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期中 2021-11-25 8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书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承载了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一二十年来,传统书院开始兴起,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需求。

书院萌芽于唐,崛起于两宋。书院最早是藏书之地,后来由藏书之地逐步演变成读书、教书、写书的文化教育机构。宋代范仲淹、孙复和石介等人把书院的创建与当时的文化复兴联系在一起。晚清时期,传统书院面临严重危机,1902年清廷下令废弃书院,全面引进西学教育制度。延续千年的传统书院被废弃,引发各界人士的不满和叹惜。这是因为中国传统书院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办学历程,有着非常深厚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凝聚了中华文化教育的精华,形成了一套既有特色又有生命力的文化精神和教育制度。

书院,这个承载着中华文明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应承担什么样的文化使命?

其一,老书院的复兴。现在全国各地正在修复、重建一些老书院,首先是为了书院文物的保护。中国历史上有几千所书院,遍布全国各地,但大量书院都没有保存下来,如何使这些书院普遍得到修复和保护,是目前书院文物保护的迫切任务。但是老书院不仅仅是被保护的对象,最重要的应该是恢复它的功能。很多书院修完之后,除了供人游览,就不知道该干什么,老书院修复之后,就应该尽快恢复其历史上曾经具有的文化教育功能,让这些修复之后的老书院,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成为地方精神的家园。

其二,新书院的建设。在传统书院废弃一百多年后,创办新书院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创办新书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民间社会发挥文化教育功能的书院,另一种是在现代大学的体制内的书院。创办教育体制之外的新书院就是希望在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推动地方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许多新书院举办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讲座和读书会很受欢迎,是因为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很强烈。创办教育体制之内的新书院意义何在呢?现代大学更多是一种专业教育。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如果近代中国没有教育改革,就不可能培养出合乎现代化需求的专业知识分子,没有专业知识分子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化国家。但是书院作为一个传统教育的典范,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传统书院的成人教育,就是在专业教育之外,解决培养教育人的问题。现代大学的专业体系中,传统国学没有独立的空间,中国许多传统学术成为“绝学”,通过设置书院、国学院,以传承中国传统学术。

传统书院承担中国文化复兴的使命,它的复兴就是中化文化复兴的体现。21世纪的中华文明复兴,不仅对中国来说更加重要,对探讨21世纪以后的人类生存同样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能够补充、完善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现代文化,也有益于人类多元化的现代化生存。

(摘编自朱汉民《文化复兴与书院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清末废弃传统书院教育,引进西学教育制度,破解了传统书院的危机,有其合理性。
B.传统书院曾为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离不开书院的复兴。
C.修复老书院使其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甚至能够大力促进地方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D.现代大学的教育体系难以培养合乎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因而传统书院蓬勃兴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简要梳理书院从萌芽到被废弃的过程,为下文展开论证提供了历史背景。
B.文章主体部分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书院在当代中国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文化使命的问题。
C.文章分析了近一二十年书院兴起的原因,充分论证了书院兴起所产生的国内外影响。
D.文章层层推进,从书院的价值谈到书院的当代文化使命,进而展望其对未来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书院举办各种传统文化讲座和读书会,有利于推动民间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
B.如果长期不重视传统书院教育,可能导致许多传统学术失传,影响中华文化复兴。
C.现代大学有重专业而不培养教育人的问题,结合书院教育,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D.书院复兴能弥补现代文化的不足,推动中华文化复兴,助益于人类的多元化发展。
2021-11-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蝴蝶效应混沌理论

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洛伦兹在美国科学发展学会第139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蝴蝶效应》的论文,论文中该教授曾发表惊人之论:巴西的亚马逊丛林中一只蝴蝶轻轻地扇动几下翅膀,就会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真有这么大的威力?还是这位教授在开玩笑?

