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必修1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卷
全国 高一 单元测试 2019-12-23 50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不惜牺牲生命为智伯报仇;聂政为完成严仲子所托,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郭解处理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

《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报答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聂政与严仲子、荆轲与燕太子丹……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是平等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的壮举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谋权,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赏识、一份重托,就因为这份厚重的情谊,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他们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视死如归。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就是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中敢于坚持自我、敢于对抗强权、敢于对抗卑鄙与丑恶的侠士与义士,他们因为不代表统治者,所以没有名分,故而被称作“游侠”。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意志不受名分与职责所限,当然也就没有了统治者意志的羁绊;他们的行为不因权势而改变,因为他们既不弄权也不接受权势的约束;他们的操守不因利益的诱惑而改变,因为他们“急人之难,甚己之私”。

侠义之士的人格是独立的、高尚的,但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因此而注定成为悲剧。《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为报知遇之恩,便心甘情愿地去冒险。专诸受公子光所托去刺杀吴王僚。专诸的行刺行动是他高尚人格的悲壮表现。豫让、聂政、荆轲的刺杀行动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的人生选择又是惊人的相同,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悲剧人格。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他们没有显赫的权势,甚至所为有悖统治者的规矩,但却比为官者更坦荡磊落、重情重义。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是与传统的礼法、虚伪的道德相对抗的表现;“义不苟合当世”,是绝不为了官爵俸禄而改变个人的品格、操行的坚守。而这样的游侠,其所作所为却偏偏是违犯当时的法律法规的。可见,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郭解为御史大夫公孙弘所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选自《<史记>侠义之士的独立意志与悲剧人格》,有删改)

1.下列对《史记》中“侠义之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侠义之士具有侠肝义胆、急人所难、能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坚持操守,不改志节。
B.侠义之士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不惜死的为人准则。他们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
C.在义士眼里,道义和生命一样珍贵,“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他们为报答知遇之恩视死如归。
D.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游侠列传》中的游侠,没有权势,但他们坦荡磊落、重情重义,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受权势约束,如专诸、豫让等。
B.从朱家急人所难而不矜其功的处世方式,足可以看出朱家是一位“专趋人之急,甚已之私”的助人为乐的侠土典型。
C.侠士、义土的人格是独立的,也是高尚的,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
D.荆轲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他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济穷救急”是游侠之“义”,“报答知遇之恩”是刺客之义”。他们对道义的尊崇得到了司马迁的极力赞扬。
B.游侠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名分,但他们却坚持自我,敢于对抗现实中的卑鄙与丑恶。
C.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义不苟合当世”,他们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法规是相违背的,这是他们不受统治阶级欢迎的原因。
D.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朱家等人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现代人的思想觉悟都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全民阅读”“书香洛阳”建设工作,将其纳入文明城市创建重点项目,先后推出了全民阅读、农家书屋、城市书房等一系列文化惠民举措。

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均建有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部配备了流动文化服务车,全市建成农家书屋2977个,拥有市图书馆“洛图讲坛”“掌上微阅读”和市少儿图书馆“萤火虫系列活动”等30余个品牌服务项目。

按照“书香洛阳”建设提升实施方案,我市将在2018年年底前建成30个24小时开放的城市书房。此外,每个县(市)区将至少投放2台图书自助借阅机、4台电子图书阅读下载机,设立10至15个流动图书车基层流动服务点,定期开展流动服务,为群众提供方便。

市财政对市级公共文化单位开展的全民阅读工作提供了保障,同时,还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以政府投入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投入。

(摘编自《洛阳晚报》2017年12月16日)

材料二:2018年7月22日,来自全国各地参加第28届书博会的人们,踏入位于深圳大学南校区的简阅书吧,不由惊讶:这里看不到曾经熟悉的书店的样子。整个书吧布局动线清晰,空间设计到位,灯光设计恰到好处。大通透、大跨层的设计,实现了错层空间,让空间进行对话,让书与生活实现深度交流。但这里的主角是书——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共3层,有近4万册图书,包括花卉文化、文创精品、健康旅行、艺术美术等。

从几年前实体书店倒闭潮开始,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书店生存发展模式的探讨。在深圳,书店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变迁,从刚开始的“综合性大卖场”,再到之后的“体验式书城”,蜕变为现在的“智能书城”“创意书城”。

从2015年国家将书城定位为公益类企业,并出台扶持实体书店的系列政策开始,深圳就开启了变革之路。现在的深圳已经形成了“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格局。这让曾经的深圳书城成功转型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成为一个以书业为核心、以书城为阵地的新型文化商业业态的提供者。深圳还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建成10座本地书城、100个书吧、1000个智能书栈,3座异地书城,努力为市民提供复合式、一站式的阅读文化生活中心。

(摘编自刘芳《大书城小书吧深圳开花》,《中国青年报》2018年7月25日)

材料三: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记者近日在北京多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城市书屋正为人们提供着读书消夏的好去处。这些城市书屋虽然规模不大,但分布在商业街、社区等地,交通十分便利。专家指出,城市书屋的到来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标志,不仅提升了民众的获得感,更为城市自身竞争力奠定了长远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认为,市民对公共阅读空间的旺盛需求是推动城市书屋出现的直接动力,而在兴建城市书屋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书屋的兴起,反映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有助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城市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出现,已成为许多城市的一景。江苏扬州虹桥坊24小时城市书房邻近瘦西湖景区,好景好书共赏;山东威海竹岛分馆城市书屋采用工业元素设计,按功能分区;辽宁盘锦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具有“一站式”阅读体验、无人值守全自助、数字化与智能化等服务特点。

