天津康希诺公司生产的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重组蛋白疫苗,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其中灭活疫苗是目前国内进行紧急接种的疫苗,全程共需接种2针,腺病毒载体疫苗是目前我国唯一可采用单针接种程序的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则需接种2-3针。

安全有效始终是各国在疫苗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标准。尽管不同国家的试验标准存在差异,但中国新冠疫苗各项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均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上市标准,可以在大范围人群中形成有效保护。同时,中国新冠疫苗便于储存和运输,有助于实现广泛接种,受到国际社会青睐。

近一段时间,中国也以不同方式同各国进行新冠疫苗合作,提升其疫苗生产能力。如今,中国企业已与十多个国家的伙伴开展了疫苗联合研发,形式包括开展临床试验、合作生产等。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密集出访中东六国,传来好消息——中国和阿联酋两国企业合作推出全新的新冠疫苗工厂,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生产新冠疫苗,疫苗工厂拥有3条灌装线和5条自动包装线,疫苗年生产量将达到2亿剂。

(摘编自《中国疫苗分配“说到做到”》人民网2021年4月5日)

材料二:

截至2021年1月6日主要国家新冠疫苗接种人数及占比

2021年全球新冠疫苗主要生产公司新冠疫苗产量估计

(摘编自智研咨询网,2021年1月7日)

材料三:

国家卫健委官网2021年3月29日发布第一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标志着中国新冠疫苗全民接种正式大规模展开,意味着中国将接种10亿多人、超过20亿剂次。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疫苗免疫计划。截至31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1982.1万剂次。

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流行的情况下,接种的人越多,建立的免疫屏障就越牢固;接种得越快,也就越早形成免疫屏障。中国有序推动符合条件的人群实现“应接尽接”,将有效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传播和扩散,减轻疫情带来的冲发和影响。从“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到全力推动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无不生动诠释着中国“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摘编自《中国疫苗接种开始发力!》《环球时报》2021年3月31日)

材料四:

据中国外交部最新消息,中国正在向80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提供新冠疫苗援助,已有6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中国新冠疫苗。中国新冠疫苗在全球的供应突破1亿剂次,跨海越洋的中国疫苗就是中国兑现“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承诺的力证。

“中国疫苗有望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生命线’”,美国《纽约时报》评论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美国《华盛顿邮报》指出,“从北非到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都开始青睐中国疫苗”。当前,疫情仍在肆虐,世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富裕国家订购的疫苗数量是其人口的2-3倍,而贫困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无力或者没有渠道获得西方的疫苗。当这些发展中国家被西方排挤出疫苗供应圈后,中国疫苗为他们战胜疫情提供了选择。比如秘鲁,在订购了中国疫苗后,就能在6月份为其约一半人口接种疫苗。

“中国疫苗挽救了非洲人民的生命。”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说,“对于众多缺乏疫苗研发生产能力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疫苗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当地焦灼的抗疫‘战场’带去希望的甘霖。”

中国疫苗犹如“隧道尽头的光芒”。相比一些国家“独善其身”,中国选择“兼济天下”,彰显了中国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决心和诚意,发挥了中国在全球抗疫事业中的关键作用。

(摘编自《外媒:中国疫苗有望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生命线”》《人民日报海外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全有效是疫苗研发过程中的重要标准,中国有5款新冠疫苗获批使用,这些疫苗的安全性均领先世界水平。
B.根据材料二中的主要国家新冠疫苗接种人数及占比情况,我们能够了解到抗击新冠疫情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
C.我国“应接尽接”工作的有序推进,将会有效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与扩散,并缓解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D.中国积极向国际提供新冠疫苗援助,疫苗供应已经突破了1亿剂次,中国疫苗有望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生命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通力合作,是提升疫苗生产能力的有效方式,中国正积极与大多数国家开展新冠疫苗联合研发。
B.新冠疫苗产量有贫富差距,中国不及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集团公司共同研发的疫苗预计产量的二分之一。
C.抗击新冠疫情,中国始终坚持着“人民至上”的理念,以最大的诚意和决心去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D.中国只有坚持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才能在全球抗疫的事业中发挥出关键的作用。
6.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国选择‘兼济天下’”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1-10-17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打铁的父亲

