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邵东市创新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10-30 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关于“文学艺术是什么”的问题,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定义。从事理论研究的人,为此费了许多纸张和脑力。衡量这些定义是否靠谱,还是要回到“情”上来。有了“情”,才有文艺;越是情深意长,艺术性就越强。

关于情感的传达,在美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学说,被称为“传达说”,提出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这位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众多不朽名著的大作家,曾尝试回答“什么是艺术”的问题。他写道:“艺术是一个人通过某种外在符号,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受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受所感染,也体验到它们。”托尔斯泰的观点有非常大的影响,几乎所有当代西方美学史都要提到。其中的原因恰恰在于,他与那些职业美学家们,与学院理论家和批评家们讲得不一样。作家心中要有理想的读者,将情感诉诸文字,向这些读者倾诉,而接受者以自己的方式,与作者进行沟通,分享这一份情感。

有人指出,文学不过是一种生产活动。这是有道理的,他说出了在市场经济下文学存在的状况。文学研究者一般将文学分成两类,一类是作为文学主要研究对象的“原创性”或“经典性”文学作品,另一类是“类型文学”。“类型文学”是诸如“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等。这些小说都有一些吸引读者的手段,例如侦探小说提供智力游戏的快感,科幻小说用于实现对未来猜想的科学等。“类型小说”受市场经济的支配,所以只需将一些套路固定下来,把握其中的要素,就可以迅速而大量地生产,形成固定的消费需求。

然而,文学的发展,总是不可避免地在走向类型化与内在于文学中的反类型化冲动之间摆动。这种反类型化的内在冲动背后的动力源,在于表现和传达真情实感的需要。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如果没有作者深入人心深处的描写,就只是一个情欲泛滥而自取灭亡的类型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在托尔斯泰的笔下,从一个出轨女人最后走投无路自杀的滥俗故事,成为感动世界的杰作,这些都是由于情感溢出了故事本身,点石成金,成为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

(摘编自高建平《文学艺术就是要传情达意》)

材料二   

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唐僧是个人,而且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之外,其余全是怪,但书中尽是“精怪魑魅俱通人情”“神仙鬼怪皆晓人性”,所以虽然表象是“怪”“神”,实质仍是“人”。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位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也是《西游记》得以流传不朽而“孙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

首先,早在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周群”条中就描写了一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它有变幻莫测能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它可与天齐寿,这些全都具有后来孙悟空的特点;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里描写的那只“遍体皆如铁”“虽百夫操兵不能制、知死生之数”的白猿,不更有孙悟空的影子?宋代《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中,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法师座下的护法猴行者,应该就是孙悟空的前身。以上种种显示:孙悟空这一形象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为,而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中的。

其次,作者有意让孙悟空处在一个世俗态层面,是要借宗教徒们宣扬的“虔诚信教、苦修苦炼、成仙成佛”的母题来阐发世俗社会一个生活哲理:要获得成功需走正道,历经磨难,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斗志。孙悟空历炼艰苦,也正因此孙悟空并没有远离尘世,脱离人民,而是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阐述了群众集体意识中的人生哲理。

再次,孙悟空性格中最鲜明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有个性、追求自由。从这两个方面论述这一形象还体现了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仍津津乐道的审美价值取向:个性、自由。举一处例子:对那个专门用来“拘系、收管”他,不让他“逍遥自由耍性子”的紧箍儿,念念不忘能“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孙悟空一生奋斗,都是为了获得人生的最大自由,而“斗战圣佛”的成果也是“来去任自由,也无恐怖也无愁”。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以及在追求过程中体现的优良品质,英雄特征无一不是人民群众集体意识中所向往的,而鲜明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了。

(摘编自《解读孙悟空形象的人民性》)

材料三   

民间文学反映了百姓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或间接地为他们的生活服务——给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

为什么会如此呢?

