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 高二 期中 2021-11-25 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法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在北大博雅人文论坛演讲时说道:“中国文学自发端以来,直至今日,已经竖起了一座宏伟壮丽的丰碑,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之一。”他指出:“中国文学的影响已经遍及全人类文明,成就是如此显著可见。”他认为,新时代的中国文学正是如此跨越了国界,成为全球流动、扩散的文化洋流中的重要一支,影响西方渐进的趋势,对世界文学做出了贡献。

往远处说,20世纪初象征主义文学的分支意象派诗歌,就是从唐诗得到灵感而命名的。意象派从《易经》《庄子》《诗经》《离骚》《文心雕龙》《诗品》及唐宋诗词汲取营养,融合主观情意于客观事物之中,影响及于俄、英,直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卡尔·夏皮罗、约翰·马尔科姆等意象玄学派和詹姆斯·赖特、路易斯·辛普森等深度意象派诗人。近一点的,则是屡获大奖的哈金,作为一个在中国受教育、去美国以第二语言写作的诗人与小说家,他在诗集《词海》、小说《等待》中的“中式色彩英语”,反而成就了一种“陌生化”的美学风格。

1958年,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去希腊旅游时,联想起在东京买到的一架中国明代漆屏风,创作出小说《四漆屏》,成为他后来《狄仁杰断案全集》系列小说的开始。美国华裔作家的作品在表现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中,则更为突出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幽微渊薮。汤亭亭的《女勇士》重写了花木兰的故事,任碧莲的《地道美国人》、《俏太太》等作品,书写中国移民在美国文化中的震惊效应和认同的转变,更具家庭、身份、代际和种族的现实色彩。可见,中国文学在文化、民俗、宗教和风物方面影响深远。

价值观层面的辐射,思想与精神的熏染,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古典文学经典里的那些体现情义、禅道和中和之美方面的内容。比如寒山诗歌在日本就有过长达几个世纪的普遍影响。1968年遍及欧美的青年抗议运动文化中,中国革命文学在欧洲激进学生那里也得到了响应,如今已是法国哲学大咖的巴迪欧就从毛泽东著作中汲取了巨大的养分。但是比较文学学者卡萨诺瓦在《文学世界共和国》中认为,文学也有其中心和边缘,欧美如今依然是文学和价值观输出的重镇,而中国当代文学外译中有一定影响的如莫言、麦家、余华、阎连科等作家,《三体》《狼图腾》等作品,为数不多,对于西方主流价值观并没有构成根本性的冲击。应该说,在文化文学交流中,修辞、技巧、美学、民俗等方面的传播与接受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价值和观念的影响上,它们才真正体现了文学动人心魄的持久魅力。就这点而言,中国文学对于世界整体文学的影响尚且路漫漫其修远,需要作家、译者、批评家、媒体的共同努力。

(摘编自刘大先《中国文学影响遍及世界》)

材料二:

莫言得奖以后,外面很多议论,认为瑞典文学院的院士大多数都不懂中文,他们根本不理解莫言的书。但后来颁奖主席宣读的颁奖词,让我推翻了这个结论。

他对莫言的每个作品都有评价,而且非常准确。每个评价都深得我心,比我们国内的很多批评家要到位很多。他有一个判断,说莫言是拉伯雷、斯威夫特传统的最优秀的继承者,我当时在颁奖现场,听到这句话很感动。我们中国人在讨论莫言的时候,往往说他是蒲松龄的传统,而一个外国人,一个瑞典文学院的院士,在考察莫言的时候,没有把莫言仅仅理解成一个东方人,而是把莫言列入世界文化之列。这样莫言就与西方有了关系,中国与西方也有了关系。其实,不仅仅是莫言,我们中国的作家如贾平凹、阎连科、欧阳江河、杨炼、王安忆、余华、苏童、严歌苓等等,都是世界性的作家,是人类的作家。我们是在人类的共同传统当中,表达我们的态度、感情和生活。

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就是在这个非主流的传统里看到了中国一部分作家的努力。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要把自己封闭在中国的、传统的、民族的、东方的范畴里。我们要承认,文学创作需要进行创新,以适应世界的变化,获得新的生机。我们是全人类的一部分,我们的文化也是这个世界人类的文化,全人类是相通的,在深层次上我们与西方世界完全能够沟通。但这个工作是要努力去做的,只有做充分了,你才能理解原来中国作家的创作也属于世界,西方人完全能看得懂中国的文化。

(摘编自陈思和《中国文学“走出去”存在哪些问题》)

材料三:

我们的文学事业要做到不混乱,就需要坚持中国立场。随着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展开,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美之间的竞争也必将由“局部”走向“全方位”,由“隐性”变为“显性”。201712月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中国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美国首要竞争对手。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一些国家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威胁和对手,给中国制造麻烦,竭力遏制中国,如孟晚舟事件、香港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等等。中美之争既有经济利益之争,还有发展道路、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之争。美国学者迈克尔·巴尔指出:“中国崛起不仅是一个经济事件,还是一个文化事件。”经济利益方面的问题,中美双方通过谈判还可以解决,但意识形态和国家主权是毫无妥协余地的。意识形态出现混乱,会导致国家混乱甚至瓦解。苏联的解体就是惨重的教训。面对中美之争,我们文学工作者要冷静观察,批判思考,维护国家利益,不能充当西方反华势力的传声筒。国家之间的冲突、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是不可预测的,我们文学工作者,在全球大变局的语境里,应该做到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中国立场,为中国利益而发声,为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平稳发展而贡献力量。

(摘编自郑燕虹《全球大变局语境下的文学创作与批评之思考》)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意象派的命名受到唐诗的启发,《易经》《庄子》《诗经》《离骚》《文心雕龙》《诗品》等作品对其发展产生过影响。
B.中国古典文学经典里的那些体现情义、禅道和中和之美方面的内容比起新时代中国文学更能触及到西方的价值观。
C.任何一部文学作品要想在世界文学舞台上绽放持久的魅力,从根本上来说离不开文学作品的价值和观念的影响。
D.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作家应是世界的作家,基于这种创作意识,更多的作品才有机会走向世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认为中国文学对世界的影响自古有之,持续至今,但新时代的中国文学影响更大。
B.欧美如今依然是文学和价值观输出的重镇,而中国当代文学对世界的影响仍停留在文化文学交流层面,尚未动摇西方价值观的根本。
C.材料二谈到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给莫言的获奖评价能够令人信服,这表明文化是相通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均属于世界。
D.材料三认为文化的混乱会导致意识形态的混乱,从而导致国家的混乱瓦解,所以文化的交流是有国界的。
3.下列说法中,不能印证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余华的《活着》讲述了老人福贵的人生故事,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等社会变革,他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
B.金一南的《苦难辉煌》全景展现党建立红色政权、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长征和革命战争的恢宏历史。
C.李青松的《告别伐木时代》讲述了当代中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绿色美丽家园的生动实践。
D.刘醒龙的《如果来日方长》呈现了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疫中的伟大奉献精神和英勇斗争品质。
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说经济是血肉,那么文化就是“灵魂”。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新时代中国文学应当如何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我从来没有这样疲乏过,他想,而现在开始刮风了。但是正好靠它来把这鱼拖回去。我多需要这风啊。

“等它下一趟朝外兜圈子的时候,我要歇一下,”他说,“我觉得好过多了。再兜两三圈,我就能逮住它。”你现在忙你的吧,鱼啊,他想。你转身时我再来对付你。海浪大了不少。

鱼兜到第三圈,他才第一次看见它。他简直不相信它有这么长。

“不能,”他说, “它哪能这么大啊。”老人看见它的尾巴露出在水面上,这尾巴比一把大镰刀的刀刃更高,是极淡的浅紫色。这回鱼兜圈子回来时,老人看见它的眼睛和绕着它游的两条灰色的乳鱼。它们有时候依附在它身上,有时候倏地游开去,有时候会在它的阴影里自在地游着。它们每条都有三英尺多长,游得快时全身猛烈地甩动着,像鳗鱼一般。

又兜了一圈,鱼的背脊露出来了,不过它离小船还是太远了一点。再兜了一圈,还是太远。老人深信,再收回一些钓索,就可以把它拉到船边来。他想,它再多兜几圈,我就不行了。不,你是行的,他对自己说,你永远行的。在兜下一圈时,他差一点把它拉了过来,可是这鱼又竖直了身子,慢慢地游走了。

你要把我害死啦,鱼啊,老人想。不过你有权利这样做。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

你现在头脑糊涂起来啦,他想,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头脑清醒,要像个男子汉,懂得怎样忍受痛苦。或者像一条鱼那样,他想。

老人放下钓索,一脚踩住了,把鱼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他感到那铁叉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把它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把它压下去。

于是那鱼闹腾起来,尽管死到临头了,它仍从水中高高跳起,它仿佛悬在空中,就在小船中老人的头顶上空。然后,它砰的一声掉在水里,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溅了一船。

老人感到头晕,恶心,看不大清楚东西。然而他放松了鱼叉上的绳子,让它从他划破了皮的双手之间慢慢地溜出去,等他的眼睛好使了,他看见那鱼仰天躺着,银色的肚皮朝上。鱼叉的柄从鱼的肩部斜截出来,海水被它心脏里流出的鲜血染红了。

他动手把鱼拖到船边,这样可以用一根绳子穿进它的鳃,从嘴里拉出来,把它的脑袋紧绑在船头边。我想看看它,他想,碰碰它,摸摸它。它是我的财产,他想。现在得把它拖过来,牢牢绑住,用一根套索拴住它的尾巴,另一根拴住它的腰部,把它绑牢在这小船上。

“战斗既然结束了,就有好多辛苦的活儿要干呢。”