徐迅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去打铁……”在父亲去世后的日子里,这首儿歌总会在我耳畔响起。我仿佛看见一棵桃花怒放的树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边相互拍着巴掌,一边大声念着儿歌。父亲静静地站在他们的身后,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奇怪的是在父亲生前,我却很少有这种感觉。

铁匠行里有句话叫“小锤带路,大锤定性”。父亲一生就是挥舞小铁锤的。打铁时,小铁锤在父亲手中起起落落,他指向哪里,抡着大锤的徒弟就打到哪里。他象征性地轻敲一下,徒弟也会轻敲一下;他在铁砧上当的一声空敲,徒弟立即心领神会,抡圆大锤就重重地砸下来。若遇上锻造一块很大的铁器,父亲还得再带一人上阵,那人叫作“甩大锤”的。那大锤看似腾在空中,然后又稳又狠地砸在铁块上。一时间,沧桑而暗沉的铁匠铺里火星四溅,恍若电闪雷鸣。“叮叮当当”的锤声,时而密集如暴风骤雨,让人如处惊涛骇浪之中;时而舒缓如流泉叮当,让人为之神驰。师徒三人浑然一体的动作又像是一个舞蹈,一张一弛,一松一紧,大开大合,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样的情景若是出现在暖阳当空的午后,对有幸看到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父亲希望我跟他学打铁的时候,我在他的铁匠铺里拉过风箱。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很少亲自去拉风箱,也许怕我累着,或是给我做示范,他经常放下小锤,去拉风箱,脚尖微微翘起,左腿后退一步,当风箱把手拉到尽头,他再慢慢向前推动,右腿又随着风箱的节奏,自然前倾。在拉推之间,身子俯仰进退,舒缓自如。火焰也随之“呼呼”地回应着,明暗之间,炉灶里的铁块被烧得通红透彻,父亲脸上一片慈祥。

我不知道逝者究竟有没有灵魂存在,但我的灵魂里分明住着父亲。时间愈久,愈是一个巨大的存在。我从小目睹他打铁的姿态,他艰辛的劳动,他开怀的笑容,他人生的不顺,他对儿女们的担忧……尤其是我跟他学过打铁,尽管没有学成,却近距离地看到他打铁的姿态。我曾不止一次地发现,每当一个铁块在火中烧得红彤彤时,他的眼睛就会突然射出一道亮光,那亮光锋利如刀,明亮如火,仿佛能射进铁块里,看清铁与火的内部变化。其实,锻打铁器的每道工艺都很复杂,不仅有着手艺人的劲道,还有着手艺人的智慧。比如打一把镰刀,也需要经过选料、生火、烧煅、定型、搭钢、淬火、回火、磨铲、抛光等环节,炉火的燃烧,大小铁锤的反复锻打,一块铁料才宛如凤凰涅架,脱胎换骨,变成一把崭新瓦蓝的镰刀。

多年后我更加清醒地明白,那些生寒的铁,一旦有了人的体温,有了人的血性,也就有了血脉。淬火后的铁已不再是物质的铁,而是一件有着生命的铁器,父亲锻造的铁器是别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却是他生命的全部。那些在家乡至今流传的铁器甚至就有他的灵魂,有了一定的神性。

父亲是带着他一生的手艺与他的神性走的。

家乡有句谚语—“铁匠没样,边打边像”,是说铁匠有着非常高超的想象力,无论是方圆,还是长扁尖的形状,铁匠总能将铁块打成大家需要的形状。但作为铁匠的儿子,我却没有做成一件像样的事,甚至连一首像样的诗也写不出来。我自愧没有父亲那样的想象力。这样延伸开来,我感觉我其实也没有理解父亲,甚至没有走进父亲沧桑的心灵世界。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去打铁……”我还想回到开头的那首儿歌上来。父亲的肉身消失了,永远也不会回家打铁了,似乎这首儿歌对我来说终归于虚空。但我确实喜欢这首儿歌,喜欢它那有些浪漫的东西,让我把桃花、铁砧和打铁的人莫名地联想到一起。只是到了某一天,一位朋友郑重地告诉我,这首《打铁歌》另有玄机。他说,这儿歌里的张,是指明朝的张献忠;李,是指李自成。民间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张献忠幼年学过打铁,他要造反时,姐姐劝他说:“你造起反来,我们还能活吗?”张献忠说:“姐姐不用急,唱这首《打铁歌》可免难。”于是这首歌便传散开来。我听了,竟一下愣怔住了:年岁渐长,我对父亲的理解,竟像我对这首儿歌的了解一样,总有意想不到的地方。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题目统摄全文,本文主要篇幅在描写父亲打铁的动作和神态,而这些细致的描写亦是为了凸显父亲的形象。
B.描写师徒三人配合打铁的动作,文章接连运用比喻的修辞来写锤声,调动视觉与听觉,劳动场面写得极为生动。
C.文中说“我的灵魂里分明住着父亲”,寄托了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也说明父亲对他的整个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跟父亲学打铁而无果;父亲去世后,也没有做成一件像样的事情;文章以我的庸碌无成来反衬父亲的技艺精湛。
8.文章写打铁的父亲,为什么在开篇结尾都写了《打铁歌》?请谈谈你的看法。
9.文章写父亲打铁的过程富有美感,请简要概括其内涵。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得象,字希言,世居泉州。长而好学,美姿表,为人庄重。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玉山县,迁本寺丞。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他日博胜,得宗谔金一奁,数日博又负,即反奁与宗谔,封识未尝发也,其度量宏廓如此。