由于它的作者人数众多且生活在底层,他们能够更广泛、深切和精确地反映社会生活。许多民间谚语就是劳动人民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歌谣,是他们在各种劳作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

民间文学的某些体裁,如民间故事,在国境以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较远的地区,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和谚语等,不仅有许多构思、表现手法相似,有的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此外,像故事或叙事诗里,某些构思或部分情节相似的,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受别的民族影响的结果。如中国与邻国印度、朝鲜、日本等,就有长久的文化上的交往。因此,中国的民间文学与那些国家的同种类作品的关系相当密切。从民间文学的互相交流、影响现象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及文化的交流是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学是国家、民族中广大物质财富生产者所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它不但有自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也有它独特的表演过程和传播方式。

(摘自《民间文学》)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曾困扰人们许多年的“文学艺术是什么”的问题,直到托尔斯泰情感“传达说”出现才形成了一致看法。
B.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成功地将情感传递给读者,这无疑与他提出的“传达说”密切相关。
C.材料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身上所蕴含的人民性,其实也就是托尔斯泰“传达说”的具体体现。
D.从材料三看,民间文学由于不是文人创作,对照托尔斯泰“传达说”它完全是个例外,民间文学的宗旨是为生活服务。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职业美学家、学院理论家及批评家只从自身学科角度出发,因此没有揭示出艺术的本质问题。
B.《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能够成为经典,根源在于通过情感溢出故事本身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对类型化的超越。
C.孙悟空的精神母题意在告诉人们,要想成功,不光要走正道,还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D.孙悟空性格中有个性、追求自由的特点,体现了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人民性”观点的一项是
A.托尔斯泰这位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名著的作家。
B.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周群”条中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
C.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里那只“遍体皆如铁”“虽百夫操兵不能制、知死生之数”的白猿。
D.民间文学中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劳动歌谣、民间谚语、英雄传说等。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传达说”“人民性”“民间文学”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驻村书记的扶贫经

陆章敏让单位的车把他送到村口,是步行进的圪塔村。他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打量着一个个荒凉的院落,高高低低的泥瓦房,听着院子里传来的鸡鸣狗叫。一个放羊老汉吆喝着羊群迎面而来,陆章敏问他,大爷,你们村支书住哪里?放羊老汉指着一户人家说,那,老祚家。

胡子拉碴的老祚正端着饭碗呼噜呼噜喝粥,看到陆章敏,抹一下嘴巴说,陆书记你咋不提前打招呼呢?我组织群众到乡里迎接你这个扶贫干部。群众知道你来给村里送钱,好事儿。陆章敏说,我从市里来你们村扶贫,可不是送钱。老祚说,以前的扶贫干部,都是送钱,还有的送扶贫羊,让群众养;送扶贫鸡,让群众养。

陆章敏说,结果呢?

结果让群众吃个球了。老祚掏出一支烟给陆章敏。陆章敏没接。老祚说,走,我带你去村委会。前天在镇里跟你见面,我回到村里就给你腾了一间房,你吃住就在那里,缺啥用啥,你说话。大家等着你拨款呢。

陆章敏说,咱先不忙,我想和你唠唠村里的情况,找个脱贫的思路。

老祚说,圪塔村的情况,一个字:穷;两个字:缺钱。你看看周围那些村,家家户户小洋楼,贴着白瓷砖,噌噌见长。圪塔村倒好,就知道打架打牌闹矛盾,有钱的不在村里居住,去县城买房了。从东头到西头,破破烂烂的老房子,咋治理呢?您能给争取到资金,也把村容村貌治理一下,改善一下。你看看这个村,比周围的村庄落后了20年。

陆章敏打断老祚的话,微微一笑,说我在村里转了一圈,有了思路。

什么思路?快说!老祚眼睛一亮。

陆章敏说,咱们不是穷吗?就吃穷饭,做穷文章。

你这是啥思路啊。老祚不解。你细说说,咋着吃穷饭。

陆章敏说,就从破破烂烂的房子开始,把那几座好房子也改装成旧房子,外面抹一层麦秸泥。再把村里的石碾子、石磨盘利用起来,把纺花车、织布机利用起来,把生产队时期的大钟挂在村中央的老槐树上。