事实上,这位教授所说的蝴蝶效应在数学上可以用混沌理论来解释。

什么是混沌理论呢?混沌是一种表观上混乱无序,而实际上具有深层次规律性的特殊运动形态,它的特点是对于系统的初始条件具有极端敏感的依赖性,在系统初始任何一点点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来解释这个理论:在一个10cm左右长的长条形面团上,离其中一端约3cm处嵌入一颗细钢珠。把面团拉长一倍,再一折二叠成原样。反复这样的操作100次后,弹珠就会离开原来的位置,到了一个新的位置。多次重复这样的实验,你会发现尽管小钢珠的初始位置几乎完全相同,但折叠100次后的结果却大不一样。

也就是说只要最初的位置存在一极微小差异,则最终的位置就完全不一样了。由此可见,一个确定的操作过程,最后却得到几乎随机的结果。这样一种现象,其背后的规律,在数学上就是混沌理论。也就是说,初始的量发生小小的变化,经过反复叠代以后,就得到了惊人的放大效果,从而彻底改变结果。这就像开始所说的蝴蝶扇一下翅膀就会造成一场龙卷风一样。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也许会带动其它蝴蝶也扇动翅膀,从而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实际上,混沌效应无处不在,它渗透在日常生活、各个专业及领域。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说: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你看,由于一个小小的钉子的丢失竟然带来了整个帝国的灭亡,这个结果丝毫不亚于蝴蝶翅膀的扇动造成一场飓风的蝴蝶效应。本文开头提到的科学家洛伦兹在进行长期天气预报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仅仅在初始的数据中四舍五入掉一位小数,实验结果中所表明的几个月后的天气状况就判若霄壤,一个是万里无云,一个是电闪雷鸣。这个结果说明,哪怕是今天室内由于你打喷嚏使气温发生了一亿分之一度的变化,都有可能在几个月之后带来一场飓风。因此,长期的天气预报在目前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

古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蝴蝶效应揭示了相似的道理,两者都告诫人们要特别注意初始条件,对微小差别应该保持高度的灵敏度和警觉性。因为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甚至使事物发生质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洛伦兹教授有关“蝴蝶效应”的惊人之语,形象地揭示了飓风形成的初始原因。
B.“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可以用数学上的“混沌理论”进行解释。
C.正因为存在着“蝴蝶效应”,所以人类根本不可能进行长期的天气预报。
D.古训讲“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说明中国古人在很早以前就知道了混沌理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提到的“面团与钢珠”实验,证明了系统最初条件的微小变化所带来的最终结果是难以预测的。
B.研究混沌,其实就是发现无序中的有序,也就是要透过事物“表观上”的混乱无序,发现其深层次的特殊运动规律。
C.混沌理论启迪我们,只要我们见微知著,注意了初始条件的细微变化,就能够积极有效地防止混沌现象所带来的灾难发生。
D.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于通俗的表述中,开头的“蝴蝶效应”和文中的西方民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6.判断生活中某一现象是不是“蝴蝶效应”的依据是什么?统观全文,分条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舞台

孙禹文

连日来,她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她被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牵引着、撞击着……只要一瞥见床头柜上那幅装帧精美的照片,她的心房便会剧烈地颤动,血液会迅速涌上额头。

她是一个刚过二十岁的纯真姑娘,同许许多多青年人一样,她平时特爱唱歌,让她最着迷、最崇拜的,是新近红遍大江南北、被媒体热捧的清纯“爱豆”李琼。她那甜甜的嗓音、浅浅的微笑、晶莹剔透的眼睛,足以让“粉丝”陶醉。

眼前,她看着的正是她与李琼合影的照片。

她自己不会相信,那天,“顶级流量”李琼会拉着她的手,同她出现在同一个正在直播的晚会现场。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她会拥有一张出自《青年报》名记者之手、留下她与最崇拜的人合影的照片。

她努力不想这事,好让自己平静一点。可那印象太强烈了,事情虽已过去两个多月,一切就像在昨天、在眼前。当她听说李琼的又一张专辑发售了,她又禁不住激动起来,骑着她心爱的“小电驴”,直奔唱片行。

