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义马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百强名校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12-01 13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一批描摹时代风貌、聚焦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影视作品集中上映。如《北辙南辕》《理想之城》《我在他乡挺好的》等剧,给屏幕带来一股新风。然而,其中一些作品在摹写现实生活的同时却消解了其艺术性,让作品的传播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大打折扣。

现实题材作品应具备现实主义品格。以此反观当下创作会发现:有的现实题材作品悬浮于现实之上,游走于生活之外,用臆想来构建故事、用标签来定义人物;有的现实题材作品把自然主义当作现实主义,用纪实性代替故事性,用生活流代替戏剧感,用宏大叙事代替人性观照。这样的作品都有违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美学原则,与艺术创作的目的南辕北辙。

真正符合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品还应着力提升艺术性,既要从细微处还原生活质感,又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形象;既要回归真实,又要有诗意引领。

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首先要把握好纪实性与戏剧性的关系。诚然,纪实性与戏剧性并不冲突,但是如果把故事片拍成纪录片,就失去了叙事性影视艺术必备的风格特征。有的影视作品在故事中穿插大量纪录片或纪实风格的影像素材,忽略了故事的戏剧性建构,令故事情节苍白无力、松散寡淡。而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总是在拥抱现实的基础上托举现实,把情节密度高、戏剧张力大作为重要的美学追求。如电视剧《山海情》,把脱贫攻坚的时代命题与老百姓的生活愿景进行富有戏剧性的深度融合和精准阐释,在细节中发现伟大,在点滴中走向崇高。

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要把握好普遍性与典型性的关系。在现实中,俯首皆是生活的原生态,如何浓缩提纯,在有限的篇幅内、规定的主题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尤为重要。要把生活中的普遍性、常态化提炼成故事中的独特性和典型化,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寻找烟火人间里的真感情,发现平凡小事中的正能量。要把代表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生活本来面貌的典型社会环境和典型家庭环境作为故事的特定背景,塑造代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一类人共同特点的典型人物,让人物的遭遇、经历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具有高度的广泛性和概括性,塑造熟悉的陌生人

提升现实题材作品的艺术性,还要把握好市场化与风格化的关系。现实题材创作要争取票房和收视率市场,关键在于话题性的把握。创作者要精准捕捉社会热点,对社会话题报以深切的感悟和理解,敏锐发现热点背后的社会思潮和现实困惑,从小切口破题,以多角度解题,用大情怀点题。与万千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这是现实题材创作得以立足的基础,也是收获社会效益的保障。像《理想之城》《我在他乡挺好的》等作品引发观众广泛讨论,持续推高观看热度,也收获了颇丰的市场回报。然而,市场化容易让作品陷入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窠臼。真正能够体现艺术性的创作是在把握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融入风格化、个性化的创作特点,既要以现实主义为旨归,又要努力释放艺术个性,融入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从历史真相、思想真理和生命真谛中捕捉创作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杨洪涛《现实题材创作应注重艺术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题材影视作品扎堆上映,其中某些情节在摹写现实生活的同时却消解了其艺术性。
B.现实题材作品应具备的现实主义品格不是用纪实性代替故事性,用生活流代替戏剧感。
C.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之一是要从细微处还原生活质感,又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形象。
D.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中如何浓缩提纯更重要,作品要具有高度的广泛性和概括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列举三部作品,从现象入手,引出下文观点,什么才是真正的现实题材作品。
B.文章的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具有指导意义。
C.《山海情》准确地阐释了现实题材纪实性和戏剧性的关系,使得论证更加精确可感。
D.文章多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式,立足当下,摆事实,讲道理,提建议,严谨周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是普遍性、常态化的,因此人物的遭遇、经历和生存环境具有广泛性和概括性。
B.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包括:纪实性与戏剧性并存,在拥抱现实的基础上托举现实。
C.能够引发观众讨论的作品说明和观众产生了共鸣,但也容易陷入机械化生产的窠臼。
D.现实题材创作注意独特性和典型化,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缺一不可。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7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同时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双减政策的目标是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而最终目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双减政策是关系到教育方方面面的复杂工程,而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多年积累而成的,显然,要想达到双减政策的最终目标,教育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一路狂奔的校外培训能否真正熄火?校内教育能否从此有了底气?鸡娃的家长能否彻底偃旗息鼓?因此,仅有政策条文还不够,还要在家长心目中真正树立起对政策的信心。

(摘编自新华网《双减之下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

材料二:

双减政策发布以后,引发了一些家长的焦虑:害怕孩子升入中学以后课业跟不上,拼命向学校和老师要求不能减少作业量,作业不减反增,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段里根本完不成作业。