回到解放前啊?你这是糟践俺圪塔村呢。老祚跳了起来。

陆章敏说,你先别急,听我说完。会养鸡的,在院子里养土鸡,卖鸡蛋;留守妇女纺棉花、织土布;找几户人家养驴,在门前安装石磨,铡草养驴,驴拉石磨,石磨磨面,驴粪壮地,庄稼不用化肥。抹了一层麦秸泥的房子里盘上土炕,厨房里专做农家菜。听懂了没?

哦,你这是搞旅游啊。

对,老祚你真聪明。咱这地方没山没水,又比别的村庄穷,破破烂烂的房子就是资源,不利用是傻子。

老祚大笑,赵老四养一群羊,大铁锅炖羊肉;李老三养驴,骑驴一回20块钱;临走买咱的石磨面粉、土鸡蛋、老土布,绿色无公害。

是啊,我就是这个思路。周围村都把房子建得那么漂亮,咱们就把房子建得旧一些,干干净净,不用投多少资,守着家就能挣钱。

老祚说,赶明儿我拆了我的大门楼、砖墙头,弄个木栅栏。可是这些破场景,没人来看可就砸了。

小洋楼、白瓷砖、现代化家具,大家都看腻了,想换个环境。老年人在这里找到记忆,忆苦思甜,青少年在这里了解过去,记住历史变迁,等于上了一场教育课。村口是打麦场,场上一个麦秸垛。路边竖一块牌子:农耕博物馆。这些生活更贴近自然,说不定有的城里人住下还不想走了呢。

你这个主意好,我马上召集村干部,迎接你这个驻村第一书记。老祚忙不迭地去村委会,拧开了大喇叭。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驻村书记陆章敏步行进圪塔村,从村东走到村西,目的是实地观察,了解圪塔村的真实现状进而确定脱贫思路。
B.通过村支书老祚的话可以看出,在圪塔村村民看来,扶贫就意味着等着送钱,争取资金。
C.圪塔村村容村貌比周围的村庄落后了20年,村里风气也不好,所有村民只知道打架打牌闹矛盾。
D.小说结尾,村支书老祚忙不迭地去村委会召集村干部,表明他认同了陆章敏的脱贫思路。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采用对话形式,以陆章敏之口讲述他的扶贫思路,以老祚之口介绍圪塔村的状况,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
B.陆章敏旅游扶贫的思路和过去的扶贫干部送钱、扶贫鸡、扶贫羊的思路截然不同,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C.由说陆章敏糟践圪塔村到夸陆章敏的主意好,老祚态度的变化衬托出陆章敏脱贫思路的可取、高明。
D.小说标题不仅吸引读者,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更含蓄地揭示了小说深刻而多元的时代主题,具有讽刺意义。
8.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9.小说塑造陆章敏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德裕,宇文饶,赵郡人。父吉甫,元和初宰相。德裕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西汉书》《左氏春秋》。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学士。帝在东宫,素闻吉甫之名,既见德裕,尤重之。禁中书诏,大手笔多诏德裕草之。穆宗不持政道,多所恩贷。戚里诸亲,邪谋请谒,传导中人之旨,与权臣往来,德裕嫉之。上疏论之曰:“访闻近日驸马辄至宰相及要官私第,此辈无他才伎可以延接,唯是泄漏禁密,交通中外,群情所知,以为甚弊。伏乞宣示宰臣,其驸马诸亲,今后公事即于中书见宰相,请不令诣私第。”上然之。长庆二年九月,调出任浙西观察使。江、岭之间信巫祝,惑鬼怪,有父母兄弟厉疾者,举室弃之而去。德裕欲变其风,择乡人之有识者,谕之以言,绳之以法。数年之间,弊风顿革。属郡祠庙,按方志前代名臣贤后则祠之。四郡之内,除淫祠一千一十所。又罢私邑山房一千四百六十,以清寇盗。人乐其政,优诏嘉之。武宗即位,召德裕于淮南,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会昌三年,泽潞节度使刘从谏卒,军人以其侄稹擅总留后,三军请降旄钺①。帝与宰臣议可否,德裕曰:“若不加讨伐,何以号令四方?若授之,则藩镇相效,自兹威令去矣!”帝曰:“卿算用兵必克否?”对曰:“刘稹所恃者,河朔三镇耳。但得魏镇②不与稹同,破之必矣。请遣重臣一人传达圣旨言泽潞命帅不同三镇自艰难已来列圣皆许三镇嗣袭已成故事今国家欲加兵诛稹禁军不欲出山东其山东三州,委镇魏出兵攻取。”上然之。何弘敬、王元逵承诏,耸然从命。及弘敬、元逵收邢、洺、磁三州,稹党遂离,以至平殄,皆如其算。