她觉得人与人相识、相处、相交、相知都是缘分,不在于地理位置的远近、结识时间的长短以及社会地位的悬殊……一边想,一边骑,不知不觉到了街心绿岛。

这是车辆、行人绕道拐弯的地方,也是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那件事,她一直觉得挺平常、挺普通。你想想,一个流氓对一个晚归的女中学生施暴,她遇到了,她能就这么坦然地骑着车回家睡觉?她只是觉得这个坏蛋不应该欺负女学生,她记不清是她抓住那个坏蛋,还是那个坏蛋抓住她,直到那家伙拔出匕首,狠狠地捅了她三下,她也没有搞清楚。她也记不清当时有没有呼喊,她只感到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抱住了一样东西。罪犯逃了,直到警察来了,她还抱着那只鞋。后来到医院看她的公安局领导告诉她,正是根据这只鞋,他们很快就抓到了那个家伙;正是这只鞋,把那个比她大两岁的青年送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绕过绿岛,她的心情掠过一丝不安。就是这么件普通的事,她和她的家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誉。住院期间,市长亲自去看望她,后来,她被授予“优秀共青团员”“三八红旗手”,再后来,她被有关领导通知,参加省“五一”劳动节联欢晚会。

那天,当晚会快要结束时,只见一位身材修长、身着白色连衣裙的演员款款地走向舞台中央。这时,舞台灯光大亮,一束柔和的光线照在这位演员脸上。啊,这不是李琼吗?是的,正是那个“当红爱豆”李琼。她显得异常激动,很用力地鼓掌,可惜细汗沁满手掌。她还没有完全从兴奋中醒悟,女艺人已泪流满面:她在动情地向人们讲述关于她的故事。只见她快步走向她,李琼牵着她的手,慢慢走回舞台。她噙着泪,满怀深情地向观众介绍,“这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观众席上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下面,我要为我们的英雄演唱一首新近创作的《卫士赞歌》。”随着她声情并茂的演唱,观众的情绪和晚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演唱结束后,李琼牵着她的手回到原来的位置,与她挨肩坐在了一起,她俩就这么肩并肩地靠着,开心地交谈着。摄像机的镜头不时转向她俩,那个机敏的《青年报》记者,不失时机地按下了快门……

一别两个多月,想必她一直都好吧。她一面骑,一面为李琼祝福。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唱片行。

巨大的广告牌上,赫然写着“李琼最新专辑首发式”。她忙乱地锁好电瓶车,只见大厅内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无数种嘈杂声好像在重复一句话“给我签一个”。怎么,还有签名,莫非她在这儿?她不顾一切地往里钻,一会又被人潮挤回来,她只好踮起脚尖。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熟悉的面孔正出现在无数只晃动的手当中。是她,站在签售舞台上的果真是李琼!她用足力气,拼命往里挤,好不容易挤到了她的跟前。她激动地一把抓住她的手,大喊:“哎,李琼,你好吗?!”她“嗯”了一下,极熟练地从身后拿起一张专辑,亲切地问她:“签哪儿?”她以为李琼没有在意,便向前挪了半步,用力地抓住她的手臂,调皮地冲她喊:“哎,你看我是谁?”看着李琼迷惑不解的样子,她着急地说:“哎,李琼,我是肖小茹!”李琼停下手中的动作,仔细地端详她。她也极认真地看着李琼。她真想大声说,你还是那么漂亮。双方对视了一会。李琼好看的眉毛轻轻皱了一下:“对不起,我记不起来了。”边说边优雅地摇着头。她愣住了,李琼会认不出她?两个月前的那个晚会,难道她忘了?两人靠得那么近,谈了那么多贴心话,她会没印象?