由此可见,双减,需要教育综合改革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在治理校外培训方面,教育部已经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在招生入学制度改革方面,从2020年起,义务教育学校‘公民办同招’政策已经全国一盘棋,杜绝了以前长期以来民办义务教育‘掐尖招生’‘民强公弱’现象;在教育评价改革方面,2020年10月,首次提出破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唯文凭、唯帽子)问题。在学校管理改革方面,提出了从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营造和谐美丽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六个方面的管理职责。在课程改革方面,从目标、管理、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课程改革一直都在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摘编自华商报《双减之后,不减反增?专家观点:不缺正确的政策,只缺如何落实》)

材料三:

近日,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校外培训机构进入强监管时代,孩子们得以从繁重的校外负担中解脱,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发展个人兴趣。然而新的问题随之凸显——负担减下去后,该如何拥抱素质教育,把综合素养提上来?

素质教育迎来政策红利期。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按相对中性的增速13%进行预估,2022年,我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329.5亿元。

素质教育是个长期涵养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见成效。对于家长而言,在考试赛道上让孩子做素质教育的尝试,也面临多重压力。如果试验失败,孩子的人生怎么重来?这是比较普遍的担心。然而,有些家长已经找到了答案:只要处理得宜,结果一定不会差。

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拥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质,而非教育流水线上的产品。陈维贤说,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怎样既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升学需求,又提高素质教育水平?这需要联动教育评价改革,对学校、校长、教师的考验,可谓巨大

(摘编自光明日报《双减后,如何拥抱素质教育》)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表现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问题治理的决心和信心,以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
B.校外培训机构的学科类培训干扰了校内正常教学,需要全面规范甚至取消,确保学生在校内就能学足学好。
C.校内教育水平不高导致校外培训的火热,校内教育要思考如何确保减轻作业负担同时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D.“双减”任重道远,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在家长心目中真正树立起对政策的信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双减政策”发布以后,作业量不减反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某些家长仍然有一定的焦虑心态。
B.只有教育综合改革得到很好的落实,“双减政策”才能算真正地落实到位,国家一直以来提倡的素质教育才可能真正实现。
C.如何提升综合素养,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见成效。怎样既满足升学需求,又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学校责无旁贷。
D.“双减”的目的在于培养拥有个性与特质的活生生的人。考试和素质教育并不冲突,教育观念和思想的转变才是最重要的。
6.作为对“双减”政策最有发言权的人,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桐树下的茅屋

陆春祥

1931年的暮春三月,我的近邻,富阳人郁达夫,去富春山拜访严子陵,到桐庐时,已经是灯火微明的傍晚,他在桐君山对面的码头附近找了家小旅馆住下,次日再往严陵去,这天夜里,摸黑登了桐君山。

2021527日傍晚,我从杭州回桐庐,也在富春江边一家旅店住下,大江对面就是桐君山,我是特意找的,为的是随达夫先生夜登桐君山。

游宏和赵华丰兄陪我登山。

九十年前的码头,今日依然是,不过,码头与桐君山之间,早就修了一座悬索桥。微茫的夜暮中,渡口不见洗夜饭米的少妇,停着两只游轮,走上桥一看,桥两边插着不少渔竿,夜钓者或坐或站,边上放着桶,手上大多捏着烟,眼睛死死地盯着江面,这里是分水江与富春江的交汇处,应该有鱼。我们停下来看。一人捏灭烟头,将垂下的线慢慢收紧,再高举钓竿,屏气凝神,朝高空外用力抛去,他是在钩鱼,这样的方式,我在运河边也常见到,但几乎没见到过有人钩上来,这里不一样,若干年前,我就在富春江一桥那边看到,有人经常从江里钩出大鱼,大的有十几斤重。钩鱼要碰运气,但也要看江中的鱼多不多,鱼正在行进中,钩砸下来,一砸一个准。

我们在桥上几乎是踱步,走几步,看看此钓者,再走几步,看看彼钓者,我主要想看看他们桶中的鱼。接近索桥的终点,我们朝桥的左下方看,有一排房子,依旧有人住着,边上有一条沟坎,通往江中。游宏说,这里原来是桐庐造船厂,那沟就是船下水时的通道,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是规模较大的船厂,这里,他以前经常来,我问为什么?他答,琼莲的奶奶就住在这里。琼莲是他的夫人。难怪,他对这里这么熟悉。索桥的右下方,也有一幢房子,不过已经破旧,房子通往江面,有石级小道,游宏说,那里,应该是郁达夫渡船到达上岸的地方。

仿佛看到一个瘦削的布衫身影,从小舟中跳上岸,往山上来,刚走几步,一个踉跄,黑影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此时,小舟中又跳出一个人,紧走几步,将一盒火柴递给了黑影。黑影没有说感谢的话,他想,或许是刚刚给的两角渡钱起的作用,因为平时渡船只要两三枚铜子而已。那黑影开始登山,走几步,划一根火柴,上得半山,新月挂在天上,夜空也开朗了许多,路也有了规律,蒙蒙中如一痕银线一样。整座山,一个黑影,在微月下慢慢移动。