(节选自《旧唐书·李德裕传》)


【注】①旄钺,即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请求赐予军权即请求其继任节度使。②魏镇:指魏博和镇冀两个藩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请遣重臣一人/传达圣旨/言泽潞命帅/不同三镇/自艰难已来/列圣皆许三镇嗣袭/已成故事/今国家欲加兵诛稹/禁军不欲出山东/
B.请遣重臣一人/传达圣旨/言泽潞命帅不同/三镇自艰难已来/列圣皆许三镇嗣袭/已成故事/今国家欲加兵诛稹/禁军不欲出山东/
C.请遣重臣一人/传达圣旨/言泽潞命帅不同/三镇自艰难已来/列圣皆许/三镇嗣袭已成故事/今国家欲加兵诛稹/禁军不欲出山东/
D.请遣重臣一人/传达圣旨/言泽潞命帅/不同三镇/自艰难已来/列圣皆许/三镇嗣袭已成故事/今国家欲加兵诛稹/禁军不欲出山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宗,庙号。庙号指古代每个帝王死后于太庙中被供奉时的称号。
B.中书,即中书省,是中央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
C.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简称,在唐代曾为事实上的宰相。
D.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河,即黄河;朔,意为北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德裕才识广博,深受皇帝器重。李德裕少年时就苦心致力于学业,穆宗时被召入翰林院任学士,凡涉及朝廷大事的诏令文书都由李德裕草拟。
B.李德裕忧心朝廷,敢于直言进谏。穆宗不按法度办事,遇事宽容,驸马等外戚结交朝廷内外势力,李德裕上疏请求下令禁止外戚、权臣因公事在私宅相见。
C.李德裕教化地方,革除旧俗弊端。李德裕革除江、岭间害民的风俗,拆除滥设的祠庙,毁掉私家城邑、山中房屋以肃清盗贼,稳定了社会治安。
D.李德裕运筹帷,论兵决策制胜。泽潞节度使刘从谏死后其侄子刘稹想接任,李德裕力主借河朔藩镇的力量讨伐刘稹,如他所料,果然取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戚里诸亲,邪谋请谒,传导中人之旨,与权臣往来,德裕嫉之。
(2)德裕欲变其风,择乡人之有识者,谕之以言,绳之以法。
14.朝廷为什么不允许刘从谏的侄子刘稹承袭泽潞节度使?请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配,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注】


【注释】赋招魂:写一篇《招魂》诗。意指朋友设法将苏轼从黄州调回京城。招魂:屈原所作楚辞篇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风”指春风,城东门无东风吹入,意思是早春时节在城中还不曾察觉春意。
B.春游时欢聚畅饮,江城白酒味道醇厚,野老笑意温和,可知作者黄州生活之乐。
C.尾联用典,诗人借屈原《招魂》的典故感念老朋友们为他的回京任职而奔走。
D.诗人在黄州寄情诗书山水,寄情新交故旧,但也难免沮丧,有消极避世的想法。
16.前人认为苏轼这首酬唱诗,在记游中隐含对友人关心的回应,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