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11-25 7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题材创作,也叫红色文学,指反映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进行伟大历史创造,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品。其中的红色经典,充满了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时代精神,至今仍在塑造人们的心灵,影响着中华儿女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近百年来,红色题材创作绵延不绝、蔚为大观,曾出现过三次高潮,涌现出《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几乎都是关于现当代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既参与了时代主流价值建构,也为新文艺创造了新的审美范式。

当下,红色题材创作正迎来第四次高潮,涌现了不少优秀红色文艺作品,但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之作非常匮乏,五老峰——主题老、题材老、角度老、人物老、手法老难以翻越,难以吸引今天的受众,更遑论引发心灵共鸣了。可见,新时代红色题材创作任重道远。

实现突破的关键在于:立足当代的价值需求挖掘革命历史题材;以情动人,通过巧妙的日常叙事实现对时代的宏大书写;塑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英雄形象。

深度挖掘革命历史题材,必须注入当代意识。红色题材创作的相当一部分是革命历史题材。随着社会发展和审美风尚的变化,人们对这类题材有了的审美期待。因此,面对革命历史素材时,首先要沉潜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以同情之心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秉持尊重和敬仰的情感态度,努力还原特定历史境遇中的人和事。其次,立足当今的时代价值需求,在回归常识、常情、常理中融入人文情怀,保持对理想和信仰的执著追求,发掘最能震撼心灵的亮点。譬如长征时期共产党人的斗争与探索,站在新时代回望,它既有历史的反思,也有属于全人类的崇高信仰,当这些直指当下社会生活时,凝固的历史就生成了新价值。另外,革命历史题材也存在超越性书写可能,《白毛女》看似只是阶级叙事,其实也是关于女性解放的叙事,因此它能穿越时空,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为了实现对于历史本质和时代精神的揭示,红色题材往往采用宏大叙事。宏大叙事的特点是时空跨度较大,结构较庞杂,试图对社会历史进行总体性概括,弘扬时代主流价值。除此之外,通过巧妙的日常叙事也可以穿透琐碎表象,实现对生活的整体把握和对时代本质的挖掘。如《荷花淀》《百合花》,均采用侧面切入的方式,以小见大,折射时代,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作家没有正面书写战争图景,而是通过发掘日常生活、普通人心灵中的奇崛风景,尺幅千里,见微知著,以小叙事实现了对时代的宏大书写。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由日常叙事抵达宏大历史的经验,对于如何处理当下日常小生活,呈现大时代精神具有启发意义。

红色题材创作是否成功,关键还在于能否塑造富有时代气息的英雄形象。回眸经典,江姐、林道静、李云龙等形象不仅进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画廊,而且成为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象征。进入新时代,有些作品在塑造英雄人物上做出了新探索。譬如《黄冈密卷》,深入探讨了英雄精神的生成过程,坚持对人进行整体认识,对人性做深入开掘,主人公老十哥身上党性人性实现了完美统一。因此,红色题材创作在塑造英雄时,必须观照完整丰富的人性内涵,从英雄身上萃取与当下需求相契合、能使人感动的英雄性

(摘编自蔡家园《当代意识、日常叙事与英雄塑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文学中的经典充满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时代精神,对塑造人们的心灵起着重要作用。
B.红色文艺作品若要“叫好又叫座”,应当锐意创新,力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C.艺术家处理革命历史素材,要么尊重历史,潜入历史情境;要么立足当代,融入人文情怀。
D.不正面书写战争图景,通过发掘日常生活、普通人的心灵,也可以尺幅千里,见微知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总分式结构,阐释红色题材创作的内涵,揭示当下的困境,提出突围的路径。
B.文章采用例证法,列举红色文艺作品,论证新时代红色题材创作突破现状的关键条件。
C.文章从立足点、叙事方法、人物塑造等角度阐述如何更好地进行新时代红色题材创作。
D.文章通过《黄冈密卷》老十哥形象,来说明塑造英雄人物应有整体认识,要深入挖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近百年来的红色题材作品均参与了时代主流价值建构,其目的是创造新的文艺审美范式。
B.红色题材创作一旦立足时代,具有当代意识,便能震撼当下读者的心灵,引起情感的共鸣。
C.《荷花淀》和《百合花》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发掘“小生活”,折射大时代,叙事恢宏。
D.在塑造英雄形象时,避免英雄不食烟火,要还原其完整复杂的人性,突出英雄的时代气息。
2021-11-2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呈现井喷式发展,快递行业的相关环保问题也日渐突出。

(数据来源:中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经初步估算,我国快递业每年消耗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并呈快速增长趋势。在特大型城市中,快递包装的垃圾增量已占生活垃圾总量的93%。由于回收难度大、再生利用成本高、利润不足等,快递塑料泡沫箱回收率仅为70%~80%。快递塑料包装袋因回收价低,且粘贴了塑料胶带和运单,现有回收渠道无法处理,最终会和生活垃圾一起被焚烧或填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快递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快递包装废弃物将不断增加,给生活垃圾治理带来严峻挑战。

(摘编自《中国快递包装废弃物产生特征与管理现状研究报告》)

材料二:

当前亟须构建针对快递包装等低值可回收物的长效治理机制,通过对快递包装绿色化、循环化改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妥善解决快递过度包装问题,已成为行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快递包装既要保障商品安全,又要避免浪费。为了在二者中寻求平衡点,物流配送企业应加大与包装生产企业、科研院校等合作力度,加强产学研衔接,促进快递包装产品、技术、模式的创新和应用,探索研发更绿色环保、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提升包装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高效环保的包装。

(摘编自罗珊珊《快递过度包装不可取》)

材料三:

2021年3月12日,《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明确了包装选用要求,包括建立实施包装物管理制度、按规定使用环保材料、包装减量化措施等,同时鼓励寄递企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回收流程,对包装物进行回收再利用。

立足于绿色发展的长远需要,政府应构建完善的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快递包装回收的正规化管理和市场化驱动。可从包装源头规定材质使用标准,提升包装环保等级;要求商家统一使用环保材料、可降解材质制成的快递包装,建立符合标准的快递包装生产厂家信息库;出台快递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使快递企业承担其产品回收、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置责任;加强市场管理,严格控制材料来源。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探索互联网+回收路径。依据平台数据,核算企业应当享受的补贴,拓宽快递包装回收体系的利润空间,以调动商家和快递企业推行绿色包装的积极性。

此外,消费者要自觉抵制过度包装行为,加快形成绿色消费理念,增强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让简包装、材料循环利用成为新风尚。

(摘编自杜欢政、樊亚男、许元荣、宋淑苇《快递包装如何实现绿色化循环化》)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快递业务量自2016年至2020年持续增加,全年快递业务量均已超过300亿件,快递行业出现了井喷式发展。
B.2017年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的增速逐年放缓,增长率处于下降趋势,可见我国快递业尚未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C.202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833.6亿件,比2019年增加了近200亿件,这意味着快递包装废弃物产量不断增加。
D.我国快递业务量持续增多,会消耗资源,妥善解决快递过度包装的问题,已成为快递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包装回收难度大、再生利用成本高、再生料利润不足等,这些是塑料泡沫箱回收率仅七八成,快递包装无法全部回收的主要因素。
B.过度包装的现象普遍存在,且未充分使用环保材料、可降解材质的包装,这不仅使包装废弃物大量产生,且给包装治理带来巨大压力。
C.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可以规范快递包装材料的标准,提升包装环保等级,又能实现包装回收的正规化管理,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
D.只有探索“互联网+回收”的新型回收路径,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拓宽企业的利润空间,才能使快递包装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
6.我国快递包装如何实现绿色化、循环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前该有一棵树(节选)

张者

这里都是光秃秃的石头,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到人们的记忆里了。天山南坡和北坡完全不同,北坡降水丰沛,风景如画,而南坡干旱少雨,没有山坡草地,没有如盖的塔松,也没有蘑菇般的毡房和满坡的牛羊,只有满山的砾石。那些石头在烈日的灼烤下,散发出铁锈的气味。南坡不适合人类居住,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

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就跟随他们上了山。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炮声隆隆,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教语文的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身临其境。胡老师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起来。相比之下,我们更喜欢作文课,因为胡老师有满肚子的故事。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兵团人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在命题作文前,他常常给我们讲故事,然后望着窗外随机给我们出作文题,比如《苦泉水》《矿山人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有同学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

胡老师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于是,在第二周的作文讲评中,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有坝子上的黄桷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门前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写黄桷树的父亲是四川人,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父母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所以他讲了大桑树的故事。

可是,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于是在一次课后,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

山前该有一棵树!

胡老师望着我们,又望望窗外说,同学们,真不该让你们在没有树的地方成长。可是,你们是兵团人的孩子,父母走到哪里,就要跟到哪里。胡老师又讲了一些关于新疆树的故事。他讲到清朝人左宗棠,抬着棺材收复新疆,沿途栽下了柳树,叫左公柳。还讲到了胡杨树……

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有婀娜多姿的沙枣树,有高高的白杨树。老师所说的胡杨树也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来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经过。我们夏季上游泳课,就把胜利渠当游泳池,那棵胡杨树下巨大的荫凉就成了我们的集合地。

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夏季它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绿荫,成了我们的乐园;秋天,它会隆重地展示自己,金黄的叶子舒展开,照亮了荒原。那么茁壮,那么孤独,美得让人震撼。

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能找到回家的路。

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杨树。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独自走了。同学们面面相觑,有些内疚,也许我们的要求有些过分,在这寸草不生的地方非要一棵树,这不是给老师出难题嘛!

