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21-10-24 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不惜牺牲生命为智伯报仇;聂政为完成严仲子所托,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郭解处理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

《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报答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聂政与严仲子、荆轲与燕太子丹……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是平等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的壮举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谋权,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赏识、一份重托,就因为这份厚重的情谊,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他们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视死如归。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就是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中敢于坚持自我、敢于对抗强权、敢于对抗卑鄙与丑恶的侠士与义士,他们因为不代表统治者,所以没有名分,故而被称作“游侠”。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意志不受名分与职责所限,当然也就没有了统治者意志的羁绊;他们的行为不因权势而改变,因为他们既不弄权也不接受权势的约束;他们的操守不因利益的诱惑而改变,因为他们“急人之难,甚己之私”。

侠义之士的人格是独立的、高尚的,但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因此而注定成为悲剧。《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为报知遇之恩,便心甘情愿地去冒险。专诸受公子光所托去刺杀吴王僚。专诸的行刺行动是他高尚人格的悲壮表现。豫让、聂政、荆轲的刺杀行动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的人生选择又是惊人的相同,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悲剧人格。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他们没有显赫的权势,甚至所为有悖统治者的规矩,但却比为官者更坦荡磊落、重情重义。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是与传统的礼法、虚伪的道德相对抗的表现;“义不苟合当世”,是绝不为了官爵俸禄而改变个人的品格、操行的坚守。而这样的游侠,其所作所为却偏偏是违犯当时的法律法规的。可见,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郭解为御史大夫公孙弘所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选自《<史记>侠义之士的独立意志与悲剧人格》,有删改)

1.下列对《史记》中“侠义之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侠义之士具有侠肝义胆、急人所难、能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坚持操守,不改志节。
B.侠义之士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不惜死的为人准则。他们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
C.在义士眼里,道义和生命一样珍贵,“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他们为报答知遇之恩视死如归。
D.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游侠列传》中的游侠,没有权势,但他们坦荡磊落、重情重义,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受权势约束,如专诸、豫让等。
B.从朱家急人所难而不矜其功的处世方式,足可以看出朱家是一位“专趋人之急,甚已之私”的助人为乐的侠土典型。
C.侠士、义土的人格是独立的,也是高尚的,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
D.荆轲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他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济穷救急”是游侠之“义”,“报答知遇之恩”是刺客之义”。他们对道义的尊崇得到了司马迁的极力赞扬。
B.游侠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名分,但他们却坚持自我,敢于对抗现实中的卑鄙与丑恶。
C.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义不苟合当世”,他们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法规是相违背的,这是他们不受统治阶级欢迎的原因。
D.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朱家等人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现代人的思想觉悟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周勃、灌婴等言于汉王曰:“臣闻平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4.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B.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C.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D.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与《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参乘”意义相同。
B.长者,文中指地位显贵的人。《荆轲刺秦王》中“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一句中“长者”也是这个意思。
C.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文中“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D.请骸骨,亦称“赐骸骨”“乞身”,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是请允许我自己回老家安度晚年,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能言善辩。陈平归汉后诸将对他的非议引起了刘邦的怀疑,他的一番陈述最终让刘邦力排众议。
B.刘邦知人善任。面对将领们因重用陈平而喧哗议论,刘邦称用人更应看重其才能而非品行。
C.项羽律下严苛。汉王攻占了殷地,项羽大怒,准备杀掉当初参与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逼得陈平反楚奔汉。
D.亚父范增多谋善断。汉王向项羽请求议和,但范增劝项羽急攻荥阳,体现出正确的战略主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
(2)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2021-10-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各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御史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8.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C.“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层,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D.“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9.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0. 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万物的生机勃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望舒《雨巷》中用顶真的手法写丁香姑娘愁怨的神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徐志摩《再别康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自己卑微的姿态,愿生于斯长于斯,表达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4)“ 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____________,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2021-10-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1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漫(sùo)          (yè)       (háng)     肩(zhì)     樊於(jī)
B.彳亍(chì chù)   (tǎn)     腕(è) 染(rú)   目(chēn)
C.忸怩(niǔniè)     火(cù)       逆(wǔ)        心(fǔ)     踞(jī)
D.寥廓(liàokuò)   力 (lù) 杯(zhuó)       (jǐ) 有(xì)
2021-10-21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