他抬头望望天空,然后望望船外的鱼。他仔细望望太阳。晌午才过了没多少时候,他想。而风刮起来了,这些钓索现在都用不着了。回家以后,那孩子和我要把它们捻接起来。

看样子它不止一千五百磅重,他想,也许还要重得多。如果去掉了头尾和下脚,肉有三分之二的重量,照三角钱一磅计算,该是多少?我需要一支铅笔来计算,他说。我的头脑并不清醒到这个程度啊。不过,我想那了不起的迪马吉奥今天会替我感到骄傲。

他把鱼紧系在船头、船梢和中央的座板上。它真大,简直像在船边绑上了另一只大得多的船。他割下一段钓索,把鱼的下颌和它的长上颚扎在一起,使它的嘴不能张开,船就可以尽可能干净利落地行驶了。然后他竖起桅杆,装上那根当鱼钩用的棍子和下桁,张起带补丁的帆,船开始移动,他半躺在船梢,向西南方驶去。

他不需要罗盘来告诉他西南方在哪里。我还是放一根系着匙形假饵的细钓丝到水里去,钓些什么东西来吃吃吧,也可以润润嘴。可是他找不到匙形假饵,他的沙丁鱼也都腐臭了。所以他趁船经过的时候用鱼钩钩上了一簇黄色的马尾藻,把它抖抖,使里面的小虾掉在小船船板上。小虾总共有一打以上,蹦跳着,甩着脚,象沙蚤一般。老人用拇指和食指掐去它们的头,连壳带尾巴嚼着吃下去。它们很小,可是他知道它们富有营养,而且味道也好。

现在他知道这鱼就在这里,他的双手和背脊都不是梦中的东西。这双手很快就会痊愈的,他想。它们出血出得很多,海水会把它们治好的。鱼闭着嘴,尾巴直上直下地竖着,我们像亲兄弟一样航行着。可是他们是并排地拴在一起航行的,所以老人想,只要它高兴,让它把我带回家去得了。我不过靠了诡计才比它强的,可它对我并无恶意。

他航行得很好,老人把手浸在盐水里,努力保持头脑清醒。积云堆聚得很高,上空还有相当多的卷云,因此老人看出这风将刮上整整一夜。老人时常对鱼望望,好确定真有这么回事。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来袭击它的前一个钟点。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老人忍着饥饿、伤痛、疲倦、孤单与马林鱼搏斗的故事,展现出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B.老人每次尝试杀死大马林鱼时都感觉自己要垮掉了,但他还有坚持再试一次的想法,体现了他的矛盾心理。
C.老人认为马林鱼“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即使被自己打败也把它当作伟大骑士而非手下败将。
D.老人由积云、卷云的变化情况预测出“这风将刮上整整一夜”,说明老人有着丰富的出海经验。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四段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马林鱼和灰色乳鱼在海里游走的样子。
B.小说描写人物心理主要运用的是旁白,生动具体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硬汉”形象特点。
C.小说通过动作、心理、语言、细节等多种手法描写了老人与马林鱼搏斗的场景,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D.小说结尾“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来袭击它的前一个钟点”,暗示了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最终失败的结局。
8.本小说的叙述视角别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从意象运用、语言风格两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要说明在本小说的体现及其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聪明用事,医不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性极好洁,负米颠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以今年三月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鲁谷云传》)


[注]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死去。⑤苍头:仆人。⑥室人:妻子。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医不                    经:经过
B.不可救则望之       却:后退
C.不足以入其胸次       举:全,都
D.大为室人所             谪:指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皆聪明用事                                        不足事父母
B.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             皆出于此乎
C.以今年三月                                        人皆有不忍人
D.有诗意                                                  不仁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B.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C.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D.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谷医术高明,擅治痈疽和痘疹,不拘泥于前人的古方,每次都慎重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常能起死回生,百姓深信其术。
B.云谷生性喜欢洁净,痛恨他人吸烟喝酒、采摘花朵、随地吐痰等恶习,所以不是趣味高尚的人,不能和他长久交往。
C.云谷自小多才多艺,精通多种乐器,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能与他和谐配合的只有李玉成、王公端两人。
D.云谷心胸豁达开朗,对于世态炎凉、势利之事,全不在意。他虽不晓文墨、不解诗画、身处俗世,却有着高雅的情趣。
14.把下面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2021-11-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虽端居室内,却能遥望远山苍云,用一个“望”字照应诗题中的登台。
B.颔联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用落日、飞鸟、秋日原野侧面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C.颈联写登上茅檐小台,和身处远林一样可以欣赏美景,表现出一种意外欣喜之情。
D.尾联表达诗人的好客之意,告诉童仆莫要关门,因为友人经常会趁着月色前来造访。
16.胡应麟《诗薮》评王维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请结合本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2021-11-2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责任重大,道路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 “________________”来印证此观点。
(2)孔子在《论语》中说“________________”, 这种替别人着想的“推己及人”的道德情怀体现了孔子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3)《礼记·大学》中对所有人提出个人修养要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021-11-1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