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在第二周就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写作文。

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萌芽。它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没有夏天的雄壮和秋天的舒展。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那圆圈越挖越深,出现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

大人们挖树的时候,同学们就到胜利渠边喝水。大家成群结队地趴在渠边,就像一群羊,而牧羊人是胡老师。春季的胜利渠水冰冷刺骨,但是喝水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胜利渠冬天是枯水期,各家各户储存的冰也没有了,我们已经喝了很长时间的苦泉水了。

当我们在渠边喝饱了肚子,装满了随身的水壶,胡老师就吹响了哨子把整个班集合起来。上课的内容就是跑步。同学们围绕着正在挖树的大人跑步,踏着胡老师的哨子,一二一,一二三四……胡老师还带领我们唱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大家围着那已经躺倒的胡杨树一圈又一圈地跑,春天的阳光暖洋洋的,不一会我们就满头大汗了。胡老师让我们休息,喝壶里的水,灌满水壶后又开始跑步。胡老师对挖树的大人们说,这些苦孩子整个冬天喝的都是苦水,要好好洗洗肠子。

(选自《收获》2021年第3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老师听到学生说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的甜水灌溉胡杨,眼眶有些红,这处神态描写展现了胡老师当时复杂的心情。
B.小说略写胡老师如何争取把胡杨树移到山前,详写他带学生下山看移树的过程,情节剪裁精当,突出叙述的重心,错落有致。
C.小说语言朴实平易,大多是回忆性叙述,以全知视角娓娓道来,通过学生的口吻讲述,真实可信,人物语言切合人物的身份。
D.小说从光秃秃的山开始写起,将天山南坡和北坡的自然环境作对比,借客观环境传达同学们强烈渴望山前有一棵树的心声。
8.小说以标题“山前该有一棵树”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胡杨树”,有哪些不同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1-11-29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琛,字彦瑜,兰陵人。年数岁,从伯惠开抚其背曰:“必兴吾宗。”琛少而朗悟,有纵横才辩。起家齐太学博士。时王俭当朝,琛年少,未为俭所识,负其才气,欲候俭。时俭宴于乐游苑,琛乃著虎皮靴,策桃枝杖,直造俭坐,俭与语,大悦。俭为丹阳尹,辟为主簿,累迁司徒记室。永明九年,魏始通好,琛再衔命到桑乾,还为通直散骑侍郎。时魏遣李道固来使,齐帝宴之。琛于御筵举酒劝道固,道固不受,曰:“公庭无私礼,不容受劝。”琛徐答曰:“《诗》所谓“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座者皆服,道固乃受琛酒。东昏初嗣立,时议以无庙见之典,琛议据《周颂·烈文》《闵予》皆为即位朝庙之典,于是从之。高祖定京邑,引为骠骑谘议,领录事,迁给事黄门侍郎。琛在宣城,有北僧南度,惟赉一葫芦,中有《汉书序传》。僧曰:“三辅旧老相传,以为班固真本。”琛固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琛甚秘之及是行也以书饷鄱阳王范范乃献于东宫 琛寻迁安西长史、南郡太守,母忧去官,又丁父艰。起为信武将军。俄而迁吴兴太守。郡有项羽庙,土民称甚有灵验,遂于郡厅事安施床幕为神座,公私请祷,前后二千石皆于厅拜祠,而避居他室。琛至,徙神还庙,处之不疑。又禁杀牛解祀,以脯代肉。琛频莅大郡,不治产业,有阙则取,不以为嫌。高祖在西邸,早与琛狎,每朝宴,接以旧恩,呼为宗老。琛亦奉陈昔恩。琛常言:“少壮三好,音律、书、酒。年长以来,二事都废,惟书籍不衰。”中大通元年,为晋陵太守,以疾自解,改授金紫光禄大夫。卒,年五十二。遗令诸子,与妻同坟异藏,祭以蔬菜,葬日止车十乘,事存率素。诏赠本官,加云麾将军,谥曰平子。

(节选自《梁书·萧琛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琛固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琛甚秘之/及是行也/以书饷鄱阳王范/范乃献于东宫/
B.琛固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琛甚秘之/及是行也/以书饷鄱阳王范/范乃献于东宫/
C.琛固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琛甚秘之/及是行也/以书饷鄱阳王范/范乃献于东宫/
D.琛固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琛甚秘之/及是行也/以书饷鄱阳王范/范乃献于东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汉代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设于汉武帝,太学的教师主要是博士。
B.录事,晋代骠骑将军及诸大将军的属官,总录各曹文簿,有弹举军中善恶的职责。
C.太守,指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D.丁父艰,即丁父忧,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为母守孝称丁母忧、丁内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琛自幼聪颖,敢于展示才华。他年少时便深受堂伯父的赞赏;为了赢得权臣王俭的青睐,他主动穿着虎皮靴、拄着桃枝杖吸引王俭的注意。
B.萧琛机智灵活,能言善辩。在担任司徒记室时,北魏使者李道固拒绝他的劝酒,他引用《诗经》中的语句劝酒,终使李道固接受,同座叹服。
C.萧琛热爱读书,爱惜珍贵书籍。对从北方和尚那儿得到的《汉书序传》,他如获至宝,珍惜收藏,送给萧范。青年至老年,读书的兴趣未曾衰减。
D.萧琛理政有才干,深受皇帝器重。他果断处理吴兴郡守在郡厅开辟神祠的事情,将神位归还项羽庙;皇帝视他为宗老,感念旧恩,厚爱有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琛频莅大郡,不治产业,有阙则取,不以为嫌。
(2)遗令诸子,与妻同坟异藏,祭以蔬菜,葬日止车十乘,事存率素。
2021-11-1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