“城市因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而兴盛,特别是文化公共服务让城市之为城市。”马亮认为,营造文化氛围和提升城市品位对于吸引高端人才作用巨大。他预计未来城市书屋将会起到城市辐射带动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其中。

(摘编自王俊岭、仇辰《城市书屋给生活添书香》,《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7月3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洛阳市推出的“全民阅读”“书香洛阳”建设工作,虽是为了文明城市创建,但最终成了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项目,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B.目前社会力量参与投入相对有限,但在市财政提供的必要保障之下,“书香洛阳”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后续还将进一步推进。
C.不同于传统书店的深圳“智能书城”“创意书城”,是实体书店生存发展模式在深圳20多年发展变迁的结果,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
D.全国多个城市各种形式的城市书屋、书吧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性文化活动,这有利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结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圳把书城定位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和新型文化商业业态的提供者,落实了国家将书城定位为公益类企业的政策。
B.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既奠定了城市竞争力的基础,也成为全国其他城市如洛阳、扬州和威海等的效仿对象。
C.城市书屋的出现,丰富了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助于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D.洛阳的城市书房和深圳的创意书城各自走过了不同的发展之路,但都既落实了中共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又提升了民众的获得感。
6.推动城市书屋在各地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你认为政府为保障城市书屋的健康发展需要做些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2019-12-14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必修1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易水不寒

卢世龙

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是人的鲜活生命。

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除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

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融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

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自己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

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奈。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我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

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感受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地踩出大串印痕,它也在我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砂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跌撞绊人。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我被吓了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湫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积成汪。

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水的底部是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名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如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

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

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如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

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

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湫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夏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之地。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易水断流“心寒”,是因为易水是子孙万代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现代人如果没有英雄的人文精神滋养,就会迷失自我。
B.文章取材十分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谈古论今,写人写水写人生,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C.第八段作者写自己认不清楚水中自己的脑袋,表现了易水河水的浑浊不堪,也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
D.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插,浑然融合,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启迪。
8.文章第三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自己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这句话的含意,再结合本文内容或荆轲的故事谈谈你从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
2019-12-14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1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卻;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高帝,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变卖全部家产来寻求刺客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印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感遇(其三)

陈子昂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①丁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②堠:指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
1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写当今边防不仅没有新的设施,而且连旧有的古道也荒废了。
B.三、四句感叹“亭堠”的险峻后,又列举了士兵惨死沙场的景象。
C.七、八两句写诗人想起汉代三十万大军与匈奴作战,令匈奴人屈服的往事。
D.该五言古诗以沉郁悲壮之气贯串其中,直抒胸臆,语言质朴劲健。
15.诗歌的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鸿门宴》中,樊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2019-12-14更新 | 382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1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史记》体大思精,       ,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情节,展示了       历史画卷。3000多年的历史,风起云涌的时代,宏大壮阔的场面,纷繁复杂的史事,林林总总的人物,汇聚于三寸笔端。《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王候,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司马迁的安排,可谓         ,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史记》各层次的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司马迁对人物传记秩序的巧妙编排,形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            )。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有时达到          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通过叙述某一类型的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应有尽有   波澜壮阔   见微知著 天衣无缝B.包罗万象   云谲波诡   独具慧眼 滴水不漏
C.应有尽有   云谲波诡   见微知著 滴水不漏D.包罗万象   波澜壮阔   独具慧眼 天衣无缝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B.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C.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D.在司马迁编排人物传记表现出高超的技巧时,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各一传是分传,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是合传。
B.把几个人的专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是合传,人各一传是分传。
C.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
D.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分传则人各一传。
2020-11-18更新 | 547次组卷 | 2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邢台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0. 下面话语中有表达不得体之处请指出并修改(只修改不得体的部分)。
①“这本书是我的珍爱之物,看完请璧还。”“放心,三天后一定归还,绝对不会拖延。”(同学之间借阅书籍)
②我校杨光同学,有多篇作品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他能得到贵校的垂怜。(某中学老师向高校领导推荐学生)
③各位观众:我在福州向您现场直播劲旅八一男篮对战弱队福建男篮的比赛。(体育直播员转播比赛)
④我是本市下岗职工,现申请开办一个家电维修店。恳望审批我的申请,以免影响及时开业。(某店的开业申请书)
⑤李编辑:您好。寄上拙作《秋月》,请您费心一读,敝人虽有吟诗雅趣,还望不吝赐教。(中学生王欣写给诗刊编辑的信)
2019-12-1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1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下面是“创新研究”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三个人流落到一个荒岛上,突然天降大雨。

甲说:“荒岛之上,没有地方可以躲雨,何必奔逃,徒劳无功。”便泰然处之,静静地待在原地。

乙说:“荒岛这么大,也许其他地方并没有下雨,依我看,不如四处找找。”于是不辞辛劳,到处寻找没有下雨的地方。

丙说:“静坐无聊,奔走无益,何不雨中漫步,享受自然的妙趣。”便慢悠悠地在雨中行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类似的情况。如果身临其境,你将做出怎样的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12-14更新 | 148次组卷 | 6卷引用:2016-2017学年甘肃会宁县一中高一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
4-60.65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7-9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4司马迁(前145-前90)  《史记》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4其他隋唐作者  诗  边塞 征戍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选择题组
200.65语言表达
210.65流程图/结构图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4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