我们也开始登山,今晚路灯为什么不亮?我正在问,游宏已经打开了手机的电筒,我们跟在他后面,一步一步登山。桐君山海拔只有87米,没登多少台阶,转过几个弯,就到达仙庐古迹的圆洞门,桐君祠就在前面的院子里。走进院子,左边那排墙壁上,镶嵌着十块唐朝至清朝桐庐、分水有关历史的老碑石,没有灯,借着手机光,摸一摸,就算看过了。桐君祠大门紧闭,看不出什么,不过,我知道,里面有桐君老人的塑像,还有中国美院师生雕塑的长25米、高4米多的历代名医群体全身塑像,这些名医身处山崖溪壑间,身旁有羚羊、松鹤、仙鹿、神猿陪伴,场景生动活泼。转到白塔处,忽然透亮,白塔上有灯光设置,它的亮光,江对面也能远远看得见。

桐君塔南侧,是四方亭,我们坐在亭子上,看对岸五彩璀璨的灯光,看山下码头辉煌闪耀的灯火,说达夫先生那夜登山的事。江水泛着亮影,流光溢彩。

看,达夫先生上到山顶了。

黑影走到女墙外,轻轻推开虚掩着的门,进了栅门,再走到道观外(桐君祠那时应该改成了道观),两扇大门紧闭,里面的老道士早已睡下,他站了一会,再坐到道观前的石凳上,默默地看桐江和对岸的风景。看着闪烁的光,黑影的内心翻滚,坐在山上看江景,这不是第一次了,可这一次有别样,他甚至生出了这样的想法:在这个地方结庐读书吧,颐养天年,什么高官厚禄,浮名虚誉,都让他滚江里去吧!

说到达夫先生的这个想法,游宏和华丰兄也都开心,桐庐确实是宜居闲居的好地方,桐君、严子陵及数千年来追随他们而来的无数隐逸者,都想在富春江的山水间安放自己的心灵,望峰息心,息掉那颗名利之心,做一些让内心踏实的事,简单生活。

达夫先生下山走得很快,我们也很快,一会就到了山脚。过索桥,夜钓者更多,桥头停着两辆旅游大巴,正在等候夜游的旅人。桐庐,这座美丽桐树下的房子,现在来此慕桐君严陵观山水的,每年已经超过两千万人次,其中有数百万来自海外。

次日清早,我从酒店下楼,跨过滨江路,沿江晨练。

两江口阔大的江面上,瓯鹭上下翻飞,江边晨练者已来来往往,站在亲水平台前,江风轻拂我脸,看对面桐君山,葱郁的山顶上,桐君塔在晨阳中洁白显眼。盯住眼前的山和水,目光凝视,足足一刻钟,庐桐,在桐树下结一座茅屋,我想让这极短的片刻,连接起桐君时代的古老时光。

我停下了脚步,想象一时激荡而澎湃。

【注】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十七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岛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

(节选)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取双线结构,虚实交融。我和“达夫”先生一起夜登桐君山,感受桐庐胜景,悠然而生隐居之情。
B.“我知道”,三个字说明作者已不是第一次来桐君山,之所以多次来访,一为真爱,二为追随郁达夫足迹。
C.“江水泛着亮影,流光溢彩”,运用双关手法,既是现实闪耀的灯火,又写出郁达夫在作者心中的光辉形象。
D.“达夫先生下山走得很快”,表明其坚定的爱国信念: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情操。
8.第四段作者详细描绘了钓鱼的情景,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9.文章最后一句“我停下了脚步,想象一时激荡而澎湃”。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2021-12-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义马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百强名校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夏书》有之曰:‘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纳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摘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B.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C.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D.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蚋蚁蜂虿,蚊子、蚂蚁、蜜蜂、蝎子。比喻有些人物,地位低,但能害人。
B.《夏书》,收录于《尚书》。是夏朝时传下的一部书,被称为“无人能读之书”。
C.文中《周书》,记载的是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D.本文中,带“子”的称谓都属于谥号,如襄子;而“智伯”的称谓则属于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戏弄韩康子并侮辱了他的谋士段规,后来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给了他一块有万户居民的封地,使得智伯得意忘形。
B.智伯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也不想给,谋士任章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使魏桓子大悟:“上天要叫一个人灭亡,必先使他疯狂”。
C.智伯向赵襄子提出同样的要求,却被拒绝。智伯恼羞成怒,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氏。赵襄子逃到对待百姓宽厚的尹铎处。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由文章可知智伯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不听忠言;另外三家谋士有智慧,君王察纳雅言,都暗示事情结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
(2)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
2021-11-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义马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百强名校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