热情的“粉丝”仍在往前涌。她被挤到一边,木然地站着。那边,李琼仍然带着浅浅的微笑,满怀热情地为人们签着什么。

她一人彳亍在街头,她为那台晚会害羞。

(《小说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爱豆”“粉丝”“专辑”等词语,以及关于“追星”的细节描写,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也有现实指向意义。
B.街心绿岛发生的“见义勇为”事件改变了肖小茹的人生轨迹,但她真正的人生转折点,却是小说结尾新专辑的签售舞台。
C.小说在叙述时运用了补叙的手法,补充交代了肖小茹和李琼在一次劳动节联欢晚会上相识的详细过程,使情节更加完整。
D.小说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了人物形象,如通过对李琼的服饰、外貌、神态、语言的描写,展示了她表面的美丽、深情。
8.“舞台”是小说中的典型场景,请分析其在情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9.小说最后肖小茹为什么感到害羞?作者设置这一细节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父瑀,在高宗时为监察御史,以笃行直道著闻。瑀没,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熹病革,以深衣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讣闻,干持心丧三年。时韩侂胄方谋用兵,吴猎帅湖北,将赴镇,访以兵事。干曰:闻议者谓今天下欲为大举深入之谋,果尔草草,必败。猎雅敬干名德,辟为荆湖北路安抚司激赏酒库,事有未当,干必输忠款力争。江西提举赵希怿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寻知汉阳军,值岁饥,籴客米、发常平以振。制置司下令,欲移本军之粟而禁其籴,干报以乞候干罢然后施行,荒政具举。旁郡饥民辐凑,惠抚均一,春暖愿归者给之粮,不愿者结庐居之,民大感悦。所至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祜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是岁大旱,干祈辄雨。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继而霖潦逾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后同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理,亹亹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既没后数年,又特赠朝奉郎,谥文肃。

(节选自《宋史·黄干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B.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C.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D.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丧,古时老师去世,弟子不着丧服而心存哀悼,有如守丧,文中指黄干对朱熹执心丧之礼。
B.常平,古代调节米价之法,谷贱时增价籴入,贵则低价卖出,文中指为调节米价所建“常平仓”。
C.庠序,商称“庠”,周称“序”,文中泛指学校教育,与《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中“庠序”义同。
D.观,初指宫廷中高大的楼台,文中指宋代官员老病者或因故自请者,享受其俸禄所住的道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干师承贤哲,备受恩师倚重。黄干师从理学大家朱熹,朱熹不但指点他入仕为官,更在病重时将自己平日所穿深衣和撰写的书稿交付于他,对他寄予殷切期望。
B.黄干眼光独到,对时局有远见。韩侂胄谋划举兵北伐,黄干却认为草率出兵,必将失败,这一见解也与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看法不谋而合。
C.黄干为政有方,政绩较为突出。在临川时他劝百姓卖粮、捕蝗虫以抗旱灾;汉阳遭灾时他大胆赈灾,极力垦荒;主持修筑的安庆城池,历经战乱和大水都安然无恙。
D.黄干为政之外,不忘弘扬理学。在汉阳时,他修造房屋为四方来访士人提供住所,为理学的四大名家修建祠堂;归乡后仍不辞辛苦为弟子以及远方之士讲论经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
(2)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其一)

黄庭坚

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

紫参可掘宜包贡,青铁无多莫铸钱

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不临边。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


【注】①顾子敦:秘书少监,掌管图书、国史实录等,元祐元年出任河东转运使。②包贡:即进贡。③铸钱:仁宗庆历初,诏江、饶、池三州铸铁钱助陕西经费,民苦之,后停罢,其患方息。④折冲樽俎: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形象地表现了顾子敦的勤勉尽职,也暗含诗人对他久任不迁的同情。
B.第二句“今领”与“印章”倒装.既是格律的需要,也是拟人手法的妙用。
C.诗人提出了“宜包贡”和“莫铸钱”的建议,表现出他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D.诗人认为,鼓励督促百姓从事农桑,能够使河东富强,从而保证边境安宁。
15.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对顾子敦赴任河东的情感态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