未几召试为直史馆安抚京东权三司度支判官累迁尚书刑部郎中使契丹遂以兵部郎中知制诰。逾年,为翰林学士,迁右谏议大夫,以齐衰丧去官,有诏夺服,号诉不见听。累迁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进承旨兼侍讲学士,擢同知枢密院事,迁户部侍郎,遂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陕西用兵,加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兼枢密使,辞所加官。时西夏设言邀隙,得象阴使人往察之,折敌谋。拓跋叛宋,公谓贼地褊,战则亟弊,乃按甲毋出,以饱士气,既割刈,不克,遂止。

庆历五年,拜镇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封郇国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薨。故事,致仕官乘舆不临奠,帝特往焉。盖公之纳忠也,至故报礼也。赠太尉兼侍中,文宪。得象在翰林十二年,章献太后临朝,宦官方炽。太后每遣内侍至学士院,得象必正色待之,或不交一言。在中书凡八年,宗党亲戚,一切抑而不进。仁宗锐意天下事,进用韩琦、范仲淹、富弼,使同得象经画当世急务。富、韩俱少年执政,颇务兴作。章郇公位丞相,终日默然,如不能言。或问郇公:“富、韩勇于事为何如?”曰:“得象每见小儿跳踯戏剧,不可诃止。俟其抵触墙壁,自退耳。方锐于跳踯时,势难遏也。”后富、韩二公,阅历岁月,经涉忧患,始知天下事不可妄有纷更。而王荆公年少气盛,强项莫敌,尽取祖宗典制变乱之,二公不可救止而去,始叹郇公之贤也。

(摘编自《宋史》列传·卷七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召试为直史馆/安抚京东/权三司度支判官/累迁尚书刑部郎中/使契丹遂以兵部郎中/知制诰/
B.未几/召试/为直史馆/安抚京东/权三司度支判官/累迁尚书刑部郎中/使契丹/遂以兵部郎中知制诰/
C.未几/召试/为直史馆/安抚京东/权三司度支判官/累迁尚书刑部郎中/使契丹遂以兵部郎中/知制诰/
D.未几/召试为直史馆/安抚京东/权三司度支判官/累迁尚书刑部郎中/使契丹/遂以兵部郎中知制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第,特指古代科举考试考取进士,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而得名。
B.夺服,官员逢直系尊长的丧事,家居守丧时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
C.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后,侍郎是尚书的属官,在文中即此意。
D.谥,古代帝王、贵族等去世后,依生平事迹封的称号,皆为赞誉之意。
12.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得象胸襟开阔,不重钱财。与他人游戏,赌输负债巨万,但依然能够酣睡自如;赢钱也只把财物随意放置。
B.章得象用兵多智,备受重用。他官运亨通,曾因为暗中派人去察看局势,拆穿敌人的阴谋而受赏,被封为郇国公。
C.章得象正义凛然,举贤避亲。太后派遣宦官来到学士院,他正色以待之,掌权时压制宗族亲朋而不予推荐任用。
D.章得象老成持重,受人称赞。面对难以遏止的改革之势,得象保持沉默,不顾虑误解,最终受到他人的赞叹钦佩。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
(2)故事,致仕官乘舆不临奠,帝特往焉。
2021-10-17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